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起兵時尚可喜爲何不跟隨?真相是什麼?

吳三桂起兵時尚可喜爲何不跟隨?真相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尚可喜是明末清初將領,爲清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跟着小編一起探尋。

三藩之亂是清朝初期三個藩鎮王發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實際上,在三藩之亂中,平南王尚可喜並沒有參加,也即跟隨吳三桂一起造反的是,是平南王尚可喜的長子尚可信。康熙十五年(1676年),尚可信在廣州危急之下發兵圍困其父府邸,投降吳三桂叛軍。不久又悔罪自歸,襲封平南親王,鎮守廣東。康熙十九年(1680年),尚可信被清朝下旨逮問,縛送京城,隨即賜死。那麼,問題來了,三藩之亂中,尚可喜爲何堅持效忠清朝,而不是跟隨吳三桂起兵呢?對於平南王尚可喜,作爲原先明朝的將領,爲何沒有和吳三桂一起造反,以此恢復明朝江山呢?

首先,對於三藩之亂的起因來說,直接原因就是康熙皇帝的撤藩決定。而康熙皇帝之所以決定撤藩,契機就和平南王尚可喜存在一定的關係。根據《清史稿》、《清聖祖實錄》等史料的記載,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第十一次疏請歸老遼東、留其長子尚可信鎮守廣東。康熙準其歸老遼東,但朝廷以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對於康熙皇帝的撤藩決定,平南王尚可喜是沒有什麼意見的,也即其已經準備從廣東遷回自己的家鄉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了。但是,讓平南王尚可喜沒有想到的是,平西王吳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聖旨後,選擇了舉兵造反。對於吳三桂,爲了對抗清朝,打出了“興明討虜”的旗號。在此背景下,不管是吳三桂還是康熙皇帝,顯然都在拉攏平南王尚可喜。

吳三桂起兵時尚可喜爲何不跟隨?真相是什麼?

在三藩之亂爆發後,平南王尚可喜有兩個選擇,一是堅持效忠清朝,二是背叛清朝,也即和吳三桂一條路走到黑。值得注意的是,在吳三桂起兵之後,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雲南、貴州、福建、江西、廣西等地基本上都落入到吳三桂的掌握中了。並且,對於平南王尚可喜的手下,也有劉進忠、祖澤清等多人舉兵響應。在原先明朝文臣武將的響應下,吳三桂等人幾乎攻佔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但是,作爲原先明朝將領的尚可喜,卻不爲所動,也即他堅持效忠清室。更爲關鍵的是,尚可喜還依靠廣東等地的兵力,以此牽制十餘萬叛軍無法全心北上,這無疑爲清朝調集兵馬、平定叛亂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足夠的時間。

進一步來說,作爲原先明朝的將領,平南王尚可喜加入到吳三桂的陣營中,無疑是容易讓人理解的。但是,尚可喜卻選擇和康熙不離不棄。那麼,問題來了,尚可喜做出這一選擇的原因是什麼呢?對此,在筆者看來,這首先是因爲尚可喜的年齡。根據《清史稿》、《清聖祖實錄》等史料的記載,尚可喜於公元1604年出生,在三藩之亂爆發的公元1673年,尚可喜已經70多歲。考慮到清朝時期的平均壽命,70歲的年齡,已經是高壽了。在此基礎上,正是因爲年齡上的緣故,尚可喜不願意冒險上吳三桂的船。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意康熙皇帝的撤藩決定,顯然希望通過急流勇退,從而獲得一個善終的結局。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很多急流勇退的大臣,往往都獲得了相對不錯的結局。

吳三桂起兵時尚可喜爲何不跟隨?真相是什麼? 第2張

最後,另一方面,雖然平南王尚可喜原先是明朝的將領,但是,早在明朝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1633年)十月,沈世魁騙尚可喜至皮島,意圖誣以罪名,加以謀害。此事爲尚可喜部下許爾顯等人偵知。正是因爲明朝將領的誣陷,促使尚可喜決定歸順後金和之後的清朝。在此基礎上,在歸順清朝之後,不管是順治皇帝,還是康熙皇帝,都對平南王尚可喜予以重用,這也是其堅持效忠清朝的重要原因。正所謂“士爲知己者死”,比如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康熙帝再次下旨,晉封尚可喜爲平南親王,這對於尚可喜來說,無疑是至高的榮譽了,也即其被加封爲“親王”,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爵位制度中王爵的第一等了。綜上,在三藩之亂中,雖然尚可喜的兒子最終起兵造反,但是,尚可喜至始至終都在和吳三桂劃清界限,從而影響到三藩之亂的最終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