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最後爲什麼會被開缺?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最後爲什麼會被開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翁同龢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光緒皇帝頒佈《定國是詔》後,正式宣佈了維新變法的開始,同時,以慈禧爲首的守舊派勢力也開始反對的活動。爲了阻擋變法,他們將矛頭對準了帝黨骨幹翁同龢。先後指示王鵬運、于蔭霖、文悌上表彈劾翁同龢“誤國無狀”、“結黨亂政”、“狂悖攬權”。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最後爲什麼會被開缺?

王鵬運還添油加醋地在奏摺中誣陷翁同龢,說他在籌措對日賠款中,與戶部的張蔭桓“朋謀納賄,狼狽相依”。御史胡孚宸彈劾翁同龢與張蔭桓在與俄國談判時,平等賄款260兩。

翁同龢在官場混了幾十年,當戶部尚書十幾年,經手無數錢財,還算比較清正廉潔。有學者評論翁同龢“清末高官顯貴差不多人人有錢,除非是翁同龢這樣不事苞苴的廉介之士,然而這樣的人卻又實在太少。”所謂的與張蔭桓平分賄款之事,根據俄國的資料顯示,那比賄款實際上是被張蔭桓與李鴻章平分。

後黨保守勢力這樣做的目的是想醜化翁同龢的形象,進而扳倒他。翁同龢因爲支持光緒,主張變法,因而被慈禧盯上,遭遇了仕途“滑鐵盧”。

就在《定國是詔》頒佈的的第四天,翁同龢突然接到諭旨。那天清晨,翁同龢與其他軍機大臣在頤和園軍機公所值房聽宣,但值班的太監只讓軍機大臣到仁壽殿覲見,翁同龢被拒之門外。憑藉多年的爲官經驗,翁同龢有種不祥的預感。果然,過了一會,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先後退朝,當值太監出來宣旨,翁同龢下跪聽宣:

“協辦大學士翁同龢近來辦事多不允協,以致衆論不服,屢經有人蔘奏,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形於詞色……翁同龢著開缺回籍,以示保全。欽此。”

翁同龢的開缺,是晚清朝堂的一件大事,一時朝野議論紛紛。關於他開缺的原因,直到今天也是衆說紛紜。

第一種說法是,完全出自慈禧的意見,她強迫光緒下令,將翁同龢開缺。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最後爲什麼會被開缺? 第2張

慈禧太后在甲午之戰前夕,爲了慶祝六十大壽而挪用海軍費用,並要求修繕頤和園。翁同龢看不慣慈禧的做法,認爲國難當頭,應該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因而拒絕撥款。慈禧碰釘子了會怎麼想?你翁同龢算哪根蔥,給你根雞毛,你還真的當令箭了,遲早有一天罷免你。

第二種說法是,翁同龢的開缺雖然有慈禧的意見,但光緒也是同意的。

在開缺之前,翁同龢對於康有爲的學術主張並不完全認可,他覺得康有爲是一位“說經家之野狐禪”。所以,當光緒要翁同龢傳旨康有爲,上呈其有關變法的著作的作品,翁同龢拒不接受,甚至抨擊康有爲“居心叵測”,結果引起光緒皇帝對他的不滿。

當慈禧要趕走翁同龢,光緒也覺得與翁同龢君臣意見不合,不如干脆讓他回家。

第三種說法是,光緒自己下令開缺翁同龢,原因就是君臣在許多問題上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對於變法的看法,分歧較大。

而這位翁同龢又是光緒多年的老師,有授業之恩,留在身邊對於光緒的工作有很大的不方便,“不忍遽加嚴譴”,不如直接讓其回家。

第四種說法是,恭親王奕臨終前的遺言所導致。

據說,奕臨終之際,光緒向其諮詢有關人事安排。奕稱翁同龢“居心叵測”,不能委其重任,甚至指責他甲午主戰是“聚九州之鐵,鑄之大錯”。奕的這種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翁同龢的去留。

第五種說法是,榮祿、剛毅等人陷害的結果。

榮祿與翁同龢曾爲結拜兄弟,但彼此仇怨很深。榮祿與軍機大臣沈桂芬有矛盾,故意彈劾深桂芬,結果沈桂芬被外放山西巡撫,榮祿說他曾將此事告訴過翁同龢。翁同龢與沈桂芬是江蘇老鄉,於是聯手報復,祕密報告榮祿與同治的妃子有情況,結果榮祿被外放西安將軍,十年不得回京城。所以,榮祿對翁同龢的恨咬牙切齒,指責翁同龢“賣友”,隨時等待機會報復。

剛毅是翁同龢曾經的手下,是翁同龢一手栽培起來的。但剛毅的文采不行,這一點又被飽讀聖賢書的翁同龢看不上。剛毅進入軍機處後,翁同龢多次訓斥他,導致剛毅對其更加不滿。

翁同龢是光緒的老師,最後爲什麼會被開缺? 第3張

1898年農曆四月二十七日,正好是翁同龢生日,榮祿、剛毅借這一天上奏彈劾,以此羞辱翁同龢。

此外,還有說法是翁同龢平時結怨過多,被人擠兌;也有說法是翁同龢自己要求走人,甲午之戰後,翁同龢看到許多人將失敗的原因推向他,他就已經想辭官歸故里。還有研究者認爲,翁同龢過於穩重,而康有爲比較激進,光緒傾向於康有爲,於是,“不去此老,變法難以深入”。

綜合以上種種說法,造成翁同龢開缺的直接原因,還是取決於慈禧與光緒的態度,而在此二人中,慈禧的態度又是最爲重要的。因爲以翁同龢當時的地位而言,即使光緒想要開缺他,沒有慈禧的點頭也是行不通的。自甲午以來,慈禧對翁同龢就開始不滿,加上其他人的推波助瀾,終於忍不住對其出手。

翁同龢的離開,是維新派的一個重大損失。康有爲將自己與翁同龢比作漢代的韓信與蕭何,看到翁同龢被開缺,心灰意冷,甚至一度對維新變法失去信心,準備南歸。翁同龢得知後,親自前往粵東會館,勸其留下,繼續輔助光緒。

五月十三日,翁同龢從京城馬家鋪火車站坐火車前往天津塘沽,然後走海路南歸。那天,送行的門生故吏多達五百餘人,火車站“車馬闐咽,有痛哭流涕者,有欷歔扼惋者”。面對送行人羣,翁同龢坦然地說:“人臣黜陟皆屬天恩,吾進退裕如,所恨者不能復見皇上耳。”此時此刻,依舊對光緒無限忠心。

秋媚說:翁同龢,一代狀元,兩屆帝王師,忠心事主而晚年不安。他身處京城那個大染缸,清廉就已經將自己擺在很多人的對立面,站隊光緒又讓自己處於弱勢的一方。晚清那年月,走馬換將是常態,李鴻章那樣的超級實力派都倒下過,何況翁同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