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一個抗衡呂布,一個勝過關羽的武將分別是誰?

三國時期一個抗衡呂布,一個勝過關羽的武將分別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三國時期出了很多材兵能將,劉備、張飛、關羽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人。劉備是主人公之一,對他的口碑也是讚歎不絕。劉備是個愛招賢納士的人,手下猛將無數。提到劉備第一反應就是手下的五虎上將。

三國時期一個抗衡呂布,一個勝過關羽的武將分別是誰?

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呂布是出名武藝高超,大多數認爲劉備手下能抗衡呂布的是馬超,也有人認爲是張飛。勝得過關羽的人大家同樣認爲是趙雲。那麼是誰不受重用,爲什麼這些材兵能將,得不到劉備的重用,下文具體說明。

01

從軍之路

馬超,扶風人(今陝西省),出生于軍事世家,名門望族。馬騰之子,其父親是東漢末年軍閥之一,赫赫有名的大人物。馬超出生溫室,但依舊勤奮努力,練就本領。馬超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年少時馬超就以“年輕健將”而名聲在外,十七歲隨父親從軍。

建安元年,父親馬騰與好友韓遂發生矛盾,互相攻殺,馬超差點被韓遂的部下閻行的斷矛刺死,三輔動亂馬超大勝敵軍。建安七年,馬超跟隨父親出兵救援,作戰中雖腳被刺傷依舊作戰,大勝敵軍。而後曹操多次想請馬超入京做官,都被馬超拒絕。

隨後馬騰入京城,馬超統領了父親的軍隊。建安十六年,馬超勸說韓遂一同造反曹操。爲勸說韓遂竟大逆不道的話“如今,馬超棄父,以韓將軍爲父。韓將軍亦當棄子,以馬超爲子”。韓遂答應與馬超共同作戰,史稱潼關之戰。但最終被曹操一計戰敗。

潼關之戰失敗之後,父親和200位家人被曹操所殺。馬超回涼州併成功佔領,但因潼關戰爭風評不好的他站不住腳,去漢中得張魯賞識,投靠張魯,在投靠張魯的一年中也沒有得到重用。一年後在215年投奔劉備。拋棄了自己的妾兒。

02

抗衡呂布

三國時期一個抗衡呂布,一個勝過關羽的武將分別是誰? 第2張

要說能抗衡呂布的,有人說是張飛。因爲張飛當時和呂布大戰了一百回合還沒分出勝負。呂布最終打贏張飛最終打贏還是因爲裝備佔了優勢。但是拋開裝備論武藝來講,呂布不佔上風,可以說是張飛可以抗衡呂布。

但張飛重用對比來看,較馬超相比是張飛受重用。有人認爲張飛沒駐守,一直在劉備身邊就是不重用。劉備認爲張飛的魯莽,只會打仗不會思考,不適合駐守一方,更何況身爲最親近的好兄弟,也應該把張飛留在身邊,守護自己的安危,但這並不是不重用。

爲什麼說馬超可以抗衡呂布?馬超當時與曹操交戰時,可以說是把曹操打的丟器卸甲,只爲逃命。而呂布在濮陽之戰,一人大戰曹操部下六名大將。更有人說猛將之呂布,驍勇之馬超。馬超在從軍打仗上可以說是智勇雙全。

馬超投奔劉備以後,雖然一直參戰,大大小小也爲爲蜀漢立下不少功勞,但沒有大的成就,不被重用。其一是馬超在西北的號召力較大,而且劉備一直懷疑馬超的投奔有水分,怕真給了實權會傷害自己。

其二,馬超的口碑太差了,潼關之戰害的父親被殺造反曹操,捲土西涼後投靠張魯,拋棄妾兒,投靠劉備。這些讓大家認爲他只注重自己的江山,沒有人情味,甚至是大逆不道。

其三,在馬超投奔劉備之後,身體越來越不好,當時劉備手下的實力分佈要均衡,也沒有特別合適的位置給馬超。待馬超可以展現自己的時候,也已經在222年病逝了。野史記載也因爲馬超天生高傲,直呼劉備大名,劉備的手下們都不看好這個心高氣傲的人。

03

勝過關羽

要說劉備手下可以抗衡關羽的,也就是趙雲了。就殺人的數量來看,趙雲比關羽多,數量佔優。單挑能力上看,關羽戰了10餘回合才殺了統帥十萬黃巾頭管亥,趙雲雖然也是戰了10餘回合纔打贏了李典。李典的實力較管亥要高一點,故趙雲相比關羽綜合優勢高。

三國時期一個抗衡呂布,一個勝過關羽的武將分別是誰? 第3張

趙雲,字子龍,”燕南三士”之稱。趙雲、張飛、諸葛亮等人一同對西川下手。後獨自率軍至成都,與劉備匯合,完成成都包圍。趙雲有一身的好武功,基本上都是守在劉備身邊,像個護衛。很少帶兵打仗,獨自守城。

趙雲跟隨劉備近三十年,參加博望坡之戰、長阪坡之戰等,在長阪坡之戰中一戰成名。個人指揮過川之戰,取得好成績。在平定益州時勸解劉備歸還民物,爲民着想。

那爲什麼綜合實力較強的趙雲投奔了劉備後也不受重用呢?面對包圍的時候,沒有一個猛將可以很容易的衝出包圍,很考驗戰鬥力。趙雲的戰鬥力更像是殺戮機器,長阪坡之戰,一戰成名。可見打仗的硬實力是有的,劉備想過重用,不過此後的事情讓劉備寒心。

之所以沒有重用,是認爲趙雲不識大體,沒有親情味。劉備攻略荊州,趙雲攻打桂陽郡。桂陽郡投降,相與趙雲結親家,但被趙雲拒絕了,隨後桂陽郡又返攻。雖然趙雲再一次打贏了,但是劉備認爲他只會殺人打仗,不會拉近關係,促合作的頭腦,無大局觀念。

在一起商討攻打東吳時,劉備一方面是想給好兄弟報仇,一方面也爲收了荊州。但是趙雲立馬拒絕,並當衆反駁,說不要爲了報仇,而不穩定內部局面。劉備立馬大變臉色,覺得他不懂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