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篡權和司馬懿都篡權了 兩人的結局爲什麼完全不同

曹操篡權和司馬懿都篡權了 兩人的結局爲什麼完全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曹操和司馬懿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曹操篡權,司馬懿也篡權,結局爲何大不同?

說起“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那的形象會第一時間浮現到我們的腦海當中。這個成語的典故的最早出處是《後漢書·袁紹傳》,當時沮授勸說袁紹迎接漢獻帝:

“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惋惜的是袁紹一直嫌棄漢獻帝是董卓所立,他想要另立一位劉氏後人爲帝,結果卻讓曹操撿了個大便宜。曹操先派曹洪去搶漢獻帝,沒有成功,不久後曹操親自帶兵攻入洛陽,把漢獻帝“請”到了許都,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生涯。從公元196年曹操得到漢獻帝開始,就四處打着漢朝的名義征討,終於在生前一統了北方。

曹操之所以能夠從諸侯中脫穎而出,最主要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他個人的雄才大略,二是一些運氣,而這個運氣,主要指的就是在逐鹿天下的初期得到了漢獻帝。漢獻帝在曹氏手中雖然得以善終,生前卻受盡屈辱。《三國志》記載,漢獻帝的皇后被曹操所殺,董貴妃懷有身孕也被曹操所殺,裴松之的註釋中,曹操還曾藉着狩獵的名義,擋在獻帝面前接受百官跪拜。

曹操篡權和司馬懿都篡權了 兩人的結局爲什麼完全不同

因此有人說,曹操對漢獻帝很好,這是不可能的。不過有一句古話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曹操死於公元220年,正好30年後的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殺死權臣曹爽,控制了曹魏的皇帝曹芳,隨後廢掉曹芳,緊接着殺死後立的魏帝曹髦,不久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廢掉了第三位少帝曹奐,篡奪了魏國的江山。

照理說這是歷史的循環,天理昭彰也好,歷史規律也好,曹操的手段被被司馬懿效仿了。但是魏和晉雖然得江山的方法看起來相似,最終的結果卻大不相同。魏國亡於司馬氏篡權,少帝被廢;而晉朝卻沒有出現向曹操、司馬懿一樣有能力廢掉皇帝的權臣,確實滅亡於外部。公元291年,晉朝八個姓司馬的王爺起兵造反,國家大亂,不久後少數民族趁機南下,司馬氏帶着士族衣冠南渡,西晉滅亡。

同樣的開局,不同的結局,魏國的滅亡來自於首都的威脅,而西晉的滅亡則來自於地方的造反。不得不說,這與兩個政權的不同政策息息相關。

曹操在世的時候,由於常年征戰,崛起了許多實力強勁的武將。到了曹丕的時候,爲了消滅這些威脅,他一方面壓制自己的兄弟曹植等人,防止他們進入權力核心,另一方面削弱地方帶兵武將的權力,加強中央的權力,《三國志·文帝紀》記載,在集權過程中,他爲了能夠強化來自首都的權力,特意規定了不得彈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不僅皇權加強,相權也加強,地方權力被大大削弱。對地方權力的削弱,曹丕也留下了刻薄之名。

然而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司馬懿造反的時候,曹氏和夏侯氏的後人實力地位大大降低,先是曹爽擅權,司馬懿政變後,魏國地方上也沒有能夠威脅他的力量存在。高平陵政變後,擔任魏國右將軍的夏侯淵之子夏侯霸逃亡蜀國,而右將軍相當於國防部長,居然對司馬懿沒有任何威脅能力;諸葛誕這樣的守邊者要想勤王,只能藉助孫權的幫助,結果還是很快被司馬昭所平息。

曹操篡權和司馬懿都篡權了 兩人的結局爲什麼完全不同 第2張

相比較魏國的中央獨大,晉武帝司馬炎開國後痛定思痛,爲了防止重蹈曹氏覆轍,他將自己的司馬氏分封了幾十個諸侯王到全國各地,這樣一來,一旦首都發生政變,這些司馬氏的藩王就可以像西漢初年那些劉姓異姓王一樣,在呂后死後一起造反滅掉諸呂。

人算不如天算,司馬氏的首都因爲賈南風而內亂,諸侯王確實起兵造反了。但是隨後的事情卻完全不是司馬炎所能想象的,諸司馬王侯們開始互相廝殺,皇帝被自己家的人廢立,終於國力衰落,發生了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沒有的大恥辱----五胡亂華。

曹操篡權和司馬懿都篡權了 兩人的結局爲什麼完全不同 第3張

晉朝吸取了東漢和魏國滅亡的原因,卻未能做更長遠的考慮,這是魏國和晉朝結局不同的根本。另一方面,魏武帝曹操和司馬懿兩個人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二人在史書上留下的名聲卻不一樣。曹操雖然也是奸雄,但是歷史上爭議比較多,即便不論其雄才,很多人認爲他並不想謀朝篡位,而是周公、姜尚一樣的人物,所以名聲有爭議;而司馬懿則被歷史定性爲完完全全的亂臣賊子。做了同樣的事情,爲何會有此區別?

這個問題的原因比較多,首先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江山卻是自己打下來的,即便沒有曹操,漢朝的江山也要落入諸侯之手,而司馬懿的江山則切切實實是從曹氏竊取的;其次曹操生前留下了很多文學作品,兩千年來人們能夠從中體會他的雄偉才略,但是司馬懿留給歷史的卻只有一些陰謀詭計;最後一點,也是最關鍵的,魏國恢復生產,致力於一統三國,同時能夠抵禦北方少數民族,而晉朝卻導致了五胡亂華,給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