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名將王忠嗣爲何是唐玄宗的養子?

名將王忠嗣爲何是唐玄宗的養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名將王忠嗣爲何是唐玄宗的養子?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唐玄宗和楊貴妃有兩個非親兒子,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是楊貴妃的乾兒子安祿山,實際上安祿山比楊貴妃還大16歲;楊貴妃雖然名號被封貴妃,其時王皇后被唐玄宗廢了以後,就沒有再立皇后,楊貴妃被寵愛的地位實際已到達皇后的地位;安祿山拜楊貴妃爲養母,也就是藉助了楊貴妃算是當時國母的實際地位,但也算非常荒誕的千古笑談!這個安祿山後來掀起了血雨腥風的叛亂,不但間接害死了他的養母楊貴妃,也讓大唐從興盛的頂峯走向無法返回的滑坡路。

而唐玄宗比楊貴妃要大34歲,在60歲時才招納26歲的楊貴妃進宮;唐玄宗在30歲時收了一個養子,那時候正當年的唐玄宗還是非常清明的,收的這個養子爲唐玄宗和大唐也立下了不朽的汗馬功勞;公元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爲右相開始,唐玄宗昏聵時代也算正式開始了;唐玄宗得到楊貴妃以後,變得更加貪圖享樂和昏聵,這個能幹的養子也被奸佞誣陷,被唐玄宗掀翻在地,落得一個悽苦的結局,這個人就是大唐名將王忠嗣。

一、王忠嗣出身變故簡介:

王忠嗣出生於公元706年,暴死於公元749年,屬馬;本名王訓,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華州區)人;其父親王海賓也是大唐王朝的大將,在隴上以驍勇聞名;在大唐軍和吐蕃軍作戰中,王海賓作戰勇猛多有戰功,卻引來其他將官妒忌,王海賓在一次作戰中寡不敵衆,其他唐將故意觀望不支援,王海賓只能戰死沙場。這場戰役最終大唐雖然取勝,王海賓戰死沙場卻有點冤屈;當時九歲的王忠嗣授任尚輦奉御,入宮拜見唐玄宗時,伏地大哭不止,唐玄宗瞭解王海賓戰死的情況,安慰他說:"這相當於霍去病的遺孤啊,等到年壯而拜爲將。"賜名"忠嗣",收養在宮中;唐玄宗兒子李亨爲忠王時,唐玄宗叫他與王忠嗣交往。

名將王忠嗣爲何是唐玄宗的養子?

二、王忠嗣的被恩寵成長和邊關雄風:

唐玄宗憐憫忠臣猛將之子王訓,不但賜名還恩養宮中,王忠嗣也就得到了最好的照顧和成長培養;逐漸長大的王忠嗣爲人勇猛剛毅,因宮中緣故養成了寡言少語的性格,但其好讀兵書習武;唐玄宗和他談論兵法,其能對答如流,誇他將來必成良將;唐玄宗派他試守代州別駕,大姓豪強被其震懾收斂行跡,不敢犯法;王忠嗣經常輕騎出塞,李亨稟告唐玄宗說:“王忠嗣勇於戰鬥,恐怕損失了他。”於是被朝廷召回。

“初生的牛犢不怕虎,少壯的駿馬敖逐風”。這是男兒大多青少年時的狀況,王忠嗣也是有這樣的青年壯志;其次其父和吐蕃作戰身死,出行邊關和吐蕃作戰報父仇;再有深受唐玄宗宮養之恩,建功立業報皇恩;因爲這三個原因王忠嗣是非常想叱吒疆場的,唐玄宗有30個親兒子,對養子王忠嗣還是有愛護之情的。蕭嵩出使河西,多次引薦王忠嗣做自己的部下,而唐玄宗怕他年輕急於報父仇有失,下詔不可以任他爲重將。

公元733年,蕭嵩入朝前,王忠嗣說:“跟隨公已有三年,沒有什麼回報天子的。”王忠嗣跟隨蕭嵩參加了玉川之戰,請求率精兵數百突襲敵虜;行到敵軍附近,部下發現敵軍勢力有變化,勸先返回再圖;王忠嗣不聽,持刀率軍衝鋒一馬當先,衝入敵陣斬殺敵人數千人,繳獲羊馬數以萬計;首戰告捷的王忠嗣讓唐玄宗非常高興,連續升了他的官。

名將王忠嗣爲何是唐玄宗的養子? 第2張

年輕人畢竟年輕氣盛,人生路必定有朋友和對手相隨,王忠嗣後與皇甫惟明互爭高低,被皇甫惟明誣陷,被貶爲東陽府果毅。河西節度使杜希望想攻取吐蕃新城,聽說王忠嗣才幹,於是請調王忠嗣軍前效用;攻陷吐蕃新城諸戰役中,王忠嗣多立戰功授任左威衛郎將。在反擊吐蕃回奪新城戰役裏,唐軍寡不敵衆形勢危急,王忠嗣單槍匹馬闖入敵陣,左衝右突斬殺敵人數百人,攪亂了敵軍陣營,激勵了唐軍將士奮勇反殺取得勝利。

王忠嗣因戰功赫赫做到了隴佑節度使,公元738年開始北伐契丹,參加"桑乾河之戰",三戰三捷,使得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沒。王忠嗣後在拔悉密與葛邏祿、回紇三個部落之間使用反間計策,攻打米施可汗使之敗逃。王忠嗣於是出兵討伐,奪取其右廂而歸,其西葉護及毗伽可敦、男西殺死葛臘哆,率領其部落一千餘帳進京朝拜,於是授予左武衛大將軍。第二年,又擊敗怒皆及突厥的軍隊。從此塞外安定,突厥不敢來犯。

到公元746年之時,王忠嗣因戰功卓著,身兼隴佑節度使、河西節度使,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身帶四鎮節度使四種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都歸其掌握,自唐朝建國以來,還未曾有過這種事。不久授予鴻臚卿,其餘官職如故,又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授其一個兒子五品官職。後來頻頻在青海、積石作戰,都大獲全勝。不久又在墨離討伐吐谷渾,佔領其全國後凱旋。後因王忠嗣常年在邊疆作戰,熟悉朔方、河東地區,也得士卒之心;對於隴佑、河西之地環境風俗人情不太習慣;再加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掌管四鎮,身爲皇帝義子志得意滿,有點自傲自滿影響了一些威望。後有所驚醒堅決辭去了朔方、河東節度使兩職。

三、王忠嗣的耿直忤逆與被誣跌落:

隨着人生歲數增長,疆場廝殺,官場磨鍊的王忠嗣性格趨於穩重,眼光更加深遠大觀;這時候的王忠嗣比較重視穩固邊疆地區爲主,重視士兵軍事訓練,治軍雖嚴本性又體恤將士。而這時候唐玄宗看王忠嗣對吐蕃多次作戰戰果不錯,就想攻取戰略要地石堡城,下令徵詢攻戰石堡城方法。王忠嗣善於派出諜報人員蒐集吐蕃情報,更加了解石堡城的現實情況。王忠嗣上奏指出,石堡城地勢險要堅固,而且現在吐蕃是動用了幾乎全國的力量去防守石堡城,如果舉兵堅城之下硬攻的話,會戰死將士數萬人,希望休兵秣馬等待時機再攻取之。作爲和吐蕃作戰多年的邊疆統帥,王忠嗣根據經驗和情況掌握,以及作戰意圖和效果,成功率和價值所在都作出了一箇中肯的評價。

石堡城多少年在吐蕃和唐軍之間幾次易手,而唐玄宗這次有點志在必得,非常不高興王忠嗣的奏諫,奸相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公元747年,董延光獻計請求攻佔石堡城,唐玄宗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他。王忠嗣勉強服從,董延光看王忠嗣不太熱心支持,心中非常不滿。李光弼跑來見王忠嗣,對王忠嗣進行了勸解,希望王忠嗣全力支持此次戰役,不然,恐怕會給他引來禍端。王忠嗣雖感李光弼的良言相勸,但耿直的性格覺得此戰時機不適合;又說爲貪一己之功,傷亡數萬將士性命,取得一個意義不大的孤城,自己寧可丟官也不願如此。

董延光出戰逾期未能攻下石堡城,反咬一口說王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致戰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王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王忠嗣曾經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願意尊奉太子。"唐玄宗聽聞勃然大怒,詔令王忠嗣回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爲隴右節度,承蒙唐玄宗寵愛,因而上奏說王忠嗣爲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唐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不過仍將王忠嗣被貶爲漢陽太守。公元748年轉任漢東郡太守,公元749年,王忠嗣暴死家中。

總結:王忠嗣身負家仇,享受皇恩宮養,出戰邊疆,叱吒疆場幾十年;戰功無數,威名赫赫,忠君報國,震懾四方,穩守邊疆功不可沒。王忠嗣對安祿山謀反早有預測,其本人能力和掌控的軍權地位等,也讓安祿山心中忌憚小心翼翼,王忠嗣死後五六年就發生了顛覆唐朝興盛的安史之亂;但這樣的忠臣良將,竭盡一生才能,不懼生死,馳騁疆場忠君愛國一輩子,卻抵不住幾個小人奸黨的陷害誣陷,因耿直忠言最終被貶官暴死家中,必然是心中有無數鬱結之情的。(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王忠嗣位列其中。)大家說是不是?歡迎留言交流!(圖片來網絡,感謝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