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各位讀者就和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漢末天下的大亂,跟這些太守、刺史、州牧的職責、關係混亂也是分不開的。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太守

太守,是一個古老的官職了。

自戰國各國設置郡縣制以來,各郡的最高行政長官就是郡守了。

西漢景帝時,將郡守更爲太守。

既然是郡縣制,顧名思義,漢末大亂之前,郡就是最高級別的地方行政單位了。太守頭上沒有什麼“州”一級的領導,直接對中央負責。

所以,太守的級別一直很高,軼二千石,僅次於“三公九卿”。

不過,秦、西漢時,太守主要職責是治民事。

當時,郡中設了都尉一職,協助太守掌管地方軍事。

雖然是協助,但是,都尉治所別立,自己配了班子,與太守並重。

所以,秦、西漢時的太守,一般是不掌兵的。

劉秀建了東漢後,覺得還是不放心。

造反期間,無論是劉秀兄弟,還是隗囂、翟義這樣的豪強,都曾試圖利用地方軍都試之機起兵。

因此,劉秀覺得,地方軍本來就是威脅中央集權的存在,遂罷郡國都尉,罷“都試”,罷“郡國起車、材官、騎士、樓船士”,基本上把地方軍都罷除了。

此後,地方有事時,就讓各地太守臨時募兵,歸朝廷任命的將軍指揮。

如此,地方軍對中央的威脅一時消失了。

然而,卻留下了隱患:郡一級主管軍事的都尉被撤銷了,太守在郡內軍政合一。

太平時,太守臨時募兵,歸朝廷的將軍統一指揮,事畢後解散兵馬,太守自然鬧不起來。

然而,漢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之後,朝廷管不過來,遂讓太守們便宜行事,自己募兵,自己安排鎮壓。

如此,到漢末時,太守們也都有了自己的軍隊,具備了成爲軍閥的條件。

他們和州刺史又是什麼關係呢?

州刺史

刺史,所謂“刺”,就是檢查問事,所謂“史”,就是“御史”。

顧名思義,刺史,就是天子委派的,專事監察的官員。

漢武帝時,將天下分爲十三部,各部分別設一刺史。

所以,“州”,原本只是監察區而已,不是一級行政單位。州刺史,也只是監察官,不能領兵。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第2張

西漢時,州刺史只有六百石。以六百石的官員,監察二千石及一下的官員,“以卑治尊”。

劉秀建立東漢後,進行了改革。

原本,刺史只是巡查、監督,年終回到京城,向三公彙報,三公另派人查明情況後,再作處置。

劉秀爲了加強皇權,削弱三公權力,“權歸刺史”,將州刺史也提升了軼二千石,刺史有彈劾的奏章就進行處置,不經過三公。

如此,州刺史的權威就重了起來。

在地方有事時,州刺史與太守一樣,也會奉命募兵作戰。

總體來說,州刺史的權威要重過太守,但是,州刺史與太守都是軼二千石的官員,彼此也沒有明確的上下級關係。

到了天下大亂時,州刺史、太守各自募兵。

然而,州刺史與太守彼此沒有明確的上下級關係,其所募之兵也各不統屬。

因此,一段時間內,地方軍隊不能統一指揮,無法高效平叛。

如此,州牧也就呼之欲出了。

州牧

漢靈帝時,劉焉指出:天下大亂,就是這些刺史、太守不靠譜,“刺史權輕”,沒什麼用。應該任命清廉有名望的人擔任州牧,統一領導各州的軍政事務。

漢靈帝採納了劉焉的建議。

由此,大漢的行政機構由郡、縣兩級,發展成了州、郡、縣三級。

112個郡國,發展到了郡、國之上的13個州。

州牧,則成了各州的軍、政首領。

所以,理論上來說,州牧高於州刺史、太守。

然而,僅僅理論上是如此。

既然已經到了亂世,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實際情況1:兵力互不統屬

看“討伐董卓聯軍”的情況,會發現很奇特的現像。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第3張

討董諸侯中,有冀州牧韓馥,還有兗州刺史劉岱,還有渤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另有濟北相鮑信、後將軍袁術。

袁紹,只是渤海太守,理論上是冀州牧韓馥的下屬。

可是,袁紹盟主。

陳留、東郡,都是兗州的地盤,不過,兗州刺史、陳留太守、東郡太守都與兗州刺史並列爲諸侯。

由此來看,州牧、州刺史、太守,在當時各有實力,並沒有明顯的從屬關係。

這是由當時的“兵”決定的。

地方官員的兵,都是自己募的。

募兵,如果這裏募一個,那裏募兩個,一盤散沙,肯定是打不了仗的。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招募宗族、鄉里子弟,他們天然就有凝聚力。

因此,當時募兵的方式,主要是通過有名望的豪強地主,以宗族、鄉里爲紐帶,組建軍隊。

所以,無論是州牧,還是太守、刺史,力量來源都是豪強地主的支持,而不是朝廷的任命(當然,朝廷的任命對豪強地主也有號召力,如劉表就以朝廷任命得到了蒯、蔡的支持,但根本上仍然是要豪強地主的支持)。

所以,無論是州牧,還是太守、刺史,兵都是自己的兵,將也是自己的將,有兵有將,即便沒有地盤(如當時的曹操),都是獨立的諸侯,彼此互不統屬於。

實際情況2:官職大小與實力往往不成正比

漢末還有一個奇特的現像。

渤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按理都是沒有資格任命其他太守、刺史的。

渤海太守袁紹任命的豫州刺史周昕與後將軍袁術任命的豫州刺史孫堅,曾激烈地爭奪豫州···

太守任命刺史,這可謂是亂世中的奇葩現像了。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第4張

這還不過癮,袁術甚至爲自己創了一個官職:徐州伯···

可謂亂得莫名其妙!

這是因爲:自討董戰爭爆發後,關東羣雄都認爲天子已爲董卓所控制,其任命已經不合法。

所以,天下事,完全按照大家的意思自己來!

朝廷任命的州牧、刺史、太守,都不作數,誰有實力,誰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任命官吏。

二袁儘管當時的官職不算最高,但憑藉老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資本,在天下極有號召力,可以任命刺史等高級官員。

另一方面,大多數的州牧、刺史,都是名士出身,本身不具備軍事鬥爭的才能和經驗。

因此,他們大多鎮不住場子,只能任二袁這樣的頂級大族和曹操這樣的軍事天才所欺了。

後續發展

進入三足鼎立階段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首先,州牧之職,一般不假手於人了。

州牧權勢太重,一般由於軍閥自己兼任,不讓下屬作。

除了曹休曾被拜爲揚州牧外,其他的州牧,多是“遙領”了(如文欽逃入吳後,被東吳任命爲幽州牧)。

而刺史一職,則出現了分化。

刺史,此後分後“領兵刺史”和“單車刺史”。

即,領兵的刺史,爲四品,不領兵的刺史,叫“單車刺史”,五品。

一般來說,內地的刺史都不領兵,而在邊境的刺史,則多加以將軍號,爲都督,領兵。

不過,即便是領兵刺史,其所統之軍也多由朝廷統一安排,緊急時可以自行募兵,但規模、用途,需嚴格向朝廷彙報。

三國時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分別是什麼官職?誰的職位大 第5張

因此,三國時期的刺史,無論是否領兵,都已失去了獨立性。

東漢末年,州牧權位最重,州刺史與太守基本相當。

不過,由於天下已經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因此,一切靠實力說話。

太守可以表某人作刺史,州牧也可能被太守所驅逐···

三足鼎立後,雖然天下尚未一統,但基本秩序已經恢復。

因此,權位太高的州牧一般就沒有了。

州刺史則爲一州的長官,無論是否領兵,其權位都在太守之上。

當然,這一切,實際上,即便在這個時候,官職大小也不是最緊要的。

在那個豪族時代,門第的高低,纔是社會地位高低,影響力大小的關鍵所在。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