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武王嬴蕩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秦武王嬴蕩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贏蕩是秦國曆史上第二位稱王的國君,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影視劇中,秦武王嬴蕩往往被塑造成一個莽撞武夫的形象,這與其在位時間較短,且因舉鼎絕臏而亡的離奇死因密切相關。實際上,秦武王雖然好戰,且在位時間並不長,但其在位期間平蜀亂、設丞相、拔宜陽、置三川等,做的事卻並不少,尤其是拔宜陽,等於爲秦國東出打下了一個橋頭堡,而山東六國面對秦國則被迫轉入戰略防禦階段,直至被徹底消滅。

秦武王嬴蕩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秦武王雖然好武,但並非沒有腦子

在各種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影響下,秦武王總會給人留下一個赳赳武夫的形象。實際不然,秦武王雖然好戰,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謀略;秦武王雖然勇武過人,但並不代表他沒有腦子。從其繼位前後的表現來看,他的戰略眼光和謀略其實一點都不弱。

秦國曆經秦孝公變法圖強和秦惠文王勵精圖治,實力蒸蒸日上,此時已經隱隱有了凌駕於六國之上的氣勢,然而如果面對多國聯手,秦國依然沒有必勝的把握,尤其是在秦武王剛剛繼位之時,如果他國趁秦王新立之際率軍來攻,仍然是個不小的麻煩。於是,秦武王便趁着各國派遣使者恭賀秦王新立之機,使其各方相互牽制,給自己贏得了穩定局勢的時間。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韓、魏、齊、楚、越等國派出使者,前來祝賀嬴蕩成爲新的秦王。秦武王便趁這個這個機會,一方面暗示齊使,以示秦、齊夾擊韓、魏之形,是齊國在背後牽制韓魏兩國,斷絕他們趁機聯手來犯的妄想。並利用樗裏疾母親乃是韓女這一優勢,使其與韓使敘秦韓之好,以此羈縻韓國,避免魏韓結盟。另一方面則密見越使,與越國達成夾擊楚國的密約,牽制楚國。同年,秦武王又與魏襄王在臨晉會面,鞏固秦魏聯盟。

秦武王嬴蕩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第2張

通過一系列的外交,秦武王穩住了周邊鄰國,避免了他國趁自己即位之初對秦國發動進攻。此後,秦武王開始着手解決秦國內部的魏籍權臣問題,張儀便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被秦武王驅逐的。

發動宜陽之戰,爲秦國東出打下基礎

秦國崛起之後,東出已經迫在眉睫,而秦國想要東出,首當其衝的便是韓國。韓國中後期的領土主要由上黨、南陽、新政三部分組成,而宜陽正是聯結三地的樞紐,同時又是二週的門戶。因此,宜陽與東、西二週(周王畿分東、西二週)便成爲了秦國東出的障礙,只有掌控宜陽,纔可以保證物資與兵員的輸送順暢,韓國和周王室自然也知道此地之關鍵,因此韓國在宜陽佈下重兵,周王室則暗中相助。

丞相甘茂認爲,要伐宜陽,必須先破魏韓聯盟,只要成功拉攏魏國,趙國就不能越國魏國而支援韓國,韓國一旦被孤立,宜陽便指日可待。於是在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甘茂奉命出使魏國,以“共享伐韓之利”爲誘餌,再輔以政治軍事壓力,成功使得魏國倒向秦國,答應出兵助秦共同伐韓。

甘茂返回之後,秦武王大喜之下令其統兵十萬攻取宜陽,並與其定下“息壤之盟”。甘茂攻打宜陽五個月而不能下,秦國大臣樗裏疾和公孫奭等人則以“甘茂乃是魏國人,不可信”爲由,不斷勸說秦武王應該撤軍,秦武王一度動搖,但甘茂卻拋出了“息壤之盟”這個祕密武器。秦武王於是下定決心予以甘茂支持,令烏獲統兵五萬支援甘茂。

甘茂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在援軍的支持下,甘茂終於攻克宜陽,斬首六萬。秦軍乘勝渡過黃河,奪取武遂(今山西垣曲東南)並築城,韓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國謝罪,同秦國議和。

秦武王嬴蕩在歷史上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第3張

奪取宜陽之後,秦國等於擁有了東出的橋頭堡,疆域開始擴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險。而韓國則至此被一分爲三,國力大爲衰減,而對山東各國而言,宜陽其實也是門戶。秦得此城,可以挾二週北攻燕趙,東伐魏齊,南伐宛楚,實施大規模兼併戰爭。

可以說,宜陽之戰後,山東六國面對秦國開始被迫轉入戰略防禦階段,從這個意義上說,秦拔宜陽之戰乃是秦統一六國的里程碑。

武王嬴蕩

綜上所述,秦武王嬴蕩顯然不是個頭腦簡單的莽夫,反而本可以稱爲一位頗有作爲的君王,可惜其對自己的勇武太過自信,最終導致了意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