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衛的官位是怎麼來的?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歷史上李衛的官位是怎麼來的?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衛是雍正朝封疆大吏之一,也是雍正最爲寵信的心腹大臣之一。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康雍乾盛世”是清朝史上最繁榮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百姓安樂、國庫充盈,除了與三位仁政的皇帝有關之外,更主要還靠一些有能力的官員。今天我們要說的便是歷經“康雍乾”三朝的一位官員,他是雍正最寵愛的人,乾隆卻恨得咬牙切齒,如果沒早死後果很難猜。

“捐納制度”是清朝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始於順治皇帝,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賣官鬻爵”,靠着出賣官職斂取財富,成爲充盈國庫的一種手段,與科舉制度形成互相補充。也就是沒錢人通過科舉考試做官,有錢人通過捐納制度做官。

歷史上李衛的官位是怎麼來的?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人物就是通過“捐納制度”走上仕途之路的官員,他就是很多朋友熟知的一位清代名臣——李衛。

既然是通過“捐納制度”做官,李衛的家境自然是非常殷實,在康熙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17年,30歲的李衛通過捐資,成爲了員外郎。雖然官職不高,但架不住人比較有才幹,在康熙年間就穩步高升。

《清史稿·李衛傳》記載: 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入貲爲員外郎,補兵部。康熙五十八年,遷戶部郎中

到了雍正時期,由於康熙晚年時留下的一些弊政,需要雍正逐個去治理,李衛就成爲了雍正比較信任的朝臣之一,直接任命李衛爲“雲南鹽驛道”,而李衛也不負“聖”望,開始了他平步青雲的仕途之路,也使他逐漸步入人生的巔峯時期。

清代的鹽政實施的是官督商銷制,遣派巡鹽御史總理一區鹽政,後改歸各省督撫兼理,這種管理方法表面看起來官商合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但實際上其中有太多的管理漏洞,商家賄賂走私、官鹽運銷不暢,鹽價壟斷,使大多數的錢都到了鹽商、官吏的手裏。

李衛接手這個爛攤子之後,加強了對鹽政的管理,緝查私鹽,在之後的江浙一帶兼任鹽政使的要職時,提出了“適中孔道”的治理辦法,“浙省私販出沒,以海寧長安鎮爲適中孔道,請設兵巡隘。”對鹽梟給予了沉重的打擊。

直到雍正五年,也就是1727年時,李衛已經升任爲浙江總督,管巡撫事。回顧李衛仕途的十年光景中,他並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只是通過“捐納制度”買了一個五品的員外郎閒職,最後一路高升,成爲朝廷的一品大員、封疆大吏,如此升遷之快與他的能力不無關係。

歷史上李衛的官位是怎麼來的?他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第2張

李衛沒有太多的“文化”,畢竟是買來的官職,但他在管理方面確實有着高人一等的才能,並且他做官不喜阿諛奉承,敢於諫言,尤其對那些別人不敢動的“頑固”份子,李衛從來都不手軟,彈劾朝廷大員毫不徇情,因此而得到雍正的寵愛。

到了乾隆年間,李衛已經是經歷三朝的老臣,“乾隆二年(1737年),疏發誠親王府護衛庫克與安州民爭淤池,赴州囑託。上命治庫克罪,嘉衛執法秉公,賜四團龍補服。”

五十歲的時候,不畏權貴、剛直不阿的李衛還在“忠心耿耿”地彈劾朝廷官員,並且不斷受到乾隆皇帝的嘉獎。公元1738年,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乾隆帝命按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然而,在乾隆南巡的時候,見西湖花神廟裏立着李衛及其妻妾的神像,號“湖山神位”,乾隆下諭說:“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爲可異!”,命撤像燒燬。

幸虧李衛死得早,如果死得晚,讓乾隆知道這事後,說不上會給他什麼樣的處罰,在那個朝代,一個“大不敬”之罪就足以砍頭。敢於直言是好事,但凡事要有度,有利用價值的時候皇帝還可以忍,如果失去利用價值,那麼很容易就成爲一個政治犧牲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