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李景隆打開了金川門,那他的結局怎麼樣?

歷史上李景隆打開了金川門,那他的結局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李景隆打開了金川門,那他的結局怎麼樣?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李文忠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明朝建立後,他又多次帶兵攻打元軍殘餘勢力。其因功被封爲曹國公,曾主持最高軍事機構大都督府和主管最高學府國子監。

後來李文忠於四十六歲時離開人世,他去世後,追封他爲岐陽王,諡號武靖,同時還得以配享太廟,其肖像掛在功臣廟裏,位列第三,其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的爵位。

李文忠在明朝開國功臣中。他的結局算是不錯的,至少生前沒有遭到朱元璋的誅殺。

朱元璋後期,因爲太子朱標因病去世,皇太孫朱允炆仁厚有餘而魄力不足,朱元璋擔心他一旦駕崩,朱允炆震不住那些功臣悍將。所以,朱元璋心裏開始猜忌他的功臣們,不願他們再繼續掌握兵權。

但是,能真正做到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又有幾個呢?又有誰會心甘情願的把兵權交出去呢!

歷史上李景隆打開了金川門,那他的結局怎麼樣?

既然如此,他們不願交出兵權,朱元璋就開始屠殺功臣,結果他的那些功臣們幾乎被他屠殺殆盡。當然還是需要留下幾個名將來輔佐朱允炆的。比如李景隆,李隆基雖然是承襲的爵位,但他喜愛讀兵書,深得朱元璋的器重。所以他可謂是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的一個心腹大臣。

後來朱允炆登基爲帝,是爲建文帝,李景隆就名正言順的成了建文帝的心腹大臣。

建文帝爲帝后,爲了穩固帝位、決定削藩,結果他削藩不成,反而讓燕王朱棣起兵,引發了一場靖難之役。

燕王朱棣兵雖少、實力雖沒有建文帝強大,但是朱棣很有韜略和能力,在正確的部署下,打的朝廷軍隊節節敗退,之後朝廷就對李隆基委以重任,封他爲大將軍,讓他帶領五十萬大軍征討燕王朱棣,同時朝廷還賜李景隆有“便宜行事”之權,可見建文帝朝廷是對李景隆寄以極大厚望的。

然而,李景隆雖然名氣大、又是帶着大軍氣勢洶洶的,但卻被現實打臉,在戰場上他接連戰敗,於是就坐罪奪職,被召回京城。

後來朱棣大軍打過長江,兵鋒直指南京。在燕軍到南京金川門時,曾深受朱元璋器重、是建文帝心腹之臣的李隆基卻開門投降、迎接朱棣大軍入城,史稱“金川門之變”。

那李景隆打開南京金川門迎降朱棣大軍,他的下場如何呢?

李景隆開門投降功勞不小,開始的時候,朱棣也曾確實給他很大的封賞和很高的地位,但好景不長,最終還是被削爵圈禁。

燕王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他登基爲帝,是爲永樂皇帝。李景隆因功被封爲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太師,李景隆的這些封號都高官階,體現出朱棣剛登基時對他的重視。

當時可也能是因爲朱棣剛登基不久,需要穩固人心,所以纔會如此。

歷史上李景隆打開了金川門,那他的結局怎麼樣? 第2張

在當時每當朝廷有大事要商量,李隆基都排在班列之首,可見他當時的地位之重。

然而,李隆基雖有開門迎降之功,但他終究是降將,如今卻受到永樂皇帝的如此重視和得到如此地位,這就讓追隨朱棣靖難的功臣們不服,所以後來就不斷有人彈劾李景隆。

開始幾次對李景隆的彈劾,朱棣還不聞不問,但後來成國公朱能聯合大臣一起彈劾李景隆:說他欲和弟弟李增枝謀反,這一次,朱棣就直接罷了李景隆功臣封號。同時還不讓他上朝。朱棣這意思就是要徹底踢開李景隆了。

但事情並沒有到此結束,沒過多久,又有人彈劾李景隆:說他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跪拜之禮就如是君臣之禮,這一次朱棣又奪了李景隆的爵位,並把他和家人軟禁在家中,同時還抄了他的家,李景隆氣不過,就不想活了,於是就絕食十日,但他命太大,結果還是沒死。

李景隆是在永樂二年的時候受到連番彈劾而被削爵圈禁,直到永樂末年他卻離開人世,失去自由的生活,又怎麼會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