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戰國時期蘇秦能手握六國權杖是如何做到的?實力如何

戰國時期蘇秦能手握六國權杖是如何做到的?實力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秦是比張儀還要出色的縱橫家,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戰國時期蘇秦能手握六國權杖是如何做到的?實力如何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戰爭最爲頻繁也最爲紛亂的年代,那時候東周王朝的體制“禮崩樂壞”,諸侯國之間併兼爭霸,無所不用其極。而有心扶助各路諸侯,欲功成名就的謀臣勇士也可謂數不勝數,一時間百家爭鳴,不少的風流人物技冠天下,術震古今,成爲中國歷史上永爲世人所記的明星。

若論及辯才遊士,說動諸侯成就一番驚天動地之霸業者,春秋無過端木子貢,而戰國之時首推蘇秦,其人當之無愧也。即便從當今時代的角度來看,蘇秦也足以成爲滿滿正能量的勵志成功典範。

蘇秦是戰國時東周國洛陽人,曾經在齊國向鬼谷子先生學習。學成之後,到處遊走,希望被獵頭所獲,成爲大用之才,結果一事無成,搞得十分困窘回到家中。

兄弟姐妹和嫂嫂們,甚至他自己老婆都嘲笑他,說:“我們周人,長大成人就應該有所產業,不是努力做工就是去經商致富,如今你不務正業,卻只想憑一張嘴混飯吃,能有什麼出息啊?”

蘇秦內心感到萬分慚愧,十分哀傷,於是閉門不出,每天只在屋內苦讀各類書籍,過了一段時間,他自言自語道:“像我這種人一輩子只會低頭讀書,卻不能靠這個取得尊榮和富貴,這書讀多了又有什麼作用呢?”於是就翻出一部周朝版的《陰符》,整日裏伏案鑽研,過了一年時間,他終於從中揣摩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就說:“憑此可以取悅於當世諸侯了!”於是,蘇秦首先前往遊說周顯王,周顯王和左右臣子平日就聽說蘇秦這個人到處遊走,又見他如此年輕,就沒有給他機會。

蘇秦沒辦法只好西入秦國,當時秦孝公剛死,蘇秦去晉見秦惠文王,對他說:“秦國四面都是高山峻嶺,又有渭水環繞,東有黃河天險,西有漢中沃土,南有巴蜀之竹可造利箭,北有代地之馬可成鐵騎,又加上秦國人口衆多,素習兵陣,足以吞併天下,成就帝業了!”秦王卻說:“我秦國羽翼未豐,不可高飛,威名不遠,不可兼併他國,且商鞅被殺沒多久,國中對外來辯士十分忌恨,寡人不能用你啊!”

蘇秦只好又向東前往趙國,當時趙肅侯的弟弟奉陽君趙成爲國相,對蘇秦很不待見,於是他又跑到北邊的燕國,在那裏呆了一年多才被燕文侯召見,他對文侯說:“燕國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兵馬有幾十萬,戰車有六百乘,鐵騎六千匹,糧草足夠數年之用,而南面又有碣石、雁門的富饒之地,北方又多產紅棗板栗,百姓就算不耕作而販賣棗慄爲利,也已經相當富足了。”說到這裏文侯也很是吃驚,沒想到他居然把燕國的情況瞭解得這麼清楚,就繼續聽他講下去。

蘇秦又說:“現在天下諸侯安樂無事,國中沒有兵敗將死的國家,也只有燕國了,大王知道爲什麼嗎?”文侯搖頭稱不知,蘇秦這才接着說道:“燕國之所以沒有被別人進兵侵犯,是因爲南有趙國爲燕國抵擋了其他諸侯的野心,秦國與趙國大戰五次,趙國就滅了秦國威風三次,秦國目前再不敢亂來,也是因爲趙國背後有強大的燕國,趙國一旦有難,燕國也將成爲趙國堅強的後盾,所以燕國爲趙國所倚重,其他諸侯就不敢輕易侵害燕國,而惹怒兩個大國。”文侯聽到這裏覺得很有道理,就要求他趕緊講下去。

蘇秦說:“之前秦國也想試着直接攻擊燕國,就曾計劃越過趙國的雲中、九原,從代郡和上谷經過,往來數千裏之地,奪取燕國的城池,但打下來,他卻因沒糧草補給和兵員增添,守不住啊。所以秦國拿燕國一點辦法也沒有,但如果趙國和燕國翻了臉,不到十天趙國數十萬大軍就可以到達東垣,渡過呼沱河,再橫跨易水河,不到四五天就直逼薊都城下了。

所以大王不可以不憂這百里之患啊!只要燕國和趙國堅定結盟,繼而拉攏關東六國形成合縱之勢,就能共同對抗西面強秦,燕國就穩坐釣魚臺,沒有任何禍患了!”

文侯聽完之後,非常開心,就對蘇秦說道:“蘇先生所言非常高明,然而寡人的燕國弱小,西南有強悍的趙國,東南又有富豪的齊國,這兩國寡人是都不敢得罪的,所以要形成天下合縱之勢來安定燕國,就請先生爲我出使趙、齊兩國進行遊說。”

於是蘇秦就備足了燕國提供的車馬和金帛前往趙國,那時得罪過他的奉陽君趙成已死,蘇秦就直接見到了趙肅侯,對他說:“天下的卿相官僚和布衣之士,都仰慕大王的賢明和仁義,皆願出謀劃策,並表達忠心於您的跟前,大家已經渴望很久了。只是因爲之前奉陽君不想讓您親理朝政,所以阻擋了天下賓客遊士在您面前以死盡忠的表現。而今奉陽君丟下了他的館舍,魂歸西方極樂,大王才得以與士民親近,因此我纔敢在您面前進獻忠言愚策。”

趙肅侯聽了這他這番將自己捧上天的話,自然很是受用,就讓他繼續說下去。蘇秦說:“我私下爲大王您考慮,趙國自身已經相當強大,而今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擇交,選擇好的朋友纔可以讓趙國長久安定,如果選擇了錯的朋友,恐怕百姓就要終身不安了。

如果趙國同時與西面的秦國、東面的齊國爲敵,那就要腹背受敵,國家就不能安穩了。臣聽說要謀奪別國的王位,攻伐別國的領土,就要苦於思慮如何找藉口與別國斷絕交往。臣但願大王始終慎重,不要將與他國斷交的話說出口來。

如果大王真能聽從臣的建議,燕國必定會獻上盛產貂皮狐裘之地,齊國也必定會奉上魚鹽豐饒之濱,楚國也必定會拱手相送橘柚之園,韓、魏、中山等國也必定會拿出湯沐之賦朝貢大王。春秋五霸要靠破軍斬將來求得土地和利益,商湯周武王要靠放逐和弒殺君主來爭得封疆裂土,而今大王只要高坐王位,拱手而得天下之利,又何樂而不爲呢?”

趙肅侯越聽越是興奮,蘇秦又說:“如今秦軍一旦渡過漳河,就能兵臨邯鄲城下,臣實在是爲大王感到憂患。關東六大諸侯稱王者莫強於趙國,西有常山之固,南有漳水之險,東有清河,北有燕國,而燕國弱小,不足畏懼,對趙國害處最大的莫過於秦國,然而秦國卻不敢輕易挑釁趙國,爲什麼呢?韓、魏在秦之身後,成爲趙國南面的屏障,但如若韓、魏與秦交好,趙國就危險了。

所以英明的君主能意料敵人的強弱,揣度敵軍能戰與否,不需要等到兩軍交鋒,就已將生死存亡的情形瞭然於胸,冥冥之中就已經對軍國大事做出了決策,哪裏還會受制於庸庸碌碌的衆口之言呢?

臣私下拿天下地圖來講,六國諸侯之地是秦國的五倍還不止,六國之兵力也是秦國的十倍不止,如果六國齊心合力,向西攻秦,秦國必定敗亡無疑。而今卻有些諸侯國害怕秦國,稱臣事奉,真是太不明智了!

臣聽說英明的君主會果斷斷絕疑慮和讒言,屏蔽流言,堵塞營私結黨的門路,因此才使得一心要爲主上開疆擴土的忠臣盡忠於大王跟前。所以我私下爲大王謀劃一條妙計,就是想辦法將韓、魏、齊、楚、燕、趙六國合而爲一,形成合縱之親,共同應對強秦的勢力,令天下的良將賢相會於洹水之畔,相互交換人質,殺白馬而結盟,結成以六敵一的聯盟,任何一國受到秦國攻擊,其餘五國就以精銳之師前往救援,一國截斷秦國的糧道,一國就往抄秦軍的退路,另三國正面迎敵,秦國哪有不敗之理,諸侯如有不履約者,天下共伐之。這樣一來,秦國的兵馬必定不敢出函谷關來禍害天下了,則趙國作爲合縱之首,霸業即成矣!”

趙王聽了以後,拍案叫絕,說道:“寡人年紀輕,在位時間不長,從來沒聽到過這樣有功於社稷的大計,今天寡人甘願敬請先生爲我處理國家大事!”於是將豪車百乘,黃金千兩,白玉璧一百雙,錦繡綢緞千匹交與蘇秦,使他前往其他諸侯國交約諸侯。

當時魏與秦交戰,魏國大敗,秦國想繼續向東進兵,蘇秦害怕秦兵立馬就要侵入趙國,就以各種羞辱激怒師弟張儀,使張儀入秦爲相,遙呼相應,共掌天下大勢。

秦國後來果然在張儀的掌權之下,停止了對趙國的侵犯圖謀。於是蘇秦又來到韓國,對韓宣王說:“韓國地方九百餘里,兵馬數十萬,天下最強的弓弩利箭都出自韓國,韓軍的強弩可射六百步之遠,韓國士兵跳起來射擊,一百枝箭射出去也就是眨眼的功夫,遠處的敵人必定盾牌被透裂,洞穿胸口而死,近身的敵人也必定箭鏑鑽心而斃。韓軍的劍戟也都鋒利得像龍淵、太阿寶劍一樣,在陸地上斬殺牛馬,在水中屠擊鵠雁,沒有不成的,臨陣對敵砍裂堅甲鐵牌,沒有不讓敵軍駭然的。而大王有這樣的實力,還要向秦國低頭稱臣,這不是讓社稷蒙羞,讓天下人笑話嗎?”

韓王聽了之後,尷尬得不行,就請蘇秦給自己出主意,蘇秦就說:“韓國每年都要割地給秦國,年復一年,到最後恐怕就沒有地可割了,而割地又使得韓國越來越衰弱,秦國只會貪得無厭,到後來秦國不用出兵交戰,韓國就社稷難保了。俗話說,寧爲雞頭,不做牛尾。大王難道是想一直做牛尾嗎?”

這話直接就把韓王說急了,韓王變了臉色,眼珠都氣得要爆出來了,按住劍柄對天怒吼了三聲,對着西面秦國的方面大罵起來,又對蘇秦說道:“今天得到趙王使臣的教誨,寡人決定不再向秦國臣服,蘇先生說怎麼辦,寡人必定言聽計從。”

接下來蘇秦又來見魏襄王,說道:“魏國是天下的強國,大王是天下的賢王,如今卻要向秦國臣服,自稱秦之東藩,爲秦王築起行宮,像事奉帝王一樣,接受他賞賜的冠帶,爲秦國的先王進行春秋祭祀,我都替大王感到羞恥!”

魏襄王聽了臉色相當難看,蘇秦卻繼續說:“臣聽說當年越王勾踐依靠三千兵馬就能在邗隧生擒吳王夫差,周武王也只有三千士卒,戰車三百乘就能在牧野制服商紂王,這是爲什麼呢?靠的是奮發起來的王者之威!

我卻私下聽聞大王手中有精銳武卒大軍二十萬,後勤支援部隊二十萬,突擊作戰部隊二十萬,遊擊散兵十萬,戰車六百乘,鐵騎五千匹,實力遠勝勾踐、武王了!爲什麼還要聽羣臣之言向秦稱臣呢?尚書有言,整天渾渾噩噩喝酒,不管門庭中野草叢生,雜草細微時不及早清除,等到後來要用刀斧砍伐的時候就沒辦法了!”

魏王聽了之後,立馬對蘇秦肅然起敬,對他說:“寡人太不像話了,從來也沒得到過像樣的指教,如今我魏國謹聽先生之命是從。”而後蘇秦又到了齊國,對齊宣王說:“齊國兵馬數十萬,糧草堆積如山,齊國技擊軍前進時迅速如飛,交戰時氣勢如雷霆一般,退走時有條不紊,就像風雨一樣讓人難以捉摸。而齊國都城臨淄天下第一富有,百姓們平時無不是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放狗,賭博踢球,一片繁榮的景象。

在臨淄的道路上,車馬多得車輪要碰車輪,人口擠得要肩膀挨着戶膀,路上的人舉起袖子可以搭起帳篷,把衣角連在一起可以做成帷幕,揮一揮汗水可以當成下了一場大雨,家家殷實,在他國人面前都表露出趾高氣揚的自豪樣子。大王身爲這樣天下強國的君主,還要向西北偏僻的秦國稱臣,臣實在感到羞恥!

韓、魏懼怕秦國,是因爲他們與秦接壤,兩軍交戰不出十天就會分出勝負,韓、魏國弱,就算勝了秦國,兵力也會折損過半,如果被秦人擊敗,他們立馬就會四境不保,國家危亡。所以,韓、魏拼了命也要跟秦國開戰,而恥於做秦國的臣子。

而齊國則不同,秦軍就算想深入齊地,卻始終害怕韓、魏會商量着從後截殺,於是只能對齊國佈下疑兵,虛張聲勢進行恫嚇,表面驕狂卻不敢冒進,這表明齊國是不能傷害到秦國,秦國也拿齊國無何奈何!”

齊王說:“寡人愚蠢啊!身處偏遠的海邊,守着這片東方窮土,沒聽到過像蘇先生這樣的高見!今日起我齊國就跟隨趙國,以先生之計行事。”

蘇秦又跑到楚威王那進行遊說,說道:“秦楚兩國都是超級大國,其勢不可兩立,而秦國是虎狼之國,有吞天下之心,所以秦國乃是天下人的大仇,楚國地方五千餘里,兵力達百萬之多,糧草夠十年之用,這是霸王的資本啊!如今大王還想和其他諸侯一樣跪拜在秦國章臺之下嗎?”

楚王回答說:“秦國確實是虎狼之國,不可親近的!而如今韓、魏兩國被秦國所迫,不得不俯首稱臣,因此這兩國是不可以與之深謀的,寡人自認爲楚國的實力,足以抵擋秦國,但卻沒有必勝的把握,楚國上下羣臣也沒有一個能爲寡人破秦之人,所以寡人整天食不甘味,臥不安席,內心就像懸掛的旗幟一樣飄來飄去無所定向,如今蘇先生想出天下合縱,六國一家的妙計,如果能實行下來,使天下諸侯收爲一體,共同拯救那些危難的國家,寡人願意將整個楚國社稷聽憑先生安排!”

這樣一來,關東六國合縱之勢已成,天下諸侯都齊心協力,共同抗秦,蘇秦受六國君王敬重,被奉爲縱約長,一人兼任六國國相之位,身佩六國之相印,號令天下各路諸侯大軍。

趙肅侯見合縱之勢既成,趙國又位居六國之首,非常高興,立馬封蘇秦爲武安君(值得一提的是,秦國戰神白起和趙國名將李牧也都被封爲“武安君”,後來都沒有好下場,看來“武安君”是個自帶不祥魔咒的封號啊)。蘇秦從此掌握了天下最高的權力,也擁有了天下最強大的勢力和最尊貴的地位,這在春秋戰國時代乃至後世歷朝歷代都沒一人做到過。在世界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唯有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而一戰成名的英國將軍威靈頓同時獲得過反法同盟六國元帥權杖,才享有過如此殊榮。

蘇秦大業成功之後,立馬寫了一封信給秦王,義正辭嚴地宣佈向秦國挑戰,秦國在蘇大相國的巨大威勢之下,不敢接此戰書,由此秦國大軍有十五年之久,不敢外從函谷關來侵犯六國之地了。

蘇相國於是決定衣錦還鄉,親自回到洛陽,路上車馬騎兵不計其數,天下諸侯都派出使臣前來相送,遠遠看起來就像對待王者一樣。之前瞧蘇秦不起的周顯王聞訊,惶恐不已,親自打掃道路,派出人馬前去郊外遠遠等候,並做出了最隆重的慰勞。

蘇秦的兄弟和嫂嫂以及他自己家的那個婆娘,見到他如此威風八面,沒有一人敢擡眼仰視他,每個人都是趴在地上給蘇秦侍奉飲食。蘇秦在家中大笑,對着大嫂說道:“嫂嫂爲什麼之前看不起我,現在又如此恭敬有加呢?”大嫂嚇得趕緊跪倒在地,用衣袖當墩布在蘇秦跟前的地板上來回擦拭,並矇住臉說道:“現在老四你地位在天下沒有一人比你高,黃金家產沒有一人比你多,嫂嫂以前是瞎了眼了!”

蘇秦感嘆道:“蘇秦還是曾經那個蘇秦,沒有一絲改變,而我有一旦有了富貴,親戚就對我無比懼怕,貧賤的時候就輕視我且容易翻臉!要是我當年只爲了在洛陽負郭村攢了二頃薄田,哪有今日身佩六國相印,呼喝天下的威名!”於是他又將千兩黃金全部散盡賜與宗族親友,從此村裏人沒有一個見到他不下拜的。

蘇秦之前在燕國的時候,借了某人一百文錢作爲生活費,如今居然以一百兩黃金償還那人的恩德。過往對蘇秦有一絲一毫恩惠的人,都得到了蘇秦十倍百倍的報答,人人都感覺太喜出望外了,然而卻有一人唯獨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就親自去找蘇秦理論。蘇秦見了之後,說道:“不是我忘記你了,是當年你和我一同去燕國,後來咱倆都混得不好,你就再三想渡過易水河離我而去,可那個時候,我窮困得很呀,所以很不希望你就這樣遺棄我獨自一人,可最終你還是那樣做了,所以今天你纔會被我拋諸腦後,也算是得到你應該得到的報答吧!”

至此,我們可以看到蘇秦,從一個寂寂無名,甚至被家人厭棄的草根奮力逆襲,成爲手握天下權杖的六國盟主。在他的蛻變歷程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蘇秦除了極能忍辱之外,對自身專業的研究力度也是相當之大,他做人做事也是相當的執著,頗具愛恨分明的真性情,面對勢利庸俗的世道,他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理想,同時也表現得無可奈何,但無論怎樣,在他終於獲得遠大前程,破繭而出的那一刻,作爲謀聖鬼谷子的高徒,“戰國辯士之王”的封號對他而言應屬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