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李斯被稱爲千古名相,他對秦朝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歷史上李斯被稱爲千古名相,他對秦朝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宰相李斯,曾爲大秦帝國立下汗馬功勞,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兩千年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第一次將中國版圖實現了大一統,在實現統一的過程中,嬴政御座朝堂之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能臣干將,武有尉繚、王翦、王賁、蒙恬、李信、馮劫,文有蒙毅、馮去疾、李斯、周青臣、淳于越、姚賈等等。

而對秦國國運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秦朝的開國丞相李斯,秦始皇之所以能統一天下,在統一之後又制定了許許多多影響後世深遠的典章制度,這從中有許多都是李斯的策劃之功。

後來秦始皇東巡沙丘,意外駕崩,胡亥趙高謀奪帝位,李斯在胡、趙二人威逼利誘之下,擁立了新主胡亥,接着天下四方、六國遺民蜂起造反,李斯非但沒有勸諫胡亥妥善處理國家大事,穩定政局,消除叛亂,反而迎合胡亥、趙高二人的意志,加劇了秦朝內政的瓦解和天下大潰亂的蔓延,最終致使自己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也成爲了秦朝滅亡最有力的掘墓人之一。他和隋朝的開國功臣楊素,也是極其的相似,功過頗多爭議,在史上被並稱爲“斯素之臣”。

隋朝開國,楊素也是立有大功,可後來在隋文帝選擇接班人的時候,楊素偏偏卻倒向了隋朝的二世祖楊廣,最終也像李斯一樣,爲免猜忌,一味順從奪位成功之後隋煬帝楊廣肆意亂爲,終將大隋江山斷送在了烽火硝煙之中,楊素雖然自己僥倖得以壽終正寢,但他的子孫卻也像李斯一家一樣,沒能免遭滅門夷族之禍。

今天我們且看李斯,從助始皇帝開國到被秦二世挾裹着走向滅亡,他的一生多數時候智慧高超、情商在線,做事有能力,遇事有魄力,待人處世也不乏深厚功力,爲何前後卻反差如此之大呢?

李斯他是楚國上蔡縣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南駐馬店,可見此處自古就是人才輩出之地。以前是春秋蔡國之地,蔡哀侯垂涎當時素有“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稱,面若桃豔、美貌無雙的息國侯夫人嬀氏,卻未能得逞,於是就勾結強大的楚國侵犯息國,沒想到被息國反將一軍,導致蔡國被楚國所吞併,息國夫人嬀氏後來也成了楚文王的愛姬,又被後世冠以“紅顏禍水”之稱,也就是名傳千古的“桃花夫人”。

言歸正傳,上蔡成爲楚地之後,作爲楚國人的李斯在老家上蔡土生土長,年少時曾經做過河南三川郡的司倉治粟小吏,只因看到員工宿舍的廁所中老鼠舔食糞便,不禁噁心,於是喚來舍中黃犬驅趕老鼠(貓爲貴族寵物,少有人飼養),廁中老鼠被人犬所驚,倉皇逃竄。

歷史上李斯被稱爲千古名相,他對秦朝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而後在巡視倉庫的時候,又發現倉中大老鼠趴在粟米堆上貪婪地啃食着糧食,悠哉樂哉見有人進來,也不慌不忙毫無懼怕。李斯由此而嘆息說道:“廁中之鼠與倉中之鼠差異何其大也!人的好壞應該也和這老鼠一樣,身處不同的環境就衍生出各自不同的造化來吧!”(“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他說這話應該也就爲他後來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李斯早年是拜儒家大師趙國人荀子(荀況)爲師,荀子與孟子將儒家分爲兩派,孟子一派學說注重人在社會上的作用,強調以人來改變社會(仁義道德爲天人之本),而荀子一派則注重對社會環境本身的解構,強調人應該利用社會環境,掌握事物發展規律,適應社會環境,再進而改變社會與人(貌似道、法、儒三家兼而有之)。

後來孟子一派在漢以後成爲了儒家正統,荀子一派卻被部分學者劃到了法家中去了(可能與荀子收授了一些兼學儒術的著名法家弟子有關),法家名人李斯就是荀子的衆多弟子之一,史書上說他從荀子那學的是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他居然就不把當時的千里楚國看在眼裏了,還說過“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爲建功者”的輕狂之語。

就這樣李斯西入強秦,臨走前還對荀老師說:“我聽說一個人要獲得好的機遇就不能懶惰懈怠,如今就是我們這些穿布衣的普通人,要像飛跑的野鴨子一樣去爲天下諸侯服務的時候了!”

荀老師希望他慎重考慮,李斯卻接着說:“出身在底層的草根們,如果還不早早爲生計有所作爲,就跟飛禽走鹿一樣,即便長着一張人臉,也不過是強行直立而走的牲口罷了。人生最大的缺陷在於地位卑賤,人生最大的悲哀在於潦倒窮困,卑微時間長了,窮困日子多了,人就會心生反社會和仇富情緒,還會拿無爲自由來麻痹自我,這不是一個有志之士的情操,所以我一定要前往前程遠大的秦國!”

李斯就這樣到了秦國,而恰好那時候嬴政老爸秦莊襄王嬴異人去世了,李斯爲了迅速攀升到上流社會,也是做足了功課,按照攻略首先就跑到了好招賢納士的相國文信侯呂不韋府上,因爲秦王去世之後,爲了防患秦國宗族勢力的反撲,呂不韋更加大力地吸收六國人才歸爲己用,李斯也算得上是瞅準了好時機,沒多久就憑他出衆的口才和辦事能力,成爲了呂不韋的舍人侍郎(秦時非官名,就是能進內室的侍從,相當於辦公室祕書了),相當於漢時的丞相府長史(就像是三國時和大將魏延鬧翻的諸葛亮祕書楊儀)。

李斯就經常擔任起給秦王嬴政和相國呂不韋之間,傳送書信和彙報工作的使者,也因此而時常與秦王嬴政見面交談,一次機緣之下,他對秦王說:“如果大王也像我們這些整日裏抱牘如山跑跑腿的基層辦事胥吏一樣,就會錯失人生幾乎全部的大好機會!”

嬴政這就好奇起來,趕緊便問他該怎麼做,李斯成功引起了年輕秦王的關注,立馬回答道:“能成就不世大功的人,都是憑藉着內在尚有缺陷和外在嚴峻挑釁的時候,強忍壓力積蓄力量,提升自己以達到最終目的。

如今秦國曆經六世的忍耐與磨礪,已經遠勝六國的實力,再加上當今大王的英明和神武,對六國還不能像鄉下人打掃竈臺一樣,一掃而滅嗎?當下已經是大王你成就帝業,一統天下成就萬世之基的最佳時機了!

如果還是這麼磨磨蹭蹭,等到六國恢復了實力,大軍聚集到一起再形成合縱之勢,就算軒轅黃帝降世,也不能再兼併天下了!”這話實際上正中了秦王嬴政的心疾,因爲他如今還受制於相國呂不韋,而呂不韋遲遲不肯發兵六國進行滅國統一戰爭,只是整日裏和六國虛與委蛇,久久不見強秦東進的步伐。

歷史上李斯被稱爲千古名相,他對秦朝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2張

嬴政被李斯打動,就把他提攜到了自己身邊,升任爲秦王宮侍讀長史,做起了御用祕書,並且事事都很願意聽從他的意見。於是,嬴政開始培養自己的親信,私下就派出了許多謀士前往六國進行間諜活動,以便更加洞悉六國的情形。對於六國的名士人才,都會以大量財物進行籠絡,不肯爲秦國服務的,就派刺客殺之,以此削弱六國的實力。

又多次使用離間之計,使趙王殺掉了名將李牧,使楚王放逐了賢臣屈原,使齊國國相後勝成爲了秦國細作,使魏王冷落了名公子信陵君無忌,使韓王猜忌公子韓非並將之趕到了秦國,又使燕國與趙國因利結仇相互廝殺,六國紛紛被逼得孱弱不堪,嬴政又派出王翦、李信、蒙恬、王賁等良將隨後出擊,天下漸漸被大秦蠶食。

嬴政這才越來越信賴李斯,並破格提拔李斯爲客卿,也就是外來人才的領班大臣,李斯也就脫離呂相國府,開始自立門戶了。

這時候有韓國使臣鄭國先生來到秦國,希望秦國從西往東鑿開一條大渠,方便韓國向秦國進貢貨物,也方便秦國以水路之便爲韓國出兵抵擋其餘諸侯的侵略,同時還可以利用大渠之水灌溉兩岸的農田。秦王嬴政聽了很是心動,而朝中大臣們多有指出鄭國之圖謀,是爲了使秦國動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這項基建項目當中,而延緩了對韓國甚至六國的侵犯。

秦王聽了朝堂上這麼多大臣宗親鬧轟轟的進言,勃然大怒,立馬下詔要驅逐所有六國賓客流民,甚至李斯也被列入被逐名單之中。可李斯卻並未慌亂,而是鎮定自若地給秦王上了一份洋洋灑灑的奏書,他說:“秦王你最愛的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還有鄭、衛兩地的美女,以及西蜀的丹青好墨,都不是秦國本土產出的,要不要一概清除呢?秦國人原本只喜歡拿着大牛骨敲擊大水缸來取樂,其聲嗡嗡大作很是痛快!

而後來傳入了鄭、衛等地的異國之樂,各種風格的音樂給秦國上下帶來了多少歡樂!是不是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都全部逐退呢?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衆庶,故能明其德。而大王如今卻要把天下的子民都趕到六國去幫助他們抗擊秦國,使想到秦國來發展事業的人才裹足不敢進入秦國,而拱手讓給六國來壯大他們的實力。逐客以資敵國,曾經私利受損的秦國宗親們是痛快了,可時間一長,大王你想想秦衰弱而六國漸強,你說秦國能求國無危難嗎?可得不可得,都在大王你一念之間!”

嬴政讀了這麼好的文章,這麼直白的道理,立馬是茅塞頓開,當即就停止了對六國來客的驅逐,並使李斯官復原職,還進級一等,升做了廷尉(最高檢察院院長)。君臣二人共事了二十多年,終於統一了七國,李斯也成功尊奉老闆嬴政做了皇帝,他本人也得到丞相一職的高貴回報。

位極人臣之後的李斯,又輔助始皇帝嬴政,將六國的國界高牆全部夷平,設置了郡縣,由中央統一管轄,又銷燬了六國所有的堅甲利刃,使天下再無悍兵兇器可以威脅王權。接着又使嬴政採納了他的建議,不使萬里江山上的尺寸之地,裂土加封給任何一個宗親子弟和文武功臣,四方皆爲皇帝一人所有,天下再無爭戰攻伐之事,始皇帝嬴政對他的工作一如既往很是滿意。

當朝中大臣們對秦政頗多非議之時,又是李斯站出來力排衆議,建議嬴政廢私學,禁巷議,徹底斷絕羣下誹謗造謠之路。於是便有了毀百家之書,坑非議之儒(毀書坑儒),緊接着大秦帝國明法度,定律令,車同軌,度同尺,書同文,幣同制,天下四十八郡統一籌劃,一體實施,這些利在千秋的功績也多出自李斯之手筆。

李斯長子還被任命到老家上蔡縣的所在地三川郡爲郡守,其餘諸男都娶了秦宗室的公主,做了駙馬,李斯的女兒們也都嫁到了宗室公子們爲妻。李斯經常在家中聚賓客設宴,朝廷百官都到府中來敬酒,門外的車騎多達千乘之衆。李斯諸子都高興得跳起來,個個都喝得顛三倒四,醜態百出。

歷史上李斯被稱爲千古名相,他對秦朝都做出了哪些貢獻? 第3張

只有李斯一次酒後嘆息道:“我曾記得荀老師說過,物禁大盛(凡事不能太過火,物極必反,盛極必衰),我本來只是上蔡縣的一個鄉下人,提着菜籃走街串巷的布衣百姓,當今皇上沒有嫌棄我的愚蠢,把我提拔到現在這麼高的位置,我如今的排場卻如此囂張,作爲身居人臣之位者已經沒有比我更高級的了,家中享受的富貴也算是到達了極點,物極則衰的道理我是知道的,我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讓這車駕停下來,求個解脫!”

從這話看來李斯的頭腦還是相當清醒的,作爲局中人他也並非當局癡迷而不醒,當時的始皇帝嬴政有次登上梁山行宮,從山頂俯視咸陽城中,見丞相府外車水馬龍,且都是清一色極易辨認的官車官騎,於是嬴政就很不開心了。

後來嬴政多次觀看丞相府門外情形,再也沒見到府門外有那麼多車馬了,極其睿智,又多疑心的嬴政很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宮中有被李斯收買的眼線,將他的言行舉止都報知李斯,才使得李斯減少了出行的車騎,以及家中宴會和衆官聚集歡樂的次數。始皇帝一時也沒想過要處置李斯,而是怒將那天登梁山時從旁的侍從全部誅殺,以警宮闈受賄而泄密者,當然也包括丞相李斯。

至此,這就是李斯從草根到發跡的全過程,從倉鼠之嘆到野鴨之行,再到呂府舍人、相國侍郎,後又成爲秦王長史、廟堂客卿,再後來又做了朝中廷尉,直至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大秦帝國丞相。從他不甘卑賤,惜時如金,不斷奮鬥的歷程看來,可謂是一個有志者事竟成的勵志榜樣,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但爲了達到目標,不擇手段,食呂府之祿,而藉機轉投秦王,以壞不韋之謀,這與他倉鼠一嘆之時正好遙呼相應,應證了李斯其人之志,始終竟與“鼠輩”無異,不過是他從廁中之鼠一心要成爲倉中之鼠罷了,因此纔會有後來他再次昧心背主,扶立胡亥,自絕天地,終得“黃犬之嘆”的悲慘結局,世事往往就在初衷之時,早已註定了收場,即便他深諳“盛極則衰”之道,也再無從改寫他自己的一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