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東漢頻出小皇帝爲何還能維護190多年?

東漢頻出小皇帝爲何還能維護190多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頻出小皇帝爲何還能維護190多年?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爲什麼東漢頻出小皇帝卻能維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個小皇帝就大權旁落了?

首先,兩個朝代的情況不一樣;其次,這不是皇帝小不小的問題。

皇帝年紀幼小,不能親政,的確會導致權臣專政、皇權旁落。但具體到東漢和曹魏,哪怕在位的是成年皇帝,估計也難以挽回頹勢。

東漢頻出小皇帝爲何還能維護190多年?

高樓大廈坍塌起來,總比小房子慢一點,蓋因其體積大,就算腐朽,用的時間也會比小房子更長。曹魏和東漢比起來,就是那個小房子,根基不穩,房型不大,也經不起風雨。

咱們之所以叫“漢人”,就是因爲有漢朝。西漢、東漢加起來有407年,其影響力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巨大的。

東漢承自西漢,王莽篡漢,引起社會各階層的矛盾,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宗室劉秀趁勢崛起,延續漢的國號,定都洛陽,史稱“東漢”。

但是,東、西漢之分,是後人給的定義。對於那時的百姓來說,他們並不會覺得自己生活在東漢時期,認的朝廷就是“漢”。在很多臣民看來,“漢”這個朝代彷彿是永生不滅的,斷了都還能被續上。

大家別小看這種心理上的認知,習慣成自然。當你認定了一件事情是這樣的,就很少會去想另外的可能。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漢獻帝已經失去對臣民的控制權,成了個擺設,但縱然如此,除了袁術那個目光短淺的,其他軍閥並不敢稱帝。

其原因就在於,漢室固然勢微,但天下百姓認的依舊是漢天子,這是幾百年漢室在老百姓心中留下的印記。

反觀曹魏,有什麼呢?要聲望沒聲望,要根基沒根基。

帝位奪取自東漢,本來就惹人詬病。曹操只是擅權,本人並沒有稱帝,照樣被罵得狗血噴頭,早年間被稱作“奸雄”,近幾年稍好點,從奸雄變成“梟雄”。

荀彧本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爲曹魏政權立下大功,曹操對他很是信任,稱他爲“吾之子房”。但這樣一個人,輔佐曹操爲的也是匡扶漢室,並不認可曹操篡奪劉氏江山,後期極力阻止,賠上了性命。

從這裏就能看出,漢室有多麼的深入人心。倒不是說劉氏這皇帝當得有多好,而是統治時間長。任何一樣事物,存在的時間一長,就會被視爲理所當然,誰想要改變,受到的阻力都會很大。

曹魏從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建立魏國開始,到司馬炎篡魏結束,總共只有45年。其壽命大概是東漢的四分之一,整個漢朝的九分之一,怎麼和漢朝相提並論?

何況,司馬氏掌握曹魏軍政大權的高平陵政變發生時,曹魏只有29年的歷史。雖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可短短29年時間,還不夠一個政權真正立足。

一個商業品牌想要建立起來,都得經過幾十年的經營才能產生品牌效應,一個政權需要的時間只會更久。

另一方面,縱觀歷史,咱們會發現,很多朝代在建立之初都會殺一批人,這批人有可能是功臣,有可能是世家大族,總之是皇權之外的龐大力量,對皇權存在潛在的威脅力。

比如漢朝劉邦、明朝朱元璋,都在史上留下屠殺功臣的罵名,真當他們有殺人的愛好嗎?並不是,他們是在鞏固皇權,爲子孫後代掃平障礙。宋朝趙匡胤柔和一點,杯酒釋兵權,終歸還是收了功臣們的權力。

但曹魏建朝後沒有這麼做,倒不是曹丕沒考慮到這一層面,而是曹魏並非大一統的朝代,還有蜀漢和東吳這兩個大敵,遠遠未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時候。要在這時候殺功臣或世家大族,那是在拆自己的臺,如同自毀長城。

並且,曹家出身平常,司馬懿當年就覺得他家門第太低,不配駕馭自己,拒絕爲曹操效力,後來是因有性命之憂,纔不得不投到曹操麾下。抱着司馬懿這種觀點的世家不在少數,估計這也是曹操在世時不自己當皇帝的原因之一。

因而曹丕稱帝后,爲了緩解朝廷與世族的矛盾衝突,得到世族的支持,實施“九品中正制”這樣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自有其優點,但它最大的特點卻是爲世族服務。

評議定品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然而選官的人來自世族,能被選爲上品的也只有世族,故門閥世族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到了後來,已經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

這裏有個很尷尬的問題,曹氏是士族嗎?不是。很多世家大族,只會把曹氏看作暴發戶。歷史悠久,傳承數代的司馬氏纔是公認的士族。

所以,司馬氏篡魏的時候,沒有一個手握實權的世族站出來力保曹氏,因爲司馬氏纔是他們同一階層的。說到底,曹魏沒有根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