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漢朝皇帝那麼多 西漢皇帝爲何比東漢皇帝出名

漢朝皇帝那麼多 西漢皇帝爲何比東漢皇帝出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漢朝皇帝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漢朝有名的皇帝皆出於西漢,爲什麼東漢似乎總被忽視掉呢?

東漢出名的皇帝就兩個劉秀和漢獻帝,甚至漢獻帝的本名劉協恐怕三國迷記住的也不多,而西漢出名的皇帝就一大把了,前有開國之君劉邦,中有漢文帝、漢景帝創造的文景之治作軸承,後有漢武帝的經略雄圖,即使是漢宣帝、漢元帝也能刷一下存在感。

漢朝皇帝那麼多 西漢皇帝爲何比東漢皇帝出名

這兩皇帝能刷存在感,一是糾正了漢武帝大費軍力征伐而造成國庫虧空、民怨積攢的弊端,實行休養生息之策,二是這兩皇帝在位期間,北匈奴再度被重創了,陳湯那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以及出名的漢宣帝定胡碑文“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漢土”,都是這個時期的。

漢朝有名皇帝大多出於西漢,而東漢的則被忽視,主要是有幾個因素導致的,首先第一個就是靠對手的烘托。西漢開國面對的對手實在太強了,即使是統治苛刻的秦王朝,其大軍戰鬥力也相當強悍,章邯一度要覆滅了崤山、函谷關以東的起義軍主力,而劉邦的對手——項羽又是千載之下的第一猛人,楚漢戰爭雖然只有短短四五年就結束了,但期間雙方演繹出了太多精彩事蹟,就是因爲“故事”多,觀衆才愛看。讀書人及一般民衆都是喜歡緊張刺激的歷史情節的,反而對單調沉悶、緩慢推進看不到什麼變化的歷史時期不怎麼感興趣。

漢朝皇帝那麼多 西漢皇帝爲何比東漢皇帝出名 第2張

跟項羽打完,修建的大漢王朝又面對一個強大對手——冒頓單于建立的匈奴帝國,關鍵是劉邦領大軍去打了,還吃了點虧,於是這夥計只能交給後代來處理,漢武帝打了之後輪到漢宣帝、漢元帝兩人接手,可見征討匈奴、解除邊患對於西漢而言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差不多貫穿王朝始終。

第二個因素,就是西漢初期正處在一個封建諸侯與郡縣制交替的一個過渡階段,沒有經驗可借鑑,很多問題處理不好會發展爲重大麻煩。爲消除異姓諸侯對皇權的威脅,劉邦、呂后直接誅殺了大功臣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這種行徑不免受人指摘,之後呂后當政又引起了諸呂據權的問題,周勃、陳平一干人誅呂氏安劉,不過,異姓諸侯雖剷除,而劉姓諸侯卻有異心,聯合起來與中央集權展開博弈,最終爆發了七王之亂,直至漢武帝之世仍爲削弱藩國而搞出了推恩令,這一系列的事件都爲期間的西漢皇帝增加了很大的知名度。

反觀東漢,創立王朝當然也經歷了爲時不短的劇戰,但精彩程度總不如秦末漢初之際,面對的對手都不是劉邦、漢武帝劉徹所面對的那樣能打,東漢漢和帝期間,漢軍用更少的兵力、才幹不如衛霍傑出的將領也能打得了匈奴。同時東漢期間諸侯的實力都很弱,造不成什麼亂子,不像西漢初的諸侯國一樣幾乎相當於一個獨立的王國,正是因爲東漢諸侯實力根本無法與皇權抗衡,即使是有些不自量力的諸侯意圖謀反或觸犯律條,其處置也比較輕,僅是削減食邑而不致被處刑。

漢朝皇帝那麼多 西漢皇帝爲何比東漢皇帝出名 第3張

至於功臣將領的待遇,劉秀的處置也很妥當,就是在經濟上賦予優厚恩賜,但不令其過多參與朝政,部分削減其兵權,對於需要守邊的功臣將領,也儘量不調其入朝,防止其影響力抵達朝堂之上,這樣平穩的治國過程自然也少人去細究。

劉秀去世後,相繼繼位的漢明帝、漢章帝、漢和帝,其作爲其實跟西漢之初的文、景以及武帝之後的宣、元都差不多,其國政治理有可觀之處,但是和帝之後,外戚、宦官輪流專權,兩派之間或者相互對抗,或者沆通一氣,爲了控制住皇帝,他們扶植的是那些軟弱平庸或是體弱多病的皇帝上位,在這樣的情況下,權力鬥爭激烈,從朝堂到地方郡縣的腐敗積累嚴重,難以革除,周勃、陳平等人安劉起碼還有爲國之公私的考量,而外戚、宦官的專權就完全是骯髒的利益爭奪了,所以這些歷史階段發現的事情就更少有“觀衆”去看了。

最後一個因素,導致東漢皇帝被忽視的,還有因影視媒介缺少宣傳,當然,這個因素其實也是第一個因素的衍生:精彩事蹟不夠,拍出來缺乏市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