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不是絕對英明嗎 諸葛亮六出祁山爲什麼還會失敗

諸葛亮不是絕對英明嗎 諸葛亮六出祁山爲什麼還會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諸葛亮打仗,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六出祁山爲何都是失敗而歸?諸葛亮如此聰明,爲何總打敗仗?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因事必躬親,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而過世。

根據史記記載,諸葛亮有六出祁山,北伐曹家,每次都是失敗而歸,但是這也絲毫沒有影響在歷史上諸葛亮的絕世英明,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原因,有客觀也有主觀

歷史學家分析了很多關於諸葛亮失敗的原因,客觀條件下,在當時背景下得蜀國,與其曹軍相比,弱小、政治不團結,無能與諸葛亮相合作之人才,反間計,國庫財力薄弱等原因

歷史上介紹得諸葛亮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是歷史過分誇大了諸葛亮的才能以及"借東風"嗎?

仔細翻閱史記、三國等歷史書籍,好像諸葛亮也沒有打過幾次勝仗,比如他參與的當陽長阪之戰,以慘敗告終,只能與劉備倉皇逃跑,指揮人是劉備,這是他得第一戰、第二戰是赤壁之戰,諸葛亮當時不是以一個指揮作戰將帥的身份,他只是從中說服了孫權,與劉家暫且合作,共同攻打曹軍。當時指揮作戰的是周瑜、第三次戰役是取荊州,總指揮依然不是諸葛亮,而是劉備,在這裏唯一一點值得說的是,他三氣周瑜,爲劉備贏得了一點政治地位,這幾次戰役絲毫沒有凸顯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歷史封以偉大軍事家,從這個角度解讀有點牽強。

諸葛亮不是絕對英明嗎 諸葛亮六出祁山爲什麼還會失敗

他取得勝利的是在南征四郡,這一次得算不上是一場軍事戰爭,軍事成分不多,更多屬於政治征服,屬他親自指揮的戰役就是六出祁山,然而次次失算,以失敗告終

事實上,諸葛亮無疑是個非常卓越的戰略家,或許從軍事角度來解讀諸葛亮不是個完美的將領,從政治角度分析他得戰略目標,是個眼光長遠,適當使用戰爭武力的將才。

在北伐戰役中,諸葛亮並沒有想一戰定輸贏,一舉光復漢室,《出師表》中,諸葛亮就有表述,想要最終匡扶漢室,有幾個前提需要做,一:就是要佔領益州、荊州爲要地,二是說服江東孫氏與之聯手,作爲支援,再不然使孫權保持中立狀態。再觀看當時局勢,只有後者可有些許希望獲勝。

諸葛亮不是絕對英明嗎 諸葛亮六出祁山爲什麼還會失敗 第2張

諸葛亮自知在北伐戰役,無成就可言,早以料定,那麼諸葛亮的戰略目的到底是什麼?《出師表》寫到,"王業亦亡,熟若伐之"。此時諸葛亮已經深刻意識到當下局面很難翻轉,即使是守,已相當困難,但是一直處於防禦狀態,卻未見得可以守住中原,消極防守不如轉攻爲守,揮師北伐,使用拖延戰術、諸葛亮眼光長遠之處就在於此,早已看清局勢,因此他克服萬難,請求出戰,北伐曹家、能帶來一點出其不意的效果,比較適合孫子兵法裏得,"兵者,詭道也",只有以不停的出戰來拖延魏國,使其終年處於防禦狀態,得以保全政治權力中心的完整性,蜀國因地勢的優勢,易守難攻,此時國內內政也得以平復,蜀國分離分子被削弱了大部分勢力,諸葛亮的出戰請求可謂是合情合理。

在指揮作戰時,諸葛亮也是步步爲營,細心謹慎,以保存實力爲主,絕不戀戰,使自己大軍能夠長年出征,連續出擊。從而保全蜀國薄弱的國力。從長遠發展的戰略角度來看,以攻爲守的戰略目標,可謂是長遠謀劃,適合孫子兵法裏地謀劃、適合邏輯。

戰爭不僅僅是爲了實現政治一統而存在的,更大的意義是作爲一種途徑,一種通往終點的方式,而不是最終目的。

諸葛亮不是絕對英明嗎 諸葛亮六出祁山爲什麼還會失敗 第3張

此時回頭來看諸葛亮,也許他在目的上沒有達成絕對的勝利,但是他將一盤毫無生機的死局,最大意義化的保留了主動權,把全局掌握在了自己得手裏,此翻深謀遠慮並非常人能與之匹敵。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