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當初對諸葛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劉備稱帝后爲何態度不一

劉備當初對諸葛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劉備稱帝后爲何態度不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劉備和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備一直對諸葛亮言聽計從,爲何當了皇帝之後態度大變?

三國時期有很多的快意恩仇,也涌現出了大量的猛將謀士,他們留下無數的經典故事,被後人津津樂道。其實這也是《三國演義》等名著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諸多的三國典故中,最有名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件就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並且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漂泊半生的劉備最終建立了蜀漢政權,三分天下據有其一。

諸葛亮被認爲是智慧的象徵,劉備“三顧茅廬”也被看作是禮賢下士的代表,事實上在劉備人生後半段的很長一段時間,他對諸葛亮提出的建議並不那麼言聽計從,有時會進行篩選,有時候更是會完全置之不理,特立獨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劉備當初對諸葛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劉備稱帝后爲何態度不一

一、劉備稱帝后對諸葛亮的態度

1、小事不聽勸阻

劉備和諸葛亮關係的轉折點,也是意見採取與否最突出的,就是劉備建立蜀漢政權之後,他對諸葛亮提出的建議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拒絕的。

大慧舉幾個例子,比如在劉備自立爲漢中王時,對手下四個聲望最高的軍事將領進行封賞,諸葛亮對其中黃忠的加封存在異議,還拿出鎮守在荊州的關羽說事,認爲關羽會第一個不允許黃忠和自己平起平坐。

但是劉備並沒有採取諸葛亮的意見,至於關羽方面的問題,劉備也表示自己完全可以好好處理,就這樣黃忠領有了後將軍一職。

拿下西川之後,劉備打算尋找當地有才的人來爲己所用,而對於自己不利的人,也毫不手軟。這個時候有個叫張裕的名人多次挑釁,劉備準備斬殺,諸葛亮就說情,理由此人是當地名士,有師出名門,如果斬殺,於公於私都毫無利處可言,而劉備對這番話聽都沒聽,直接把張裕給砍了。

2、大事不聞不問

其實這些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兩人之間最大的分歧,也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這就是在夷陵之戰的決策上。劉備是堅決要去打東吳的,但是,聯合東吳共同對抗曹魏是諸葛亮的重要戰略決策之一,所以他對劉備的這個決定是極不贊成的。

不過,考慮到自己的兄長諸葛瑾目前正在東吳孫氏麾下效力,出於避嫌,他不能明確的表達這個主張。事實上從蜀漢建立之後,諸葛亮在政權內部的地位和影響力來看,只要是他不發表意見,就是在反對。

當然了,他還有其他的方法,那就是讓趙雲、黃權等重量級的人物去勸諫劉備,作爲蜀漢的開國皇帝,也是老牌的政治家,我認爲劉備對這一切都是瞭如指掌,看得清清楚楚的,只不過礙於君臣關係,他不會直接挑明而已。

劉備當初對諸葛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劉備稱帝后爲何態度不一 第2張

不僅僅是劉備成功伐吳,還進行了著名的夷陵之戰,這一戰,本來佔據絕對優勢的蜀漢軍隊瞬間崩潰,以慘敗而收場。

諸葛亮在得知這一切後還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如果法正還活着,那麼一定可以勸阻陛下東征的”。這句話我們仔細品一下是意味深長的,最直接發映出的就是劉備對諸葛亮的意見並非言聽計從。

從史料的記載來看,劉備剛剛請其出山的時候禮遇有加,甚至關羽、張飛等將領也對諸葛亮推崇備至,所謂“魚水關係”就是這麼來的,劉備之前如此倚重諸葛亮,爲什麼當了皇帝之後就態度直轉急下了呢?

二、劉備不聽諸葛亮建議的原因

1、前後形勢的不同

諸葛亮剛剛加入劉氏集團時,老大劉備極其窘迫,不僅沒有可以容身的地盤,手下的兵士將軍也捉襟見肘,演義裏就講他兵不過千,而將只有關、張、趙等人。

好不容易投靠了宗親劉表,還被不斷猜忌排斥,在一個小小的新野駐紮,時刻充當曹操南下時的炮灰,不過劉備是個有野心的人,他在休養生息的同時不斷總結之前失敗的教訓,並且還發展自身的實力。

這個時候他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手下沒有一等一的人才可用,他本人文治武功又很一般,所以諸葛亮的出現正好彌補上了這個缺陷。或者換句話說,諸葛亮的加入,正式讓劉氏集團成爲了一股完整的政治勢力。

從劉備的角度看,他要不斷跟着諸葛亮學習,把他當老師一樣對待,老師教學生,當然會言聽計從了,我們對劉備和諸葛亮的慣有印象也是這麼得來的。

不過大家不要忘了,劉備本身還是一方勢力的首領,他要主導大方向,還要把治國方略落實到實處去,如果什麼事情都由諸葛亮做主,那自己和傀儡有什麼差別呢?

隨着地盤的不斷擴大,資本越來越豐厚,政治經驗也越來越充足,這個時候劉備就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辦事了。

諸葛亮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做事說話分寸都拿捏的很到位,儘量去維護劉備在集團內部的權威。

劉備當初對諸葛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劉備稱帝后爲何態度不一 第3張

2、諸葛亮自身的短板

雖然在演義和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從文到武,從五行八卦到呼風喚雨好像無所不能,事實上作爲一個正常的人,他也有自身的缺點。

在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是:“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諸葛亮這個人治理國家的能力其實比帶兵打仗要強,大慧認爲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

劉備一直讓諸葛亮在外交和地盤治理上發光發熱,大部分的軍事行動都是自己去主宰,這說明劉備很瞭解諸葛亮的長處在哪裏,雖然贏得了治理國家的好名聲,可軍事上的磨鍊始終有所欠缺,日後的多次北伐就很好的表現出來了。

平心而論,但凡是遇到重大的抉擇,只要是牽扯政治方面的,劉備一般比較尊重諸葛亮的意見,但是到了軍國大事上,只要是兩人有了分歧,劉備大概率不會選擇,或者不完全選擇諸葛亮的建議。

劉備當初對諸葛亮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劉備稱帝后爲何態度不一 第4張

他了解諸葛亮的短板在哪裏,對他的意見最多是進行參考,在這一點上,法正的作用就要比諸葛亮重要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