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真的是亡於嘉靖嗎 嘉靖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

明朝真的是亡於嘉靖嗎 嘉靖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明代嘉靖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嘉靖到底是昏君還是明主,明始亡於嘉靖的說法有沒有道理?

明代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很有爭議的朝代,嘉靖則又是明代歷代帝王中飽含爭議的一位。史書上的他昏庸無道,弄權誤國,以至於有“明始亡於嘉靖”的說法;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又彰顯謀略,多智近妖,極富個人魅力。

明朝真的是亡於嘉靖嗎 嘉靖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

哪個纔是真實的嘉靖?他到底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嘉靖皇帝,朱厚熜,憲宗朱見深的孫子,按理來說皇帝的位置輪不到他來坐,只是他的前任皇帝武宗朱厚照突然駕崩,沒有子嗣,內閣首輔楊廷和按照祖訓找了一大圈子,最終才找到朱厚熜這來。

作爲武宗的接班人,朱厚熜的性格截然不同,相比於前任的驕橫,朱厚熜比較陰柔和狠辣。朱厚熜的智商和玩弄權力的能力毋庸置疑,作爲新繼任的皇帝,朱厚熜的根基並不穩固,但他在繼任之初就敢於同朝臣展開禮儀之爭並取得勝利,還將一手扶持自己的楊廷和趕了出去。儘管後期二十年沒有上朝,但嘉靖始終把持着大權,將無數名臣玩弄於股掌之間。不上朝而知天下事,不出宮而掌天下權,三言兩語就將羣臣們玩得團團轉,看似撒手不管,內閣的運轉卻全都在他的手心上。

正是由於這些,很多人認爲嘉靖並非昏君庸主,而是一位頗有能力、很有建樹的明主,他只是看似無道,實際上對明代貢獻很大。

如果站在嘉靖的立場上,而且是隻站在他這一代皇帝的立場上,嘉靖並非是一位庸主,因爲他將皇權應用到了極致,成爲了那個站在頂端凝視着芸芸衆生的人。

可是,這只是站在嘉靖個人立場上得出的結論,不說站在天下百姓的立場,即便從他後世的皇帝的角度來看,嘉靖都絕不能算是一位明主。

儘管嘉靖是一個政治天才,但他所做的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爲了一己私慾。嚴嵩和嚴世蕃是嘉靖一朝的大奸大惡,然而二嚴之於嘉靖,彷彿和珅之於乾隆,他們搜刮的民脂民膏,一部分到了自己腰包,一部分到了嘉靖的腰包,剩餘的才入了國庫。

嘉靖皇帝曾怒斥二嚴,說他們可以中飽私囊,但不能動搖國本,挖大明天下的根基,可是挖老朱家根的,正是他自己。

嘉靖新政搞了幾年無疾而終,然後就開始修道,追求長生不老,天上的事孜孜不倦,地上的財富他也不願意放棄,數十年間,明代的官僚體系腐爛到了幾點,貪污腐敗已經成爲了一種官場上的“藝術”。貪得多,才說明能力強。而且,每一位貪官都振振有詞,說沒有自己,天下就要完蛋。

沒有他們,明代會不會在嘉靖一朝就滅亡我們無從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了他們,明代徹底滑向了深淵。嘉靖執政前期,朝廷的財政就已經赤字,這件事情貽害很深,以至於萬曆皇帝繼位時已經不得不改革。

嘉靖皇帝和羣臣們剝削的錢財都去哪了?

羣臣們的中飽私囊了,嘉靖的則用於他奢侈而浪費的宮殿修建上了。嘉靖皇帝喜歡修道,但他沒學會道家的清心寡慾,倒學會了蓋宮殿。

“世宗中年,邊供費繁,加以土木、禱祀,月無虛日,帑藏匱竭。司農百計生財,甚至變賣寺田,收贖軍罪,猶不能給。二十九年,俺犯京師,增兵設戍,餉額過倍。三十年,京邊歲用至五百九十五萬,戶部尚書孫應奎蒿目無策,乃議於南畿、浙江等州縣增賦百二十萬,加派於是始。 嗣後,京邊歲用,多者過五百萬,少者亦三百餘萬,歲入不能充歲出之半。”(《明史》)

嘉靖大興土木,瘋狂的花錢,逼得戶部尚書都沒轍,只能不斷對百姓增加賦稅。這個口子一開,明代的百姓就陷於水火中了。

嘉靖一朝名臣輩出不假,但擁有無數名臣的嘉靖一朝邊防廢弛,大軍羸弱,財政崩潰,生靈塗炭,北部的遊牧民族、東南部的倭寇,西南的少數民族一下都涌上來了。

既有能臣,爲何天下局勢如此糜爛?

因爲能臣都能在爭權奪利,就算有人想做點實事,也不得不被裹挾到嘉靖一手炮製的黨爭囚籠中。嘉靖像看着鬥獸場的看客一樣,津津有味地觀賞着一位位富有權謀的臣子們互相傾軋。在內鬥中,朝綱陷於混亂,天下愈發糜爛。

嘉靖不瞭解嗎?

他當然瞭解,能夠二十年不上朝卻能把持大權的他怎會不瞭解自己所作所爲帶來的結果。可是嘉靖不在意,百姓的困苦和官員們的窘境嘉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權力,是金錢。客觀地講,歷朝歷代的皇帝終究都是站在統治階級立場的,但他們或因爲仁心,或出於國家長久發展的目的,做得不會太過分。可嘉靖不一樣,他了解一切,但不在乎,爲了一己私慾,他可以挖老朱家的根,刨明代的墓。

明朝真的是亡於嘉靖嗎 嘉靖皇帝是昏君還是明君 第2張

嘉靖一朝已經是明代的中後期,官僚體系陷入僵化和腐敗是規律使然,但嘉靖皇帝無疑推動了這個進程,並製造了一個完全畸形的時代,一個人與人斗的時代。

嘉靖是權力的天才,但他絕不是一位明主,他的所作所爲,給明代這個步入中年的帝國重重一擊,讓他蹣跚着走向死亡。

參考資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