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和諸葛亮同爲蜀漢託孤大臣,卻因心懷叵測被貶,最後激憤自殺

此人和諸葛亮同爲蜀漢託孤大臣,卻因心懷叵測被貶,最後激憤自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在夷陵之戰中大敗的蜀漢皇帝劉備病逝於白帝城中,在病逝之前,劉備召諸葛亮到永安,將太子劉禪託付給他,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則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爲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這一幕感人的君臣情義故事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參與者,他與諸葛亮同爲劉備的託孤之臣,在劉備託孤時被封爲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他就是蜀漢歷史上的悲劇人物——李嚴。

此人和諸葛亮同爲蜀漢託孤大臣,卻因心懷叵測被貶,最後激憤自殺

李嚴,南陽人,初爲郡中專職吏員,劉璋用他爲成都縣令,後升任中都護,劉備率軍入川時,李嚴投降劉備。平定成都後,李嚴被劉備任命爲犍爲太守、興業將軍。後與軍師將軍諸葛亮、揚武將軍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成爲了蜀漢的法律體系的基礎,後因討賊有功加封輔漢將軍。李嚴在任上,興修水利,整修城郭,使得吏民悅之。但李嚴爲人性情孤傲,難以與人相處,又假借職務之便爲自己大蓋房舍,與下屬官吏常常發生摩擦。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秋,劉備伐吳敗回,徵召李嚴進永安宮,任命他爲尚書令,自此李嚴進入了蜀漢的權力中心。劉備病重時,李嚴與諸葛亮一道受遺詔輔佐幼主劉禪;劉備以李嚴爲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以防備東吳。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即位後,李嚴被封爲都鄉侯、假節,加光祿勳,李嚴此時在蜀漢的地位應該是僅次於諸葛亮的。

此人和諸葛亮同爲蜀漢託孤大臣,卻因心懷叵測被貶,最後激憤自殺 第2張

諸葛亮掌權後,最想做的就是完成劉備遺願,北伐中原,匡扶漢室,從而一統天下。而在成爲託孤大臣後,李嚴的政績似乎大不如從前,對北伐的一應事物,李嚴一改往日的精明強幹變得拖泥帶水,其慾望也迅速地開始膨脹,爲了能夠進一步加官進爵,李嚴暗地裏勸諸葛亮應該受九錫,慫恿諸葛亮進爵稱王,這樣的提議被諸葛亮嚴詞駁斥。爲了出兵北伐,諸葛亮調派李嚴駐軍移師北上,進駐漢中。但是李嚴接到命令後,尋找各種理由就是不去。後來還想要劃分五個郡成立巴州,自己出任巴州刺史,諸葛亮自然沒有答應(李嚴這時候已經想要割據一方了)。二人自此之後嫌隙日生,逐漸形合影離。

此人和諸葛亮同爲蜀漢託孤大臣,卻因心懷叵測被貶,最後激憤自殺 第3張

李嚴的種種做法讓身爲丞相的諸葛亮對其越來越不放心,李嚴的同鄉尚書令陳震更是說道:““李正方(即李嚴)腹中有鱗甲”,暗示李嚴居心不良,心懷叵測,可能會製造事端。在諸葛亮看來,自己對李嚴給地盤,給尊重,已經是仁至義盡,包容至極;而在李嚴看來,則是自身的權力和地位遠遠沒有得到滿足,而且還被諸葛亮一步步削弱。爾後,李嚴改名爲李平,這其中也隱含了自己求取富貴不成而憤憤不平之意。公元231(建興九年)春,諸葛亮出兵祁山,李平負責督運糧草。諸葛亮在上邽之戰大破司馬懿,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卻因李嚴的軍糧供應不上,被迫撤軍。諸葛亮撤回來以後,李嚴居然驚訝道:糧食很充足,丞相怎麼就這麼退回來了!還給劉禪上書,說丞相撤退肯定是詐退,引誘司馬懿跟他交戰。意在於解脫自己督辦糧草不力的責任,顯出諸葛亮延誤戰機的錯誤。

此人和諸葛亮同爲蜀漢託孤大臣,卻因心懷叵測被貶,最後激憤自殺 第4張

忍無可忍的諸葛亮拿出李嚴先後寫的兩封信進行對質,在證據面前,李嚴無話可說。欺騙主帥、貽誤軍機是殺頭的大罪,不過,諸葛亮看在託孤大臣的身份上,只是啓奏蜀漢後主劉禪,說李嚴以公謀私,包藏禍心,將李嚴廢爲平民,流放於梓潼郡。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李嚴聽說諸葛亮去世,感到此後再也無人啓用自己了,激憤發病而死。李嚴心裏很清楚,自己被廢之後,最瞭解自己的,最有氣度原諒自己的還是諸葛亮,諸葛亮死了,自己再也沒有被起用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