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約翰是位“壞國王”,臣民飽受其害,逼迫他簽署了大憲章。可他的親哥哥——前任國王理查一世,同樣也是一位橫徵暴斂、賣官鬻爵,將國庫虛耗一空的“壞國王”,卻深受愛戴,威望極高。休謨認爲:“他的德性與惡行皆出乎其類。”歷史學家斯蒂文森·朗西曼則說:“他不是孝子、佳偶,也不是好國王,他卻是勇烈卓絕的軍人。”理查一世爲何會得到如此兩極化的評價?

不愛江山愛征戰:橫徵暴斂的勇士

理查一世是英格蘭金雀花王朝國王亨利二世的第三子,兩個哥哥離世較早,他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因爲自幼經過嚴格的騎士訓練,雄武過人,他得了個“獅心王”的綽號。理查家族的領地包括了法國的一部分,即位前他就生活在這裏,對英國瞭解很少,甚至有記載稱他不懂英語。即位後僅在英國住了幾個月,他便開赴巴勒斯坦,投身到了十字軍東征中。不愛江山愛征戰,用以形容這位國王,大抵合適。

自教皇烏爾班二世號召東征以來,十字軍曾佔領了耶路撒冷,並建立了基督教王國。1187年穆斯林世界的著名軍事統帥薩拉丁攻陷了耶路撒冷,此事震驚了西方世界——這不亞於兩百多年後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時帶來的震驚。西歐騎士秣馬厲兵,準備爲收復聖城而戰。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拉開帷幕。

理查一世是參與此次東征的三個著名君主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但“紅鬍子”出師未捷,便在途中墜河溺死;腓力二世志不在征伐,參戰不久即回國。理查一世便成了此次東征的靈魂人物。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帶有理查一世形象的鑄幣。左圖爲理查加冕時的形象,他頭戴王冠,高居王座上,右手執寶劍,左手執節杖寶球。右圖中爲理查參加十字軍東征時的形象,他躍馬揮劍,驍勇非常。

理查爲何要參加十字軍東征?人們往往認爲這緣於他勇武峻烈、渴望榮譽的騎士精神。這當然是一個原因,但也不能忽視其出於“贖罪”的宗教因素。理查未即位時,曾數次反叛父親亨利二世,並勾結法國國王將父親擊敗,逼迫其簽訂不利條約。盟約受辱、親情背離,其父含恨而死。據記載,理查拜謁其父遺體時,見到血從遺體口鼻中流出,悲慟不已,深爲自己的不孝而懊悔,渴望參與十字軍戰爭來實現靈魂的救贖。

理查一世爲了籌措鉅額的戰爭資金,橫徵暴斂,賣官鬻爵。他向富人強行借款,大肆徵收“薩拉丁什一稅”,苛捐雜稅遍及全國,富裕的猶太人飽受衝擊與劫掠。大法官、郡長這些職位一律可賣,例如達勒姆主教以一千馬克買得了全國大法官一職。皇家的莊園城堡亦無不可賣,他曾戲言,“如有適宜之買主,賣掉倫敦吾亦所不惜”。金錢也成爲違法犯罪者得以脫罪的護符,當時有法官因履職不善而被控訴,繳納巨資一萬五千英鎊後即重獲開釋。凡曾承諾加入十字軍者,或因兵兇戰危而反悔的,只要交錢,理查一世就允許他們解除誓約。達勒姆主教就是以繳納金錢解除了自己的十字軍誓約。可以說,理查一世對英國各階層的盤剝,不見得比弟弟約翰王少。

但在巴勒斯坦戰場上,理查極其驍勇。據記載,他紅髮紅袍,手持巨劍,縱橫馳奔,宛若戰神,不僅英勇雄武,長於戎略,而且善於把握戰機。在他的參與下,十字軍取得了不少戰果,先後佔領阿克、雅法等軍事重鎮。

此次東征中,十字軍和薩拉丁之間最激烈的會戰爆發在阿蘇夫。爲了打好這一仗,薩拉丁大軍傾巢而出,欲將十字軍一舉殲滅。而理查一方的部隊,在薩拉丁大軍的不斷襲擾中,始終保持良好陣型,並等待最佳戰機。交戰中,理查橫槊立馬,縱橫軍中,勇不可當,十字軍軍心大振。最後,在歐洲重裝騎士的打擊下,薩拉丁大敗。此役薩拉丁損失慘重,只得將主力撤回,堅壁清野,拆掉沿途堡壘,固守耶路撒冷。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第2張

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古斯塔夫·多雷爲普茹拉的《十字軍東征史》一書創作的銅版畫插圖。該圖描述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期間最慘烈的一次會戰:阿蘇夫會戰。

這種情況下,理查想要克城,倒也不易。十字軍身處異域,離家千里,征戰數年,算得上師老兵疲。而且這支大軍來自歐洲各地,指揮不一,時有意見分歧,不少領主甚至調轉馬頭返回了歐洲。法國國王、奧地利公爵先後回國,勃艮第公爵則拒絕再戰。理查深感兵微將少、孤掌難鳴,就算他強攻下耶路撒冷也無兵固守,便有了議和之心。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理查得到消息,弟弟約翰勾結法國國王,正陰謀篡奪王位,這更使他無心再戰。薩拉丁的大軍連日苦戰,也感到筋疲力盡。於是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協議最重要的條款是:薩拉丁一方佔有耶路撒冷,但必須保證基督教教徒自由進入耶路撒冷朝聖的權利。

東征沒有完成目標,但理查的英勇讓他獲得了榮耀與威名。他決定取道海路返回,卻遇到了更大的艱險。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第3張

19世紀法國著名畫家古斯塔夫·多雷爲普茹拉的《十字軍東征史》一書創作的銅版畫插圖。該圖描述理查一世和他的士兵在雅法海岸與薩拉丁的部隊展開激戰。

樹敵太多,獅王勇士成階下囚

回程中,理查取道亞得里亞海,不幸在阿奎利亞附近遭遇了海難,船隻被毀。理查只得走陸路。但在歐洲,他有三大仇敵。

法國國王腓力二世,他和理查之間稱得上有新仇舊恨。金雀花王朝有很大一塊領土是法國的,腓力對此耿耿於懷。理查曾與腓力的姐姐艾莉絲公主有過婚約,憑藉這個婚約理查獲得了土地,但他一直不願意迎娶公主,並毀約另娶。理查還表示,毀約的原因在於艾莉絲個人作風不好,亂搞男女關係。毀婚約一事,自然令腓力氣憤非常。另外,理查曾在法國受封並領有土地,嚴格地說,他是法王的封臣,但在東征過程中,理查甚爲倨傲,腓力懷恨在心。

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他與理查之間曾發生過“毀旗之辱”。當十字軍攻克了軍事重鎮阿克,同爲十字軍統帥的奧地利公爵將旗幟豎在了城頭。理查認爲奧地利公爵的功勳不足以升旗,竟下令將公爵的旗幟拔下來扔進水溝。此事險些造成十字軍的內訌。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與理查之間的爭端則純粹因爲西西里問題。西西里國王突然逝世,沒有子嗣,他的合法繼承人是姑姑康斯坦絲,而這位姑姑早就嫁給了“紅鬍子”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如果由姑姑繼承領土,等於西西里要成爲亨利六世的地盤。本地貴族反對亨利這個外人染指此地。而康斯坦絲有個弟弟坦克雷德,是私生子,本來沒有繼承權,但他利用這個機會取得了貴族的支持,成功篡取王位。

問題是,理查一世的妹妹瓊正是剛剛去世的西西里國王的遺孀,而瓊竟被篡位者坦克雷德拘禁了。於是英格蘭介入其中,經過漫長的爭執、協商,坦克雷德和理查一世簽署了協議:坦克雷德釋放理查的妹妹,並給予應得之遺產;理查則承認坦克雷德爲西西里的合法國王;雙方聯姻。支持坦克雷德,無疑得罪了亨利六世。

走陸路,必須經過仇敵的領地,理查只能選擇喬裝而行,然而在奧地利,他還是被人認出。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將其擒獲,以報當日毀旗之辱。後來,理查又被轉交到亨利六世之手。亨利六世羅織了多項罪名,將其投入地牢,其中最嚴重的兩項罪名是:謀殺耶路撒冷國王、通敵薩拉丁。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第4張

電影《天國王朝》劇照:薩拉丁與其龐大的軍隊。薩拉丁約生於1138年,卒於1193年,是埃及阿尤布王朝的開國君主,當時的穆斯林世界最負盛名的統帥,能征善戰,威望極高,號稱“東方征服者”。

但事實上,這都並非是有力的指控。

先說“謀殺耶路撒冷國王”一事的來龍去脈。如前所述,在十字軍第一次東征時,基督徒以聖城爲中心,曾建立了一個耶路撒冷王國。後來耶路撒冷雖然被攻克,但國王——呂西尼昂的居伊仍在。居伊之所以能成爲國王,是因爲他娶了王朝的女繼承人西比拉,夫以妻貴,坐上了王位。但很不幸,這位女繼承人剛巧去世了,而居伊喪師辱國、威望很低,他的王位坐得很不穩。

另外有一位蘇爾侯爵康拉德,在與薩拉丁浴血奮戰中名望頗高,他覬覦耶路撒冷國王這個位子。於是,他找到了另一位有繼承權的人:居伊的小姨子——西比拉的妹妹——伊莎貝拉。康拉德不顧自己已有老婆,伊莎貝拉已有老公,開始瘋狂追求,最終他娶到了王族的女繼承人伊莎貝拉,作爲繼承人的配偶,他提出自己應該成爲耶路撒冷國王。

居伊當國王是既成事實,但康拉德迎娶了具有王族血緣的女繼承人,想奪取王位也有一定道理。雙方各執一詞,在王位面前不願讓步。基督教世界的各大君主意見不同,紛紛站隊,理查一世、比薩人、醫院騎士團支持居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法國國王、熱那亞人、聖殿騎士團支持康拉德。最後理查讓步,同意康拉德稱王,並要求居伊讓出王位,作爲補償,理查把自己在東征途中順便征服的塞浦路斯島給予居伊,讓他建國。儘管理查一世最後支持了康拉德,但他此前支持居伊,曾和康拉德發生過激烈爭吵,甚至相互威脅、侮辱,歐洲輿論還是把他視爲康拉德的仇敵。

康拉德好不容易取得王位,卻得罪了著名刺客組織的頭領“山中老人”,“山中老人”派出刺客將其刺死。這一下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很多人猜測,是理查勾結刺客,殺死了康拉德。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第5張

電影《天國王朝》劇照:耶路撒冷國王麾下的十字軍

謀殺耶路撒冷國王,成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指控理查一世的重要罪名。至於通敵的罪名則是不成立的,不過理查在與薩拉丁交往的過程中,確實提出過和親停戰、共治耶路撒冷等有“通敵”嫌疑的建議。在停戰會談中,理查還冊封薩拉丁的侄兒爲騎士,薩拉丁也曾贈駿馬給理查。有研究者認爲,這都是雙方的緩兵之計,但也確實給人留下了“通敵”的口實。

理查的母親埃莉諾王太后爲此奔走斡旋,教皇與德意志諸侯也均對亨利六世的做法提出異議,最後,亨利提出索取十五萬馬克的贖金,即放出理查。這相當於三十萬英鎊,遠遠超出了當時英格蘭的財政能力。宗主錢不夠,只能封臣湊。英格蘭臣民再次解囊,全國普通騎士每人均攤二十先令,教士捐出歲入的十分之一,貴族、主教捐出歲入的四分之一。傾全國之力,勉強湊齊了定金,理查重獲自由。他回到英格蘭時,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而他弟弟約翰的叛亂,早就因貴族的一致反對而失敗。

獅心王爲何反而受愛戴?

理查回到英國僅短短數月,便率軍返回歐洲大陸,重燃戰火,這次的對手是宿敵腓力二世。雙方打打停停,始終奈何不了對方。

其間,理查的一個封臣意外發現了一筆財寶,他將一部分獻給了理查,然而理查卻向其索要全部財寶,封臣不從,理查竟興兵問罪,將其圍困在一個小城堡裏。臨城勘察時,被守理查軍弓箭射傷,傷口惡化,竟不治而死。

理查一世治下的英格蘭,政治經濟狀況都極爲惡劣,從這個角度講,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國王”。可他爲什麼仍受愛戴?

首先,理查的赫赫武功掩蓋了他“壞國王”的形象。理查一生東征西伐,戰功蓋世,他面對強大的東方征服者毫無遜色,更在阿蘇夫會戰中大敗薩拉丁。而十字軍的宗教性質,又給他的功勳賦予一種“爲信仰而戰”的神聖性,使他成爲時代無可爭議的英雄。在這樣的榮耀裏,“壞國王”的形象早已被人淡忘。

"獅心王"理查一世:"壞國王"爲何更受國民愛戴? 第6張

英國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門前理查一世的銅像:他身騎駿馬,長劍指天,昂首怒視。

撇開宗教與戰爭賦予他的榮耀,理查的個人品德也更加符合當時社會的道德想象。理查雖然暴躁霸道,但他慷慨大度,光明磊落,是一位合格的騎士。反觀其弟約翰王,反覆無常,擅用陰謀詭計,即位的合法性本就存在爭議,還涉嫌殺死了另一位有繼承權的侄兒亞瑟。貴族對其人品極其反感。約翰王對封臣的剝削,更違反了封建慣例,超出了貴族忍受的底線。

另外,理查在位十年,只到過英格蘭兩次,兩次加起來的時間不到半年,其他時間要麼在征戰,要麼被拘禁。因不曾親理國務,所以在臣民眼裏,暴政與他無關,他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偉大象徵。

就這樣,一對親兄弟,兩位“壞國王”,一位聲威赫赫,令名至今傳揚;一位卻臭名昭著,成就了八百年前的大憲章。

【參考文獻】

1、Geoffrey Hindley, The Crusades: a history of armed pilgrimage and holy war. London: Constable, 2003

2、[英]大衛·休謨:《英國史1:羅馬-不列顛到金雀花王朝》,劉仲敬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版(本書亦參考了英文版)

3、[法]Georges Tate:《十字軍東征:以耶路撒冷之名》,吳嶽添 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1998年版

4、[法]米肖 普茹拉:《十字軍東征簡史》,楊小雪 譯,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年版

5、[美]克雷頓·羅伯茨,戴維·羅伯茨等:《英國史:史前——1714年》,潘興明等 譯,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6、[英]西蒙·蒙蒂菲奧裏:《耶路撒冷三千年》,張倩紅等譯,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