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楚懷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很多人覺得楚國的衰落就是從楚懷王開始的,楚懷王在位29年,他親眼見證了秦國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強大起來的。不過楚懷王繼位早期,還是推行了一系列的良政,而且重用屈原等人進行改革,此後進一步擴充了楚國的疆土。但在後期楚懷王開始犯糊塗了,他被秦昭襄王扣押在秦國三年,最後還客死他鄉。不過楚懷王致死都沒有做出對楚國不利的事情,這點還是比較令人敬佩的。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秦昭襄王十年,即楚懷王三十年,正當楚國在內外交困之際,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到武關結盟,《戰國策·趙策一》記載:“爲楚攻韓、樑,反楚之故地”。

楚懷王收到秦昭襄王的“約書”後,第一反應是“患之”,內心糾結萬分,“欲往恐見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以爲“毋行而發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並諸侯之心,不可信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對楚懷王赴秦約表達了與昭雎同樣的觀點。

最終,楚懷王聽從幼子子蘭的意見,赴秦約,入武關,當即被扣留。秦國要求楚懷王“西至咸陽,朝章臺如蕃臣,不與亢禮”,楚懷王大怒,且後悔當初不聽昭雎諫言。秦國又要挾,割以巫、黔中郡。《史記·楚世家》記載:“楚王欲盟,秦欲先得地”,楚懷王擔心再次上當,終未“不復許秦”。楚懷王因此被秦國扣押。

在此緊要關頭,楚國方認清當前的形勢,楚國上下開始謀劃另立新君,以絕秦之要挾,於是質於齊的太子橫回國即位,史稱楚頃襄王。

楚頃襄王二年,楚懷王準備逃秦回楚,“秦覺之,遮楚道,懷王恐,乃從閒道走趙以求歸”。此時,趙惠文王初立,趙主父在代,“恐,不敢入楚王”。無奈之下,楚懷王將逃亡的希望投向魏國,《史記·楚世家》記載:“楚王欲走魏,秦追至,遂與秦使復之秦”。楚懷王再次被帶回秦國之後即病倒了,於楚頃襄王三年卒於秦。

“歷史倪說”認爲,楚懷王被秦昭襄王扣押時,已是秦昭襄王十年,當初年幼即位的秦昭襄王,已是生龍活虎,欲有所爲的年紀。若將楚懷王“留秦”、“卒於秦”,與宣太后專秦政放在一起考慮,即能理解秦昭襄王當時的心情。

宣太后借“季君之亂”清除反對勢力,代子行政,實現專政,且推行“封君制”,在分國的同時,封君日益驕奢淫逸,國人皆怨,以至於“聞秦有太后而無王”。隨年齡增長,年輕的秦昭襄王難以無動於衷,甘心繼續做傀儡,即以約楚懷王赴會,趁機將其扣留,以此有悖世俗的驚天之舉向宣太后表達抗議。

後來,范雎首次面見秦昭襄王即以假裝不識秦昭襄王,而以“秦安得王?秦獨有太后、穰侯耳”言語“欲以感怒昭王”。

由此可見,秦昭襄王內心的痛處於當時已非祕密。隨後,范雎順利幫助其“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進而獲得重用。

以下詳細談及魏冉借“季君之亂”控制秦國政局,助宣太后專政,進而“封君”黨羽,以至驕奢淫逸,令秦昭襄王痛恨,最終遭被逐。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第2張

一、魏冉以平“季君之亂”爲契機控制秦國政局

1、《史記·穰侯列傳》記載,魏冉“自惠王、武王時任職用事”,在秦國軍隊中應該有一定的人望,僅從《資治通鑑·周紀三》“唯魏冉力能立昭王”即可獲知。

《史記·穰侯列傳》記載:“武王卒,諸弟爭立,唯魏厓力爲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爲將軍,衛咸陽”。秦昭襄王得立,魏冉隨即獲任將軍,成爲守衛秦都的實權人物。

2、秦武王因舉鼎這斷脛骨而死,因其無兒子,諸弟起而爭奪王位,朝廷大臣、惠文後、武王后等擁立公子壯即位,稱爲“季君”。而羋八子與其異父長弟魏冉則擁立被趙、燕兩國護送回來的公子稷即位,史稱秦昭襄王。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昭襄王二年,“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爲逆,皆誅,及惠文後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歸魏。三年,王冠”。同時,《史記·穰侯列傳》記載:“誅季君之亂,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諸兄弟不善者皆滅之,威振秦國”。

這場爭奪君位的內亂持續有三年之久,由於魏然擁有兵權,所謂的“季君之亂”,被他鎮壓下去,殺死了公子壯、惠文後和秦昭襄王的諸異母兄弟,以及一些大臣,並把武王后驅逐到魏國,終於把秦昭襄王擁立起來。魏冉也通過此次平亂有效整合各方勢力,成爲支持宣太后“自治”,進而自己“爲政”的資本。楊寬在《戰國史》中說“魏冉五次出任相國,宣太后和他兩人操縱大權”。由此可見,在宣太后與魏冉操縱下的秦國,秦昭襄王猶如傀儡。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第3張

二、力推“封君制”,以至驕奢淫逸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穰侯,華陽君,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而涇陽君、高陵君皆昭王同母弟也。”楊寬在《戰國史》中說,魏冉和宣太后“兩人操縱大權,曾積極推行封君制”。

魏冉之所以成爲穰侯,是因爲封於穰;宣太后弟弟華陽君,後改封新城君;涇陽君公子芾後改封於宛;高陵君公子悝改封於鄧。穰、宛、鄧均屬於韓國,爲秦國所攻取,而新城則屬於楚國,爲秦所奪,且均爲手工業、商業較爲活躍的地方。由此可知,四位封君家財豐厚,《史記·穰侯列傳》記載了范雎的話,“宣太后專制,穰侯擅權於諸侯,涇陽君、高陵君之屬太侈,富於王室”。

四位封君之中,尤以穰侯魏冉功勞最大,權力最大,所獲也最豐富。《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穰侯相,三人者更將,有封邑,以太后故,私家富重於王室。及穰侯爲秦將,且欲越韓、魏而伐齊綱壽,欲以廣其陶封。”

同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記載了魏冉罷相後,返回陶邑時的場景,“於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秦王乃拜范雎爲相。收穰侯之印,使歸陶,因使縣官給車牛以徙,千乘有餘。到關,關閱其寶器,寶器珍怪多於王室”。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第4張

三、用范雎除四封君

秦國四位封君驕奢淫逸,國人憎恨,范雎抓住這一點力諫秦昭襄王將他們驅逐。

但是按照范雎的說法,四位封君遭驅逐原因還不僅僅如此,“在其位不謀其政”亦是原因之一。

范雎認爲,秦國兵強馬壯,足可成就霸王之業,而秦國的實際情況是,閉關鎖國十五年不敢東出,是以穰侯爲首的秦國掌權者在其位不謀其政。《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將范雎諫秦昭襄王的話做了記載:“夫以秦卒之勇,車騎之衆,以治諸侯,譬若施韓盧而搏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也,而羣臣莫當其位。至今閉關十五年,不敢窺兵於山東者,是穰侯爲秦謀不忠,而大王之計有所失也”。

范雎隨即提醒秦昭襄王“王權旁落”,需要加強王權。秦國於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發生了“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事件。

楚懷王爲何會客死秦國?他爲何會成爲政治犧牲品? 第5張

四、結束語

宣太后於“季君之亂”爆發後,審時度勢,果斷出手,避免了一次大規模內亂,爲秦國長遠發展創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國內環境。

另外,宣太后主政時期以強力手腕滅義渠,令其在秦國曆史上居功至偉。《史記·匈奴列傳》記載:“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

義渠國的滅亡,使秦國可以一心向東,再無後顧之憂,其功勞絕不亞於當年司馬錯、張儀平定巴蜀。

宣太后得意於手中權柄的時候,卻忘了秦昭襄王一天天在成長,已經漸漸恥於被“呵護”。秦昭襄王面對母后專政,最初只能表達抗議,以至於楚懷王成了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