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鄂爾泰生平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中期名臣鄂爾泰簡介

鄂爾泰生平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中期名臣鄂爾泰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鄂爾泰(1677—1745年),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滿洲鑲藍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國子祭酒鄂拜之子,與田文鏡、李衛併爲雍正帝心腹。

鄂爾泰生平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中期名臣鄂爾泰簡介

鄂爾泰先人投歸清太祖,爲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戶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爾泰二十歲中舉,進入仕途。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累任內務府員外郎。鄂爾泰官運的轉機是在雍正繼位之時。雍正三年(1725年),拜廣西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調任雲貴總督,兼轄廣西,他在雲南實行設置州縣、改土歸流,加強中央對西南地區的統治。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駕崩,與張廷玉等同受遺命輔政,擔任總理事務大臣,歷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子太傅,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諡號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乾隆二十年(1755年),坐胡中藻獄,被撤出賢良祠,鄂爾泰著有《西林遺稿》。雍正帝編著的《硃批諭旨》,收有《鄂爾泰奏摺》,彙集了他在雲貴廣西總督任上的奏疏。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

康熙十九年(1680年),鄂爾泰出生。他的先人早期投歸清太祖努爾哈赤,爲世管佐領。祖父圖彥突官至戶部郎中,父親鄂拜曾任國子祭酒。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鄂爾泰六歲入學,攻讀四書五經,八歲開始作文,練習書法,十六歲應童子試,次年中秀才,十九歲補廩膳生,二十歲中舉,即進入仕途。二十一歲襲佐領世職,充任侍衛,此後一直活躍在官場。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三十七歲時,纔出任內務府員外郎。可是又淹滯不進,這時他很爲自己的官場不利而煩惱。

康熙六十年(1721年)元旦,正值四十二歲,他作詩自嘆:“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又在《詠懷》詩中吟道:“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他對自己的前途很悲觀,絕沒有想到後來能出將入相。

官運轉機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他被任命爲雲南鄉試副主考。五月,越級提升爲江蘇布政使,成爲地方大員。

雍正三年(1725年),晉升爲廣西巡撫。在赴任途中,雍正帝覺得仍可大用,改封爲雲南巡撫,兼管雲南、貴州、廣西三省。就在此時,朝廷發生了關於“改土歸流”的爭議。而名義上的雲貴總督楊名時,只管理雲南巡撫的事務。所以,鄂爾泰在西南開始官職雖爲巡撫,而實際上行使着總督的職權。

原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及湖南,湖北等地,居住着苗、彝、壯、白、瑤等少數民族。這些地方交通閉塞、習俗固弊,經濟、文化落後,直至清初仍實行着野蠻的土司制度。各處的大小土司如同部落主,廣大土著居民皆是他們的奴隸和部卒,土地、山林、水源,包括土著居民人身全被土司佔有,土司與土民成爲世代不變的主僕關係。土司所到之處,土著居民都要跪在地上膜拜。土司有權對其“子民”任意處置,任意佔有、轉讓、出賣;吃酒遊樂時,常以射殺土著居民爲戲;祭祖敬神,也把土著居民殺死作爲牲祭。稍不如意,便用割耳、斷指、抽筋、剝皮、宮閹等酷刑。至於奪其財物、勒交賦稅更是隨心所欲了。土司都擁有軍隊,林立的大小土司,如同大小王國,對中央形成威脅;臨近的官兵略加過問,馬上刀兵相見。土司制度妨礙國家統一,阻礙地方經濟、文化的進步。數百年來,也曾有過治理行爲,但沒有一個成功。

鄂爾泰生平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中期名臣鄂爾泰簡介 第2張

雍正帝即位,西南各省地方官紛紛上奏,要求解決這一重大問題。衆臣認爲,解決問題唯一辦法是“改土歸流”,即取消土司制度,改爲一律由中央政府派官的流官制度。恰在此時,雍正帝任命鄂爾泰爲雲貴總督封正南爲都統,目的就是讓他去解決土司之患。鄂爾泰所部軍隊剛剛紮營,便遭土司甲兵騷擾,營房亦被焚燒。經過調查研究,他感到發兵出擊,只能解決暫時的問題,若從長遠計議,必須徹底根除土司統治制度,堅決實施“改土歸流”方針大計。他在奏摺中闡述“改土歸流”的原則:以用兵爲前鋒治其標,以根本改制治其本。對敢於反抗的土司,剿撫並用,頑抗到底者堅決剿滅;只要悔改,對抗過官兵的土司也一律寬免。重點策略是促土司投獻,投獻者給以安撫,表現好的可任其政府的流官,儘量減少敵對情緒,減輕“改土歸流”的阻力。鄂爾泰的奏疏使雍正對實行“改土歸流”下定了決心。

督察三省

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鄂爾泰獲得雲貴總督實職,加兵部尚書銜。鄂爾泰對向官兵挑釁的廣順長寨土司用兵,土司負隅頑抗,遭到毀滅性的打擊。長寨土司被摧毀,鄂爾泰奏準派流官治理,在此設長寨廳(即今長順縣)。這是鄂爾泰進行大規模“改土歸流”的勝利開端。長寨事定,雍正帝在批覆派遣長寨廳的第一個流官的同時,破格升任鄂爾泰爲雲南、貴州、廣西三省總督。因爲這三省改流的任務最重,由鄂爾泰受命後,立即全面瞭解三省特點及三省土司情況,進一步制定了改流和用兵的計劃。他對土司用兵,政策性極強,輕重緩急,把握得當。長寨地區改土之時,各處土司態度都很兇橫,官兵所到,土司皆挾衆反抗。鄂爾泰命總兵揮師挺進,攻陷一個個塞壘,堅決鎮壓敢於反抗的大小土司,很快便征服了永寧、永安、安順等1398寨,廣順、定番、鎮寧等680餘寨,戰果輝煌。

鎮沅地區土司刀瀚、沾益土司安於蕃,是前朝被任命的土知府和土知州,他們以朝廷命官身份招募軍隊,既擴充了他們的勢力,又毀壞了官府的形象。鄂爾泰發兵進擊,活捉了刀瀚、安於蕃。在其地分設鎮沅州(今鎮沅縣)、沾益州(今沾益縣),以流官取代了土司。隨後,鄂爾泰置函勸烏蒙、鎮雄二地土知府向官兵自動投獻。兩地土司祿萬鍾、隴慶侯不僅不降,反而聯合對抗官兵,不待官兵行動即攻掠東川府清軍營盤,氣焰十分囂張。鄂爾泰命遊擊哈元生率兵征討,並諮文川軍協助進剿,一舉擊敗二土司聯軍,遂又對二地改流,設烏蒙府(後改稱昭通府)和鎮雄州(今鎮雄縣)。

鄂爾泰生平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中期名臣鄂爾泰簡介 第3張

雍正初年,廣西泗城土知府岑映宸有兵四千餘,武器精良,鄂爾泰決心對其實行招撫。岑映宸經多番招撫,終於解甲乞降,鄂爾泰給了他優待條件,遂在此地設泗城府制(今凌雲縣)。在鄂爾泰的努力下,“改土歸流”得以大張旗鼓地展開,梧州,柳州、慶遠等地的兄弟民族廣大羣衆,積極擁護“改土歸流”,主動向鄂爾泰獻糧貢秣,組織自衛力量,配合官軍打擊劣司,有力地推動了廣西地區“改土歸流”的開展。

苗疆改土

黔東苗嶺山、清江、都江地區是貴州省著名的“苗疆”,周圍三千餘里,土塞1600餘處,左有清江可達於楚,右有都江可達於粵,古州據中央羣塞環於四周,地勢險要。鄂爾泰深感對這一地區改流難度更大,便找熟悉此地地形的貴州按察使張廣泗商量對策。雍正四年(1726年),張率兵擊退前來抗擊官兵的苗司軍隊,攻入古州城。

然而,“苗疆”的土司屢敗屢起,儘管張廣泗有勇有謀,也難以順利進行“改土歸流”。雍正帝派部員到此“宣諭化民”,仍無濟於事。擾攘經年,終又發生反覆,被趕走的土司和其武裝蠱惑土著居民叛亂。叛民攻佔已歸流的古州、臺拱、黃平,包圍都勻府的丹江、凱里、雍正帝調遣廣、四川軍隊配合鄂爾泰鎮壓叛軍,又派“撫苗大臣”張照自京師前來“會剿”。結果,張照卻密告鄂爾泰的“改土歸流”方略根本錯誤,不僅未能平服叛亂,反又添內亂。鄂爾泰上疏,只承認沒能徹底搞好“改土歸流”,但堅不認爲改流方針的錯誤。直到罷免張照,再令張廣泗鎮壓叛亂,才使此地流官制度得以落實。

安定湖川

兩湖地區在雲貴改流進展之時也開始實行。這裏雖有土司,但土著居民與漢民雜居,土司也熟悉流官制度。“改土歸流”的大勢威懾兩湖土司多有主動要求改流者,但也有少數負隅頑抗。湖北容美土司田如不聽改流,雍正帝命鄂爾泰派兵進剿,田衆叛親離,嚇得自縊身亡,所屬地區改爲流官制。

四川寧遠、峨邊、馬邊、雷波等地,山巒連綿,彝民祖輩在這裏勞動生息。但土司制度使他們深受其害,生活極端悲慘。四川軍政長官對彝民區的改流產生畏難情緒,遲遲不動。當雲貴地區有所建樹後,促使他們也派兵進入彝區,在沙馬、雷波、吞都、黃螂、建昌等地較爲順利地進行了“改土歸流”。

總之,改土歸流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這項邊疆官制的改革中,鄂爾泰充當了主要角色,由關鍵之時的上書,到制定改流方針大計,再到具體實施,歷時多年,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晚年逝世

雍正六年(1727年),鄂爾泰改任雲貴廣西三省總督,次年加銜爲少保,雍正十年(1732年)召至京城,任保和殿大學士,居內閣首輔的地位。後來又因爲改土歸流之功晉封爲伯爵。同年,因清政府在西北兩路用兵,他出任三邊經略,赴陝甘前線督師,數月後回京覆命。

雍正十三年(1735年),貴州改土歸流地區土民叛亂,雍正帝因爲他對叛亂的事情經理不善,削去伯爵之位,但對他信任如故。

鄂爾泰生平是什麼樣子的 清朝中期名臣鄂爾泰簡介 第4張

雍正帝死後,鄂爾泰出任總理事務大臣。乾隆元年(1736年)爲欽點會試大總裁,除大學士職務以外,他又兼任軍機大臣、領侍衛內大臣、議政大臣、經筵講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銜太傅,國史館、三禮館、玉牒館總裁,賜號襄勤伯。

乾隆十年(1745年)病逝,享年六十六歲。乾隆帝親臨喪所致祭,諡文端,配享太廟,入祀京師賢良祠。十一年之後,即乾隆二十年(1755年),因其侄鄂昌與門生胡中藻之獄,被撤出賢良祠。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