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雍正帝當朝時期,他不拘一格的用人方法創造出了最被後人稱道的“三大模範督撫”。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三大督撫各有優缺點,能力不同,各有所長,對清朝的貢獻也有所不同。乾隆評價說:

“當日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皆督撫中爲皇考所最稱許者,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

在乾隆的心目中,雍正朝的“三大模範督撫”的能力比較,田文鏡不如李衛,李衛又不如鄂爾泰。

也就是說,乾隆認爲,鄂爾泰的能力是三人中最強的。但是,乾隆認可鄂爾泰的能力是一回事,他喜不喜歡鄂爾泰又是一回事。例如,鄂爾泰去世10年後,乾隆竟然將鄂爾泰撤出了賢良祠。

有清一朝,鄂爾泰是個大器晚成之人,他爲清朝乃至中華民族做出過卓越貢獻,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他的貢獻卻被後人低估。本文,筆者將和大家分享清朝內閣“首輔”鄂爾泰。

一、堅拒皇子,44歲被重用

雍正的三大模範督撫,都不是翰林出身,李衛連個秀才都不是,而田文鏡是“監生”出身,只有鄂爾泰略強,他是個舉人。

鄂爾泰出生於滿洲鑲黃旗西林覺羅氏,他的祖先曾跟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他的祖父名叫圖彥突,曾做過戶部郎中。鄂爾泰的父親鄂拜在康熙朝曾短暫地做過國子監祭酒。

鄂爾泰出生於康熙十九年,6歲時,父親爲他啓蒙,教他讀四書五經,16歲那年,鄂爾泰考中秀才。

《清史稿·鄂爾泰傳》說鄂爾泰是康熙三十八年,也就是20歲那年考中的舉人,但鄂爾泰沒有考中進士。因此,在康熙一朝,鄂爾泰的仕途並不順遂。

康熙四十二年,24歲的鄂爾泰因祖上餘蔭,襲承佐領職位,被授予三等侍衛。有一次,鄂爾泰和衆侍衛一起跟隨康熙去狩獵,鄂爾泰還曾作詩拍康熙的馬屁,可惜仍未得到康熙的重視。

康熙五十五年,鄂爾泰終於升遷爲內務府員外郎(從六品),這算是他在康熙朝僅有的升遷。康熙六十年,鄂爾泰已經42歲,他作了一首《詠懷》詩,嘆曰:

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

意思是,自己如果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估計要等一百歲了。鄂爾泰的這首詩充滿了自嘲。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第2張

雍正登基後,鄂爾泰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雍正元年正月,雍正任命鄂爾泰爲雲南鄉試副主考。半年之後,鄂爾泰又被提拔爲江蘇布政使,正式成爲地方大員。

鄂爾泰在康熙朝寂寂無名,雍正登基後,他爲何突然“香”了起來呢?因爲在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命四阿哥胤禛代自己到東郊主持祭祀大典,胤禛歸來時,突然有急事需要用一筆銀子,他的屬下便自作主張,到東郊的鄂爾泰家中去借。沒想到,鄂爾泰直接拒絕了,還說:“如果我借給你,必然會對皇子的名聲有影響。”胤禛的屬下憤憤不平,向胤禛告狀。

胤禛一聽,覺得鄂爾泰不是趨炎附勢之輩,便記住了他的名字。當年年底,康熙駕崩,胤禛登基,是爲雍正帝。鄂爾泰便迅速進入雍正的考察名單,因此得到雍正的垂青。《清史稿·鄂爾泰傳》記載:

世宗即位,召曰:“汝爲郎官拒皇子,其執法甚堅。”深慰諭之。

雍正的意思是說,你昔日敢拒絕皇子,必當是個嚴格執法,剛正不阿之人。朕非常欣慰。

雍正元年,鄂爾泰44歲,他在不惑之年遇到雍正這樣的帝王,不可謂不幸運。

二、改土歸流,方顯封疆本色

雍正的三大督撫,能力都非常出衆。鄂爾泰擔任江蘇布政使時,曾幹過一件非常漂亮的事情。當時,江蘇蘇州、松江、常州三府經常發生洪災,雍正初年,財政緊張,鄂爾泰就想了一個辦法:

鄂爾泰在官衙中建立一座春風亭,邀請文人雅士來出詩集,然後以官府的名義把詩集賣給富商,這筆“稿費”一共換取三萬三千四百石糧食,全部用來作爲賑濟災民之用。

其實,鄂爾泰這個方法,就是以官府的名義,變相讓那些富商捐錢。

雍正不喜歡那些墨守陳規、尸位素餐的官員,對於那些想辦法解決問題的官員持有包容心態,即使他們偶爾會出錯,雍正也會體諒。

換句話說,雍正不怕官員做錯事,就怕官員不做事。鄂爾泰上述的舉動,令雍正大加讚賞。雍正三年,雍正帝一紙調令,讓鄂爾泰擔任廣西巡撫。然而,鄂爾泰還在上任的路上,雍正又追加一道聖旨:

調雲南,以巡撫治總督事。

雍正又把鄂爾泰調任爲雲南巡撫,不僅如此,還讓鄂爾泰以巡撫的身份兼任總督之職。這個聖旨讓當時的雲貴總督楊名時非常尷尬,正常情況下,雲貴總督總管雲南和貴州兩省。這樣一來,相當於雍正把雲南全部交給了鄂爾泰,雲貴總督不得干涉雲南事務,亙古未聞。

在雲南,鄂爾泰幹出了屬於自己的輝煌。《清史稿·鄂爾泰傳》記載:

四年春,疏言:“雲、貴大患無如苗、蠻。欲安民必制夷,欲制夷必改土歸流……土司娶子婦,土民三載不敢婚。土民被殺,親族尚出墊刀數十金,終身不見天日……”

鄂爾泰初到雲南,就發現雲南百姓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原因是,雲南諸地,活躍着苗、彝、壯、白、瑤等多個少數民族。當時交通不便,他們都相對封閉,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習俗,朝廷的法度他們壓根不知道。更爲嚴重的是,當地盤踞着大大小小的土司和酋長多達上千人,他們奴役着廣大土著居民。每個土司都擁有自己的軍隊,土司們對自己麾下的居民擁有生殺大權,完全不聽朝廷號令。

鄂爾泰上書給雍正,他認爲,若想治理雲南,最好的辦法就是改土歸流。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第3張

所謂“改土歸流”,就是取消土司制度,改由朝廷委派的流官來主導當地行政。改土歸流的建議,一度在朝廷引起熱議,有人說,雲南幾千年都是土司制度,若貿然改動,必然會激起更大的矛盾。最終,雍正拍板,讓鄂爾泰放心大膽地幹!

雍正四年十月,雍正爲了掃除鄂爾泰所面臨的阻力,升任鄂爾泰爲雲貴總督,並且加兵部尚書銜(從一品)。鄂爾泰也許沒有想到,他在康熙朝20餘年只做到從六品,在雍正朝,僅用4年的時間,就成了封疆大吏。

既然雍正給了鄂爾泰支持,鄂爾泰就放開膽子執行改革。正巧當時有廣順長寨土司向官府挑釁,鄂爾泰二話沒說,就派兵攻打長寨土司,這位土司盤踞當地多年,沒把官軍當回事,還想負隅頑抗。沒想到,鄂爾泰親自上陣,直接派兵攻入土司老巢,滅掉長寨土司。

鄂爾泰的這個舉動,震驚了雲南的大小土司。不久後,鄂爾泰在長寨土司的地盤上設立了長順縣,由朝廷委派一位縣令主政。這時,土司們才明白鄂爾泰要幹什麼,都恐慌不已,對朝廷紛紛採取敵對態度。下圖爲鄂爾泰改土歸流中,攻下的壘寨舊址:

雍正見鄂爾泰初見成效,便又來了一道聖旨,封鄂爾泰爲雲南貴州廣西三省的總督。

此前,清朝從未有過這個職位,雍正帝最擅長因人設官,這是他的特色之一。如此以來,鄂爾泰就可以以總督之名,在這三個省內實行改土歸流。

鄂爾泰也不是一味蠻幹,他將當地土司歸類,拉攏一部分,擱置一部分,再打壓一部分,土司們相互猜忌,反而被鄂爾泰所利用。在這期間,鄂爾泰帶兵攻入一個又一個的土司壘寨,先後滅掉了2100多個土司,戰果十分輝煌。

鄂爾泰在雲南改土歸流期間,幾次面臨刺殺,他都僥倖逃脫。但是,這並沒有把他嚇退,到了雍正六年,鄂爾泰基本上完成了改土歸流。雍正又將他的方法推廣到四川、湖南、新疆等地。

改土歸流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在實現中國多民族政策方面,意義重大。鄂爾泰作爲這件事的主導者,他付出的艱辛是後人無法體會的。

在明清歷史上,有兩個人物對雲南產生過較大影響,第一個是明朝的沐英,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派沐英鎮守雲南,沐英及其家族在雲南鎮守200多年,沐氏家族打壓當地土司,征討邊患,把雲南徹底變成明朝的一個省。

繼沐英之後,第二個人就是鄂爾泰。鄂爾泰改土歸流,讓雲南諸地接受朝廷的流官和政策,雲南土著居民紛紛翻身,實現了多民族的統一。他們參加科舉,融入中華民族這個大集體,爲康乾盛世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說,沐英是讓雲南在形式上徹底成爲明朝的一部分的話,那鄂爾泰就是在文化上讓雲南乃至西南等省對華夏文明產生了文化認同。

前者融合的是“軀體”,後者融合的是“血脈”,兩者缺一不可。

三、歷經更迭,14年首輔歷滄桑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第4張

公平地說,鄂爾泰推行的“改土歸流”,在歷史意義上並不輸給李衛、田文鏡推行的“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甚至可以說,鄂爾泰所面臨的困難,比其他兩位更大。

鄂爾泰主政西南艱難,雍正都看在眼裏。雍正曾在給鄂爾泰的奏摺中這樣批覆:

朕含淚觀之,卿實爲朕之知己。卿若見不透,信不及,亦不能如此行,亦不敢如此行也,朕實嘉悅而慶幸焉。

雍正不僅視鄂爾泰爲知己,還對鄂爾泰的勇氣十分讚賞。雍正十年,鄂爾泰被雍正召回京城,拜爲保和殿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辦理軍機事務。因鄂爾泰在西南之功,雍正封鄂爾泰爲世襲伯爵。

由於當時的內閣首輔馬齊年事已高,雍正特地以鄂爾泰爲首輔,位於張廷玉之前。第二年,鄂爾泰的長子鄂容考中進士,雍正特地給鄂容賜了一個“安”字,由此改名爲鄂容安。當時,鄂爾泰在雍正的心目中,可謂炙手可熱。

雍正十三年,貴州臺拱苗民起義,雍正讓鄂爾泰全權處理,並且讓果親王允禮、寶親王弘曆、內閣大學士張廷玉全力協助。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鄂爾泰儼然成爲首席軍機大臣。這次事件,鄂爾泰有幾次失誤,但雍正明顯偏袒於他,並沒有過分苛責。

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帝駕崩,在駕崩前,他留下了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鄂爾泰、張廷玉、允祿、允禮。前兩者是內閣大學士,後兩者是宗親。隨後,鄂爾泰和張廷玉共同取出正大光明牌匾後的傳位詔書,宣佈弘曆繼位。弘曆,也就是乾隆帝。

需要說明的是,雍正去世前,曾留有遺詔:

詔以鄂爾泰志秉忠貞,才優經濟,命他日配享太廟。

也就是說,雍正認爲,鄂爾泰這樣的大臣功勞太大,百年之後,應該配享太廟。當然,和鄂爾泰一起被雍正眷顧的,還有張廷玉,他也被允許配享太廟。

於是,乾隆登基後,鄂爾泰和張廷玉既是宣讀即位詔書的大功臣,又是先帝特別提到要照顧之人,理所當然還是內閣宰輔。只不過,和三年前一樣,因鄂爾泰來自滿族,他位列首輔,張廷玉次之。

在歷史上,從雍正十年到乾隆十年,鄂爾泰和張廷玉在內閣搭檔了14年。這對搭檔,幫雍正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同時也幫乾隆迅速站穩腳跟,是難得的兩位良相。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出現了微妙的變化,《清史稿》雲:

顧以在政地久,兩家子弟賓客,漸且競權勢、角門戶,高宗燭幾摧萌,不使成朋黨之禍。

清朝名臣鄂爾泰的一生有個貢獻?他的能力如何? 第5張

鄂爾泰和張廷玉在內閣時間日久,滿漢大臣紛紛以二人馬首是瞻,兩家的子弟和門生也逐漸類聚,私底下稱爲“鄂黨”和“張黨”。乾隆多次敲山震虎,但還是釀成了黨羽之爭。

其實,鄂爾泰和張廷玉搭檔多年,兩人都是城府極深之人,都知道皇帝最忌憚朋黨,因此並沒有結黨之念。但是,他們的門生故吏爲了爭奪利益,難免相互傾軋,這就是兩者都沒有邁出的侷限。

自古以來,新帝對於先皇留下來的顧命大臣,大多有排斥心理。原因有兩點:一方面是因爲顧命大臣動不動就以先帝時的慣例來壓制新帝,讓新帝非常被動;另一方面是因爲這些顧命大臣資歷甚深,倚老賣老,新帝只能敬之,不能責罵,讓新帝少了帝王尊嚴。這是千古規律。

乾隆帝自詡能力出衆,但也不能免俗。他對鄂爾泰和張廷玉本就有戒備心理,再加上鄂、張二人黨羽遍佈朝野,乾隆早就想趁勢打壓。

所以,等乾隆徹底站穩腳跟後,他致力於培養傅恆、訥親等自己的勢力,對鄂爾泰和張廷玉的態度日漸疏遠。

乾隆七年,御史仲永檀彈劾鄂爾泰的長子鄂容安貪腐,鄂容安因此遭到罷免。當時很多御史也紛紛指責鄂爾泰教子無方,縱容親眷,要求乾隆罷免鄂爾泰。乾隆最終念他是老臣,沒有爲難鄂爾泰。但是,鄂爾泰在朝堂上的勢力已經大不如前,乾隆對他也頗爲冷淡。

乾隆十年,66歲的鄂爾泰病重,乾隆多次派太醫前去診治,最終醫治無效病亡。

乾隆遵從雍正遺願,下旨將鄂爾泰配享太廟,並且親自出席鄂爾泰的葬禮,將鄂爾泰的畫像入祀賢良祠,諡號“文端”。鄂爾泰這位做了14年內閣首輔的清朝老臣,算是死後哀榮了。

10年後,鄂爾泰昔日的門生胡中藻任職廣西學政,他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認爲,胡中藻有意把“濁”字加在國號“清”之前,是諷刺朝廷,於是大興冤獄,恰好鄂爾泰的侄子鄂昌和胡中藻來往密切,因此牽連鄂爾泰一族,乾隆盛怒之下,將鄂爾泰的畫像撤出賢良祠。

當時有大臣建議將鄂爾泰的牌位從太廟中移出,乾隆因顧忌到先帝遺詔內容,因此並沒有把事情做絕。但自此,鄂爾泰家族開始走下坡路。

鄂爾泰從雍正登基開始崛起,到乾隆二十年被移出賢良祠,期間經歷34年的時間。34年不長,彈指一揮間,從鄂爾泰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功臣,歷經帝王更迭後所展現出的成功和沒落。

鄂爾泰之後,他的老搭檔張廷玉幾乎和他一樣,被乾隆百般折辱,步前者後塵。

四、蓋棺定論,成大功者不小苛

毫無疑問,鄂爾泰對清朝是有大貢獻的人,他改土歸流,輔佐雍正處理政務,幫助乾隆穩固皇權等,都是大功。

但是,鄂爾泰也並不完美,例如,當初他推行改土歸流,在剿滅大小土司的時候,也造成了許多流血事件;鄂爾泰晚年,也有許多過失,這是不容迴避的事實。

因此,筆者認爲,我們需要辯證地看待鄂爾泰,從歷史進程上來看,鄂爾泰的功明顯大於過。

西漢劉向在《說苑·政理》中說:“成大功者不小苛。”

意思是,那些成就大功的人,我們不能因爲小的過錯就否定他。

筆者認爲,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首先要看他對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融合有沒有貢獻。

很明顯,鄂爾泰對中華民族來說,是一個貢獻極大的人。但是,在後人眼中,鄂爾泰的貢獻被明顯低估。

筆者不提倡封建文化,但拋開封建制度來說,鄂爾泰這種爲了國家利益,敢打敢拼敢幹的精神,值得後世學習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