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張之洞有哪些貢獻?如何能成爲晚清名臣之一?

張之洞有哪些貢獻?如何能成爲晚清名臣之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之洞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縱觀張之洞的一生,始終保持着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以及對教育、實業的發展貫穿他的整個政治生涯,他是當之無愧的晚清第一功臣。

張之洞有哪些貢獻?如何能成爲晚清名臣之一?

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四人中,張之洞年齡最小,也是唯一一個沒有上過戰場、領兵打仗的。從張之洞26歲被慈禧破格提爲探花,賜進士及第開始,他就一直在文官的路線上發展。由於不像李鴻章那樣有上陣殺敵、建功立業的機會,因此張之洞升官的速度相對較慢。李鴻章當年40多歲的時候,已經是直隸總督,封疆大吏。而張之洞43歲時,還只做到司經局的洗馬,一個從五品的“小官”。

作爲一名言官,張之洞是不太好出頭的。因爲言官的職責是“上諫”,這就很容易得罪人,易遭報復。尤其是得罪了領導,更是吃不了兜着走。比如曾國藩曾上疏批評過咸豐,後來被壓制了整整十年,直到咸豐死後才受到重用。但若言官不鍼砭時弊,整天給皇帝唱讚歌的話,又會被別人看作是諂諛之臣,會直接葬送自己的政治前途。即便諫言能做到公正無私、不偏不倚,也會被有些人說成是書生之見。比如李鴻章就非常瞧不起言官,說:

“言官制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亡,即亡於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以出頭角,而國家大事,已爲之阻撓不少。”所以,作爲一名優秀的言官,必須有敏銳的政治嗅覺、良好的全局觀念、高超的話術技巧,才能夠上承聖意,下得民心,從言官職位上脫穎而出,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而無疑,張之洞就是滿足上述條件的一位優秀人才,文章寫得好,人際關係搞得通,還與慈禧太后有知遇之情。所以等到崇厚擅自與俄國簽訂《交收伊犁條約》的消息傳回國內時,張之洞就抓住了這次機會,大撈了一筆政治資本。

張之洞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之前講到,當清政府得知崇厚賣國之舉時,“朝野譁然”。大家紛紛討論應該如何懲治崇厚,以及重新立約。在這一片嘈雜、口水橫飛的喧鬧聲中,張之洞選擇了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房裏,寫了一篇《熟權俄約利害折》,呈給了太后。雖然這份奏摺中,未必全是張之洞一人的觀點,但他總結歸納得好,又寫得極富文采和氣勢,讓慈安和慈禧眼前一亮。於是太后當天就決定單獨召見張之洞,要和他當面探討應對之策。

在與太后的會面中,張之洞力陳十條不可承認《交收伊犁條約》的理由,稱一旦接受,將後患無窮。並對當時朝臣還在爭論的兩個話題給出了自己的意見。

其一,要不要改和議?張之洞說:“……不敢公言改議者,誠恐一經變約,或招釁端,然臣以爲不足懼也。必改此議,不能無事,不改此議,不可爲國。”即便開戰,和議必須改,不然國將不國。

其二,該不該殺崇厚?張之洞又說:“治使臣之罪,即可杜俄人之口。按之萬國公法,既有不準違訓越權之例,復有臣執全權,可否仍在朝廷之條,正與崇厚不遵密函,不請諭旨之罪相合。……故立誅崇厚則計決。”崇厚不但該殺,且必須要殺。殺了崇厚,可以給他安個不遵諭旨的罪名,這樣俄羅斯就不能拿着崇厚的簽名來強迫清朝承認合約的合法性。

其三,張之洞還不忘借面聖的機會,參了在此事上主張妥協的李鴻章一本:“李鴻章高勳重寄,歲糜數百萬金錢以制機器,而養淮軍,正爲今日,若並不能一戰,安用重臣。伏請嚴飭李鴻章,諭以計無中變,責無旁貸。”

張之洞的這篇文章,雖然看起來有不少“憤青”之語,但卻說出了許多人想說而不敢說的心聲。因此第二天,此奏摺一交廷議,便贏得了大部分朝臣的一致贊同。太后還給予了張之洞一個特權,讓他可以隨時進出總理衙門建言獻策。張之洞在這次事件中,可以說給自己打了一波非常成功的廣告。

雖然並未直接因此得到提拔,但卻讓上至太后,下至廷臣,都知道了張之洞的名號,認識了這位正冉冉升起的政壇新星。至此爲止,張之洞距離他晉身封疆大吏,成爲一代名臣的夢想,只差最後一步。1年之後,張之洞的又一份奏摺,終於打動了慈禧太后,爲他衝破了最後的障礙,從此官運亨通。

張之洞有哪些貢獻?如何能成爲晚清名臣之一? 第2張

近代工業種類繁多,爲什麼張之洞主張發展鋼鐵?

晚清的洋務大臣,對於近代中國的工業,有着意義深遠的影響。曾國藩,建了輪船,創建了安慶內軍械所,專門研製武器,又辦了兵工學堂,培養了不少跟工業有關的人才。跟曾國藩犟了一輩子的左宗棠,在收復新疆的時候,辦了蘭州製造局,主要還是生產武器爲主。沈葆楨,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專門生產軍艦。李鴻章,除了創建了北洋海軍,還投入創辦了電報,煤礦、鐵路、紡織等一大批在當時中國聞所未聞的新鮮東西。對近代中國的工業,同樣意義重大。

不過,可以看出,曾國藩、李鴻章他們,主要還是把精力放在研製武器上,認爲那纔是中國不足的地方。而張之洞不一樣,他選擇的道路,主要是以鋼鐵爲主。當然,他也有開辦學堂和紡織工廠,但鋼鐵,纔是張之洞的重中之重。張之洞對鋼鐵,可以稱得上是迷戀得癡狂,簡直就是近代中國的“鋼鐵俠”。他到任湖廣總督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始抓鋼鐵的建設。

過去中國鍊鐵,基本是在鐵匠的小作坊裏完成。當時中國,根本沒有能煉製鋼鐵的工廠。所以,張之洞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創辦一個鋼鐵廠。而且,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鋼鐵廠,必須是中國自己的。但創辦鋼鐵廠,不光中國沒有,整個亞洲,在當時也是首例。沒有人懂得,鋼鐵廠是怎麼煉成的。

新手上路,難免吃虧,張之洞也不例外。首先鋼鐵廠的選址,就不是特別的合理。過去歐洲人選址鋼鐵廠,大多是選在靠近有礦產的地方。像德國的魯爾工業區,本身就是一個優質煤礦的產出地。這樣一來,可以更節省成本。可張之洞選址的時候,卻沒這麼來。他把鋼鐵廠放在了湖北漢陽一帶。這個地方雖然江河便利,可以利用長江航運節省運費。但也有劣勢,那就是周圍的礦產不多,基本都得從外面運過來。一來一回,在運費上,漢陽鐵廠的成本,就得增加不少。

除了選址出現了一些問題外,在購置機器上,也出了問題。當時煉製鋼鐵的機器,都是從英國人那裏買過來的。這些機器有一個特點,不同的礦石,得用不同型號的機器,才能煉製出好鋼鐵。張之洞找英國人購買的時候,英國人跟張之洞提到過這個問題。當時爲了保險起見,英國人建議中國送一些礦石去檢驗,確定購買機器的型號。這樣一來,既不耽誤功夫,而且成本也不高。

可張之洞認爲,中國地大物博,要想找什麼礦石,都可以找到,用不着檢驗。所以大手一揮,讓英國人把他們常用的機器,給中國運一套過來。英國人一看,既然買家同意,自己照做就是。於是,一整套的鍊鋼機器飄洋過海的運到中國。吭哧哐當,一頓安置好了以後。張之洞驕傲的宣佈:開爐。

開爐的同時,問題也跟着來了。漢陽鐵廠,根本不能鍊鋼。一臺臺工業猛獸,現在都成了啞巴。煉出來的鋼鐵,要麼是太脆無法使用,或者乾脆無法成型。而煉製失敗的原因,正是英國人提醒的那樣,中國的礦石,跟機器不匹配。這下就麻煩了。那些機器都是花費鉅額財政才籌建起來的。再想找朝廷拿銀子,難於上青天。

不死心的張之洞,又從其他省份調了礦石試煉,一樣不行。從德國高價買來的礦石,也無法成功。這個局面,讓人沮喪。可張之洞還是不放棄,他懂得鋼鐵的重要性。創辦鋼鐵企業,不是他張之洞一個人的政績工程,而是對將來中國,有重要意義的大事情。將來有一天,中國不僅鐵路需要用鋼鐵,方方面面都離不開它。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購置新機器,重新鍊鋼。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是重置機器這麼鉅額的開支?很難想象,當時的張之洞,內心會有怎樣的焦慮和煎熬。無奈的張之洞,只好從德國跟日本手中,借來購置新機器所需要的金額。漢陽鐵廠得以重新開工,煉製出一批真正的鋼鐵。而對於中國,也有了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鋼鐵企業。

在今天漢陽鐵廠的舊址上,依然有一尊張之洞的塑像。他爲近代中國鋼鐵工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而他的故事,應當被後世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