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餘讀刺客傳,而獨服膺於軹深井裏(聶政)也。其銳身而報知己也,有豫(豫讓)之義;白晝而屠卿相,有鱄(專諸)之勇;皮面自刑,不累骨肉,有曹(曹沫)之智,至於荊軻,力不足以謀無道秦,遂使絕裾而去,自取滅亡。——(清)蒲松齡《聊齋志異》

禮之所及,樂必從之。

西周的禮樂制度,是一種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其目的是爲了維護貴族的世襲制和加強君主的統治,在這套制度下,幾乎所有的行爲法則都有一套固有的標準,並且不可逾越。

當然,這套制度並不是只針對諸侯,平民百姓和奴隸亦受其制約。

就當時而言,維持這套制度的基礎,是奴隸制。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西周的等級制度

當犬戎攻破鎬京之後,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建立東周,此時周王室的權威不斷衰弱,天下諸侯並起,各自爲政,已不再顧及“禮樂”的約束。

隨之而來的就是,禮崩樂壞和奴隸制的逐步瓦解,正如劉向在《戰國策·序》中所記載:及春秋之後,衆賢輔國者既沒,而禮義衰矣。

與此同時,春秋戰國幾百年的動盪,就此拉開了序幕,禮崩樂壞也成爲了春秋戰國的另一代名詞。

雖然周朝的禮無法維持社會統治,但並不是說這套“禮義”在所有人中也徹底崩塌了,至少當時還有一羣“任俠”,他們的重仁義而輕私利,重承諾而輕生死的行爲至今被人們褒揚。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第2張

進一步摧垮周禮的春秋五霸

本篇飛魚就從“聶政刺殺韓傀”說起,淺談春秋戰國禮崩樂壞下尚存的仁俠之義。

既然說到了聶政刺殺韓傀(字,俠累),那麼他成功後爲何先毀容後自殺?其實不想連累家人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他心中有高於生命的行爲準則,且聽飛魚先從嚴仲子說起慢慢道來。

嚴仲子和俠累的恩怨。

說到這,你可能會有疑問,聶政刺殺韓傀和嚴仲子有什麼關係,這是因爲嚴仲子是聶政的“僱主”,那麼嚴仲子和俠累究竟有什麼深仇大恨,非要鬧到你死我活的地位呢?

其實,史書裏他們倆的恩怨並沒有確切的記載,《史記》中也只有寥寥數字:與韓相俠累有卻,但是彆着急,因爲《東周列國志》的作者馮夢龍先生爲我們把這塊空白給填滿了,馮先生是這樣說的,嚴仲子和俠累本是八拜之交,因爲嚴仲子是有錢的商人,就資助俠累坐上了韓國的相國。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第3張

《東周列國志》插畫

但是俠累富貴了之後,卻對嚴仲子閉門不見,後來嚴仲子自己見到了韓侯,等到嚴仲子要被重用的時候,俠累又從中阻撓,這下徹底惹惱了嚴仲子,於是乎,嚴仲子周遊列國,尋求刺客要殺死俠累(《東周列國志》記載:嚴遂聞之大恨,遂去韓,遍遊列國,欲求勇士刺殺俠累,以雪其恨)。

其實這並不符合史實,只是馮老先生杜撰罷了,首先,俠累是韓侯的叔叔,他能當丞相和嚴仲子應該沒有關係,其次,當時商人地位低下,俠累也不會自降身份和嚴仲子結交,那麼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極大的可能是因爲俠累要在韓國推行某項改革,觸及到了大商人嚴仲子的利益,而使其下了殺心。

嚴仲子放長線釣大魚。

嚴仲子爲了尋求刺客周遊列國到了齊國,他發現了一個能擔此大任的人,此人就是聶政,於是嚴仲子就開始了金錢策略,此時正值聶政的母親過壽,嚴仲子也不吝嗇,拿出一百鎰黃金爲其母祝壽(《史記》記載:酒酣,嚴仲子奉黃金百溢,前爲聶政母壽)。

聶政是個有骨氣的人,面對巨金絲毫不爲所動,以家有老母在堂,不敢以身許人的理由拒絕了,但是嚴仲子並不氣餒,等到聶政的姐姐結婚時,嚴仲子又爲其備了體面的嫁妝,此後,有事沒事就去找聶政喝酒聊天。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第4張

聶政刺俠累壁畫

自此,嚴仲子的活動結束了,很久之後,聶政的母親去世了,這次嚴仲子並沒有去找聶政,而他卻主動去找嚴仲子了,並決定報答他的知遇之恩,嚴仲子就把自己的仇人是俠累告訴了聶政,當嚴仲子想要爲其安排助手時,聶政以人多眼雜會泄露機密爲由拒絕了,而孤身一人前去刺殺俠累。

到了韓國,聶政也沒猶豫,直接跑入了韓國相府,上前就刺殺了俠累,俠累身邊的護衛大亂,聶政又殺死十餘人,隨後以劍割面,摳出雙眼,剖腹自盡(《史記》記載:因自皮面決眼,自屠出腸)。

聶政之姐以死傳弟名。

聶政死後,因爲毀容並沒有人認得,韓侯就懸賞千金要爲自己的叔叔報仇,但一無所獲,本以爲事情就這樣會不了了之,但等到人們快要忘卻的時候,卻跑來一個女人前來認屍,抱着屍體哭訴着說,這是我的弟弟聶政。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第5張

戰國俠客

周圍人就對其說,韓侯重金尋其身份,您怎麼還敢來認屍呢,聶政的姐姐就對旁人說,我弟弟割面就是爲了不連累旁人,此等大義,我怎能忍弟弟的賢明被埋沒呢,隨即痛絕命於聶勝身旁,(《史記》記載: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

正如南宋徐鈞詩曰:爲母辭金義且仁,卻甘爲盜忍輕生。若非有姊揚風烈,千古誰知壯士名。

飛魚說:

聶政刺殺俠累成功後爲何先毀容後自殺?不想連累家人只是次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聶政不願因自己的身份而讓嚴仲子受到牽連,當他辭別嚴仲子爲其安排助手時那句:失則語泄,語泄則使韓舉國而與仲子爲仇,就是最好的證明。

從“聶政刺殺韓傀”說起,淺談春秋戰國禮崩樂壞下尚存的仁俠之義,聶政刺殺韓傀,不爲別的,只是爲了報答嚴仲子的知遇之恩,而不惜自己的生命。

禮崩樂壞下的俠義!“聶政刺殺韓傀”之後爲何要毀容自殺? 第6張

遊俠

聶政拒絕嚴仲子的百金厚禮,是仁,其母死後,聶政主動找到嚴仲子要報恩,是信,刺殺成功後,對自己的毀容,生怕連累旁人,是義,報了恩情之後,不願留名,是俠,而蒲松齡對其的高度評價也名副其實(具體評價參見開篇引用之詞)。

禮崩樂壞下的春秋戰國,有此等仁俠之士,足以證明,當一個人心中有堅定的道德尺度的時候,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都不會被左右,爲了堅守這份底線,哪怕用生命作爲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羣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也永遠不會枯竭。

此類人也正如太史公司馬遷爲《遊俠列傳》做序時所言一樣: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信,不背言 ,義者有取焉。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