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漢名臣陸賈有什麼過人之處?爲什麼他會被稱爲極有智略的謀士

西漢名臣陸賈有什麼過人之處?爲什麼他會被稱爲極有智略的謀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本站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西漢名臣陸賈。

首先,陸賈有辦法讓一貫討厭儒生的劉邦跟着他學習他寫的論文。劉邦年輕時是連八品都算不上的芝麻官(管十里以內的亭長),後來成了漢王,打敗項羽,奪得天下。陸賈進入劉邦陣營之後,經常在劉邦面前引用《詩經》《尚書》等經典說事,劉邦歷來就很討厭儒生,對常常談經論道的士人很厭煩,所以,劉邦見陸賈經常引用經典,他便罵道:“本王在馬上得天下,要詩書何用?!”陸賈反駁劉邦說:“漢王馬上得天下,但能在馬上治天下嗎?!”(《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接着,陸賈以淺顯的話語講述了商周和秦朝興亡的歷史事例,向劉邦講解治國行仁義的必要性,讓劉邦知道“坐天下”與“打天下”是不一樣的。劉邦悟性很高,聽後感到有點慚愧,感到陸賈確實比他更瞭解治國的事,於是,劉邦命陸家將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寫出來,供劉邦借鑑。此後,陸賈每寫一篇,劉邦就認真看,大肆稱讚陸賈寫的論文。

西漢名臣陸賈有什麼過人之處?爲什麼他會被稱爲極有智略的謀士

其次,陸賈很有思想智慧,他是漢代第一位力倡以儒學治國的思想家。陸賈不但瞭解歷史,而且,他也很瞭解漢朝立國之初的現實狀況,知道漢初特定的時代的政治思想需要,他以儒家爲本,兼融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提出了很精闢的“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爲而治”的治國思想方略,爲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奠定了一個基本的思想格調。

再次,在劉邦死後,呂后掌權的險惡政治局勢中,陸家能明智地急流勇退。陸賈不僅是思想家,他還是很務實的政治家,劉邦去世後,惠帝劉盈仁善懦弱,呂后專權,而丞相蕭何也比較順從呂后,呂后封呂姓諸人爲王,朝臣難有所作爲,陸賈自知難於諫說呂后改變政治態度,而且,有韓信、彭越等的悲慘實例爲鑑,朝廷政治環境險惡,於是,他便“三十六計走爲上計”,稱病辭官,在好畤安家落戶。

西漢名臣陸賈有什麼過人之處?爲什麼他會被稱爲極有智略的謀士 第2張

最後,陸賈在家居時也很有智慧。他變賣了出使南越時所得的財物,將得到的千金平均分給他的五個兒子,讓他們各自去謀生。而陸賈則坐着華貴車輛,帶着十個舞樂侍從和一口價值百金的寶劍,輪流到五個兒子家裏居住,每個兒子家住十天。他事先說明,將來他死在哪個兒子家裏,那個兒子便能得到他隨身物品。這讓兒子們能各有自己獨立的生活,又讓兒子們對他依然很敬重,避免老而無依的困境出現。

陸賈是漢初時楚國人,他在楚漢相爭之時進入劉邦陣營,並以幕僚的身份追隨劉邦,陸賈博學善辯,有儒家的學識,又有縱橫家的辯才,他常爲劉邦出主意,劉邦很能聽進去;此外,他了解當時的政治軍事大局,有縱橫捭闔思想,他常代表劉邦出使各路諸侯,成功遊說,因而,他深得劉邦賞識,他在漢營中被認爲是最善變的謀士。

在劉邦陣營中,有四位傑出的謀士,張良、陳平、陸賈和酈食其,陸賈位排第三。陸賈與其他三位謀士皆是傑出文臣,以謀略智慧輔佐劉邦,但陸賈的智謀輔助方式與張良、陳平是不一樣的,張良主要從戰略思想上爲劉邦出謀劃策,多用“陽謀”;陳平主要從實用策略上幫助劉邦設“詭計”,多用“陰謀”;而陸賈與酈食其倒有點像,重視縱橫捭闔,只是,酈食其用謀時理想化的成分比較多,不善於避險境,而陸賈除了捭闔思想和善辯才能,還有儒學的學識底蘊,比酈食其現實穩重,懂得趨利避害。酈食其死於當說客的時候,而陸賈卻能急流勇退。

陸賈對劉邦的輔佐,主要表現在從外交策略和治國理論上去謀劃和實施的,他是劉邦集團的傑出思想家和出色的外交家。有幾個重要的事例表明陸賈作爲謀略家,對漢朝的貢獻是很大的,陸賈不愧爲劉邦最傑出的謀士之一。

西漢名臣陸賈有什麼過人之處?爲什麼他會被稱爲極有智略的謀士 第3張

誅滅呂氏後,文帝即位,他立即通告諸侯和四方邊境之國,廣施盛德,可是,此時南越人趙佗趁機自封爲“南越武帝”。於是,漢文帝派人修復了趙佗先人在真定的墳墓,增設守墓之人,並按時祭祀,並厚待趙佗在中原的兄弟,想通過示好與南越和好。文帝想派人當使者出使南越,陳平等朝臣舉薦陸賈,文帝同意。於是,陸賈再次出使南越,他見到趙佗後,立即宣示了文帝詔書(即《賜南粵王趙佗書》),並解釋了文帝爲南越人所做的優待的事,解釋問題的和好政策,陳述厲害關係,在陸賈的說服下,趙佗表示願意放棄帝號,取消所有僭越禮儀,永爲漢朝藩臣,降地位如同諸侯。陸賈不辱使命,回朝稟報,文帝非常高興。前後17年間,陸賈兩下番禺,爲保證邊區的穩定,維護漢王朝的統一作出貢獻。據說陸賈死後就葬於番禺,有一個“大夫山”,就是爲紀念陸賈而命名的。

其實,陸賈不僅在官場遊刃有餘,而且,更重要的在於,他能融合儒道的政治哲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漢初的統治高層,使劉邦能吸取秦王朝失敗的經驗教訓,罕用刑罰,講究仁義,崇儉尚靜,啓發劉邦之後文帝、景帝、蕭何、曹參採用無爲而治的治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