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文公的稱霸原因:晉文公如何成爲春秋五霸?

晉文公的稱霸原因:晉文公如何成爲春秋五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晉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他使晉國成爲霸主,是經歷了一番艱難曲折的歷程的,開始,他受到父親的寵妃驪姬的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許多國家流浪,經歷了19年的磨難,增長了見識,積累了經驗,開闊了眼界,更重要的是磨鍊了他的性格。公元前636年,由於晉國發生內亂,沒有了國君,重耳結束了在外國流亡的生活,在秦國的護送下回到了晉國,當了國君,這就是晉文公。

晉文公回國後,雄心勃勃,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開始訓練他的百姓。兩年以後,晉文公認爲差不多了,便準備用他的百姓稱霸諸侯。子犯曾經跟他在外流浪,是一個十分有見識的人,他勸阻說:“百姓雖經過訓練,但還不懂得什麼是義,還沒能各安其位,不能用。”晉文公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他便想辦法讓百姓懂得義。

正在這時,周朝發生了“昭叔之難”。昭叔是周惠王的兒子,他的母親是惠後,昭叔還有個哥哥,是太子,即後來的周襄王。惠王想立昭叔爲太子,但還沒來得及便死亡,昭叔便逃到齊國。襄王即位後,將昭叔接回來。然而昭叔回國後,又與襄王的王后亂搞。襄王知道後,便將王后廢掉。這下觸怒了王后的孃家,他們派兵討伐周朝,周襄王便逃到了鄭國。周朝在當時名義上還是各諸侯國的宗主國,雖然有名無實,但各諸侯國畢竟還得尊重它。

於是晉文公決定幫助周襄王返回周朝,其主要的目的是用此事教育晉國的百姓,讓他們懂得什麼是義。他派出左右兩軍,右軍攻殺昭叔,左軍往鄭國迎接周襄王返國。周襄王爲表彰晉文公的功勞,待之以殊禮。晉文公推辭說:“這是臣下分內之事。”晉文公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他的百姓,對上盡忠就是義。他的這一舉動對他自己的聲譽產生了很好的影響,使得百姓願意向他盡忠。

他在幫助襄王返國後,又回國致力於造福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他認爲這回可以役用百姓了。不料,子犯又出來阻攔,他說:“百姓雖然懂得了義,但還不知道信是怎麼回事,還不能使用。”

晉文公的稱霸原因:晉文公如何成爲春秋五霸?

於是,晉文公又想方設法讓百姓懂得信。他率領軍隊攻打原國,命令士兵們攜帶3天口糧。軍隊圍困原國整整3天,士兵們攜帶3天的糧食全部吃完了,而原國還未投降。晉文公就下令退兵。正當晉國剛退兵時,派出的間諜從城裏出來報告說:“原國已經支持不住,準備投降。”晉文公說:“初帶3天軍糧,就是準備攻打3天,如今已下令退兵,就應該說話算數。如果不退兵,即使攻下了原國,也不能取信於人,如果沒有了信用,百姓也就失去庇護。得失相比哪個多呢?”晉文公故意利用打原國來教育百姓,讓他們知道什麼是信,以此來樹立自己的威。結果,國內民風大變,凡事以信爲本,做買賣不求暴利,不貪不騙,民皆信實。

做到了這些後,晉文公又問子犯:“這回行了吧?”子犯回答:“還不行。百姓雖知信、義,還不知道什麼是禮,還沒有養成恭敬的習慣。”

於是,晉文公又讓百姓在知禮方面做出了努力。他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每個環節都依照軍禮執行,使百姓看到了什麼是禮儀。又設立專門執行社會秩序的官員來規定百官的等級職責,使百姓知道對什麼官行什麼禮。不僅如此,人們還知道了根據禮來判斷一件事的是非曲直。這一次,晉文公沒有去問子犯,子犯卻主動地找到晉文公,說:“民力可用矣!民心可用矣!”於是,晉文公開始伐曹國,攻衛國,取得齊國之地,解救宋國之圍,大敗楚軍於城濮,遂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孔子在《論語》中講過,“去兵、去食、不去禮”,足以見禮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對一個國家政治的重要性。晉文公稱王春秋五霸之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以義、信、禮治民治國。義是治民治國的基本原則;信則是保證政令暢通的根本原則;而禮則是建立社會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爲方式。三者結合爲一體,就會無往而不勝。晉文公治國治民的經驗,不僅對於現在,即使是對於將來,也必然有重要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