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隋朝名將賀若弼滅陳後被處置原因:不聽統一號令

隋朝名將賀若弼滅陳後被處置原因:不聽統一號令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皇六年(586)閏八月,十八歲的晉王楊廣應召入朝。十月,被任命爲雍州牧、內史令。雍州即京兆郡,因而入主國都長安行政,並理朝政近兩年。此間,隋文帝曾“幸晉王第”。開皇八年(588)十月,以晉王楊廣爲尚書令。同月部署了八路伐陳的兵力,晉王被任命爲隋軍統帥。

隋朝名將賀若弼滅陳後被處置原因:不聽統一號令

網絡配圖

  既然皇帝不親征,太子作爲國本留居京師不宜遠出,次子楊廣、將成年的親王便自然是統帥的當然人選。這次意義重大的統一戰爭,給了他第一次在歷史舞臺上建功立業、嶄露頭角的寶貴機會。平陳一役,隋廷蓄謀已久。隋朝繼承北周時,已與陳國隔江對峙。隋文帝開皇元年(581)二月在任命晉王楊廣爲幷州總管後,三月即又任命賀若弼爲吳州總管,韓擒虎爲廬州總管,分別在江北的廣陵(治今江蘇揚州)、廬州(治今安徽合肥),從東北、西北兩個方向虎視建康(今江蘇南京)的陳政權,準備實現其“併吞江南之志”。開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詔伐陳,斥責陳後主陳叔寶“一入後庭,數旬不出”,“荒於酒色,不恤政事”。十月,楊廣受命任淮南行臺尚書令。他和秦王楊俊、清河公楊素併爲行軍元帥,但九十總管、五十一萬八千大軍“皆受晉王節度”。十一月餞行、誓師後,在“東接滄海,西拒巴蜀,旌旗舟楫,橫亙數千裏”的長江沿線出擊。楊廣這時向陳尚書令江總髮出《遺陳尚書江總檄》。這篇他署名的文件,論述了中國治亂紛爭終歸一統的歷史大勢,交代了“惟廢僞主”,百官歸命可以“身保榮貴”的政策。

這時陳廷君臣深深迷信着長江天塹和金陵王氣,對大軍壓境還滿不在乎。後主同他的文人狎客們依舊“奉伎縱酒,作詩不輟”。平陳前,隋文帝使高問方略於李德林,以授晉王。實際隋軍在長江全線發動攻勢的戰略,是根據崔仲方的建議制定的。戰役首先由楊素和楊俊在中游打響,消滅或牽制住上方的陳軍,使之不能聲援下游陳軍。

  接着在開皇九年(589)正月一日,趁陳軍沉浸在元日酒宴之機,隋軍在長江下游發起總攻。賀若弼自廣陵渡江攻佔京口(今江蘇鎮江),韓擒虎自橫江(今安徽和縣東南)渡江襲取採石(在今安徽當塗境),迅速向建康合圍。

隋朝名將賀若弼滅陳後被處置原因:不聽統一號令 第2張

網絡配圖

   渡江後一週,賀若弼就進據建康東門外的鐘山,韓擒虎也進到西南城郊白鷺洲附近的新林。總攻開始時,楊廣親率大軍屯建康正北方向的六合鎮桃葉山(在今江蘇六合東南瓜埠)。陳廷遣南豫州刺史樊猛與左衛將軍蔣元遜,將青龍艦八十艘巡弋於白下以御六合兵,防守今南京城北金川門下築有白下城的濱江要地。賀若弼、韓擒虎兩軍渡江時,楊廣也派行軍總管宇文述率三萬兵由桃葉山渡江,奪取了石頭山(在今江蘇江寧西北)。而後遣總管杜彥與韓擒虎合軍,步騎二萬屯於新林。楊廣並將合圍建康城的消息報告皇帝。隋文帝聞訊大喜,宴賜羣臣以示慶祝。正月二十日,舉棋不定的陳後主忽然倉促決定出擊,十餘萬陳軍在城東排出二十里長蛇陣與隋軍決戰。隋軍大勝,當天佔領建康,俘獲了陳叔寶。當時他藏身在景陽井中,開始隋軍怎麼喊他也不應,待井上揚言要落石,下面才驚叫起來,軍士放下繩去,往上拽時感到特別沉重,原來陳叔寶將自己與寵妃張麗華、孔貴嬪捆在一起,一道上來了。隋文帝聽到這故事時,驚奇不已。兩天後,晉王入據臺城,將陳後主關押在東宮,斬施文慶、沈客卿、陽慧朗、徐析、史暨慧等“五佞”於石闕下,以謝三吳。

此役隋軍紀律嚴明。賀若弼渡江後,“軍令嚴肅,秋毫不犯,有軍士於民間沽酒者,弼立斬之”。戰後楊廣又立即處置一些將領的違紀行爲,首當其衝的,卻是這位名將。

隋朝名將賀若弼滅陳後被處置原因:不聽統一號令 第3張

網絡配圖

   因決戰時,賀若弼不等統一號令,便擅自以本部八千兵出擊,攻陳軍十萬兵的長蛇陣。初戰失利,死二百七十二人,雖後來擊孔範部得手,轉敗爲勝,但先期決戰,違軍令,楊廣將他收以屬吏,關押待審。隋文帝驛傳詔令楊廣,非但不加罪,還賜物萬段,褒美賞功。還有一個王頒,是被陳高祖襲殺的王僧辯之子,私自夜發陳高祖陵,焚骨取灰,投水而飲之,報了殺父之仇。事後自縛,向楊廣請罪。楊廣報告了皇帝,心境極好的隋文帝命赦而不問。建康平後,晉王命陳叔寶手書招上江諸將,派降將樊毅持書去找守江夏(治今武漢市武昌)的陳水軍都督周羅,派陳荊州刺史陳慧紀之子陳正業去公安找其父。當時陳慧紀率將士三萬、樓船千餘艘,正準備入援建康。楊廣招降此二人的計劃成功,上江皆平。嶺南一時還在高涼郡(治安寧,今廣西陽江西)太夫人洗氏等控制下,晉王又命陳叔寶致書夫人,諭以國亡,使之歸隋。嶺南諸州亦定。於是陳國皆平,共得州三十,郡一百,縣四百。自西晉末以來分裂近三百年的南方,終於又與北方歸爲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