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疑雲:禪讓制這樣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願嗎?

歷史疑雲:禪讓制這樣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願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哉!堯之爲君也。巍巍乎,唯天爲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咱就別去管這段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了,反正這是孔子推崇堯的話。孔子是聖人,聖人推崇的聖人,當然要用盡世界上最好最好的語言了。

“帝堯者,放勳。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雲。富而不驕,貴而不舒。”這是司馬遷的《史記》中對堯的記載,評價之高,無出其右者。

堯“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又說他爲人簡樸,吃粗米飯,喝野菜湯。”這是民間資料中,對堯的描述。可見堯是如何的德高望重了,帝堯傾心於人民,人民自然要愛戴帝堯了。

從這些評價來看,堯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君主,堯的時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毛主席他老人家當年寫詩的時候,就高興地歌頌中國人民“六億神州盡舜堯”。?其實,堯之所以成爲聖人,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愛戴和頌揚,並不是因爲他有什麼“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偉大功績,而是因爲他在君主的寶座上坐得好好的,人還沒死,就讓給了舜,中國人稱之爲禪讓。在他老人家的影響之下,蕭規曹隨,舜接下來把皇位讓給了禹。可恨的是禹沒有把堯的禪讓制度發揚光大,把帝位當成自個家的,厚顏無恥地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啓。從此,好端端的一個大中國便進入了長如暗夜的奴隸社會。這一點,很多有識之士都曾進行過激烈的批評指責,那架勢就好像中國幾千年封建專制的建立,禹是罪魁禍首一般;就好像禪讓制度如果不被破壞,我們今天一定會生活在既快樂又民主的王國裏似的。

禪讓制度真的就那麼好嗎?我看不一定。拿堯來說吧,堯把帝位讓給了舜,並不是由老百姓來認定,還不是如同他家的一樣,由堯一個人說了算,想給誰便給誰。選拔接班人這樣的大事,如果靠一個人來定,遲早有走眼的時候。

歷史疑雲:禪讓制這樣的交接真的是心甘情願嗎?

也許人們會說,堯在選拔接班人的問題上,還是有一套嚴格的考覈制度的。錯了,表面上看,堯對舜考覈了3年,覺得可以了,接着又攝政輔佐20年。就是說,這20年中舜雖然名義上是君主了,但說了算的卻還是堯。而且,在這23年中,決定舜命運的不是你和我,更不是老百姓,而是堯一個人。就是說,舜能否順利過渡到君主位置上,那要看堯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堯是聖人,說話句句是真理,舜只有順從的份,只有按最高指示辦的份,德將如何印證?才又如何發揮?所以,堯對舜的考察,既不是考察他的德,也不是考察他的才,無非就是看他聽話不聽話罷了。那麼,除非舜不想當這個君主,只要想,不惟堯之命是從行嗎?不夾着尾巴做人行嗎?不千方百計討他老人家喜歡行嗎?沒有點耐心行嗎?所以呀,別以爲禪讓就好得不得了,聖人治國,這條路走不通。許多人之所以把禪讓制度描繪得那麼好,其實是心懷僥倖,萬一哪位帝王有那麼一天突然糊塗了,也開始禪讓起來,或許還能把皇位傳給他呢,太天真了。

其實,堯是一個貪戀權位的人,他輕易是不會禪讓的,他也在搞終身制。據史料記載,堯在君主的位子上一干就是70年,想想看,美國曆史上最好的總統也就幹10多年,後來憲法規定不許超過兩屆了。用我們的眼光看,只要他有本事,只要大家擁護,他就一直幹下去唄。不行,老是一個人幹,弊端大得很。想想看,老是一個人說了算,一旦決策失誤,誰來糾正?一旦此人變壞,誰來查辦?沒有監督機制,沒有權力制衡,這樣的禪讓就是破壞了又有何惜呢?所以,堯在這70年裏,一個人說了算,不知犯了多少錯誤,幹了多少壞事,只是別人不敢說罷了。後來堯雖然被迫退居二線,但還是凌駕於舜之上,攝政20年,等舜真正可以獨立主政的時候已經是“廉頗老矣”。

人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其實人即便就是聖賢了,也概莫能外。所以,自堯以降,中國出的聖人還少嗎?可是老 百姓又怎麼樣,還不是如元人張養浩所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此而已。即便是堯舜二聖,又能聖到哪裏?所以中國最權威的辭書《辭海》中對堯進行了這樣的評價,書中說“堯到了晚年,德衰,爲舜所囚,其位爲舜所奪。”這話你們信不信?總不會是空穴來風吧?還有舜,《辭海》中說是“舜爲禹所放逐,死在南方的蒼梧。”爲什麼把他放逐,總該事出有因吧?如果他們的禪讓是真心的,這一切,還會發生嗎?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卻不是人民寫成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歷史,有時並不是歷史的本身。那麼,關於堯的評價,關於堯的禪讓,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