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揭祕三國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揭祕三國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高順

高順是東漢末年,呂布帳下的一名中郎將。據歷史的記載高順爲人清白有威嚴,從不喜愛飲酒,他所統率的部隊也是非常精銳,有一個稱號叫做“陷陣營”。還曾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在曹操擊打敗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

揭祕三國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高順人物圖

高順曾跟隨着呂布四處打仗,帶領了將近七百餘人,但是號稱有千人,可見將士多麼的勇猛。他們的鎧甲兵器都很精練的擺放,且很是齊整,他們嚴守軍紀,戰鬥時也是相當勇猛,他每次在攻打地方陣營的時候總是能夠很快速的將敵方陣營打敗,每次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所以高順率領這部隊纔會有“陷陣營”之稱號。

在公元196年時期,呂布的下屬郝萌在袁術的慫恿下準備發動叛亂,率兵部隊攻打呂布治所下邳,由於城池防守堅固根本就沒有那沒法攻進去,因此呂布還不知道造反的是誰,於是帶領着家眷向高順營寨逃去,在路途中偶然得知是自己的手下郝萌在造反,高順於是就帶領着將領將郝萌殺死,趁着天亮就回到了自己的軍營中。在公元198年九月的時候,曹操打敗了呂布,將高順、呂布等人生擒。高順被擒後拒絕投降於曹操,於是全程保持默然不說話,之後呂布、陳宮、高順先後被斬首之後被送到許昌,三人的首級被掛在在許昌城門前示衆,然後將其厚葬。

曹操爲何殺高順留張遼

歷史上的人物高順是個能征善戰的大將,他所統領的“陷陣營”隊伍十分兇悍無比,所向無敵。他的威猛、勇敢並不比張遼差,兩個人也都是忠義之士。可是在當二人被敵軍俘後,曹操過來救他們,可誰知曹操留下了張遼,卻殺了高順呢?這樣的結果令很多人都表示疑惑。

揭祕三國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第2張

高順圖

當時的高順實際是並沒有“破口大罵”,死不投降,只是不說話而已。對於他的默然不語,在他人眼裏就是有點投降的意思。反過來想想,既然他有投降的意願,那麼曹操爲什麼還要殺掉他呢?

一、首先高順作爲“陷陣營”的領導人,在與曹軍的作戰中肯定給曹軍造成過很大的傷亡,曹軍中的將士肯定是對他恨之入骨,如果不殺掉他,難免以後也會傷害了自己將士的心!若曹操此時就將高順放了勢必有不少人不甘心,也會對曹操自己產生怨念,在以後的戰事中就會出現不合的現象。所以曹操就必須將高順殺了,來平“軍”憤,讓將士們泄憤解恨,對穩定軍心、激勵將士是很有利的。

二、其次,對被俘的敵方將領,有殺有留,才能夠讓沒被殺掉的忠實於自己。纔會有敬畏之心,纔會感恩戴德!曹操愛大將,都殺了捨不得,但是一個不殺,那麼留下來的這些降將就會沒有恐懼感,沒有幸運感,自然也不會感恩戴德,還會心生傲慢,忠誠度也會下降。另外,張遼不像高順那樣對他們有太大的危害,留下他也不會使自己的將士們心裏不平衡。

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作爲一代將軍,馳騁戰場,因此他也只能在戰場上才能顯示出他的英勇和計謀。雖然對呂布屢進忠言,但是在呂布心裏雖然知道他對自己是忠誠的,但要真正做起事情來還是有所欠缺的。

揭祕三國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第3張

高順畫像

曾經高順也曾常常規勸呂布說:“凡家破亡國的人,不是因爲他沒有忠臣明智的部下,而是擔心他們不被重用啊。將軍做事情,不肯慎重考慮,所以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必要的失誤,不論說話還是做事都會有一些小差錯。失誤的事情發生一次就好了何必要發生多次呢?”雖然呂布知道高順是忠心自己的,可是呂布並沒有因此而重用高順。

後來由於呂布的手下郝萌密謀造反,使得呂布與高順之間的距離變得更加越來越遠,呂布還憑藉着和魏續有外內的關係,將高順所領導的陷陣營士兵全部權利給了魏續,直到當要上戰場的時候,才還給高順統領的陷陣營部隊與交還兵符,就是這樣,高順也從來沒有對他有任何恨意。

後來在呂布準備要親自率領將士征伐臧霸,高順見他如此衝動於是又勸道,說:“將軍親自要去斬殺董卓,威震四方,聲名遠揚,遠近周邊的人民都很害怕您,想要什麼東西不能得到,而要親自去要錢財呢?如果失敗了得不到,豈不有損害了您的威名啊?”呂布裝作聽不見的樣子。下定決心要去征討,而對方臧霸害怕呂布武力似的劫掠凌虐,於是他堅守城池,使得呂布不能攻克,最後無功而返。直至很久以後臧霸才又和呂布和好了。

高順字什麼

閱讀過不少關於三國的文章,都提到高順無字。而歷史上也沒有相關的記載,在《三國志》中沒有高順的傳記,僅在武帝紀、先主傳及呂布傳中有所提及,裴松之注引的《英雄記》中稍微詳細一點,但也沒有提到他的字。而有些穿越小說,則給高順加上字,比較靠譜的,是“一統三國”裏的字伯平,其中還多次提到“互遜”。

揭祕三國呂布爲何不敢用高順 第4張

三國高順

對於三國中很多的人物都是沒有記載關於他的字,這些人大多數主要是被曹操消滅的諸侯的屬下,比方說袁紹、袁術、呂布等的手下,呂布手下名人還是少的,袁紹手下的那些謀士都沒記載其字。

如果以小說中“互遜”的觀點來說,“順”這個字可以取字“從”、“遜”、“達”等等,“平”其實並不妥。而達字就很有意思了,如果“達”這個字前再加上表排行的“孟、伯、仲、叔、季”這些,那麼可能就是伯達、仲達,可是三國裏最有名的仲達,就是司馬懿。他的兄弟司馬郎字伯達、弟司馬孚字叔達,兄弟八人都是具有才名,人們都稱之爲“八達”。因此可知,這幾個排行都已經排滿了。後來在晉朝建立後,司馬懿追爲晉宣帝、司馬孚也被封爲王。

況且,古人諱名不諱字,稱字是爲了表達尊敬之意。如果兩人同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本《三國志》成書於晉,也許爲了避諱司馬家各位先人的字,因此沒有記錄高順的字,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綜是所述,高順有可能無字,但也有可能字是“某達”,若進一步猜想,很可能就字“仲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