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柳如是(1618~1664),明清易代之際著名歌妓與才女。本名楊愛、楊影憐,後改名柳隱;因讀宋朝辛棄疾《賀新郎》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句,故自號如是;又稱“河東君”、“蘼蕪君”。浙江嘉興(一說江蘇吳江)人。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被列爲南京“秦淮八豔”(另有陳圓圓、顧橫波、卞玉京、寇白門、馬湘蘭、李香君與董小宛)大姐。

錢謙益(1582~1664),明末清初詩壇盟主之一。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學者稱虞山先生,江蘇常熟人。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東林黨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明朝滅亡後,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謙益依附之,爲禮部尚書。後降清,仍爲禮部侍郎。但很快就告病歸鄉,與反清勢力保持聯繫。晚年之作多抒發反對清朝、恢復故國的心願。乾隆時,他的詩文集遭到禁燬。

秦淮河畔佳麗之首

柳如是的一生,是轟轟烈烈的一生!柳如是一生的精彩,讓現代的新新人類女郎都自嘆弗如!她若是活在當代,必是一名走在潮流最尖端的最時尚、最前衛的美女作家。

在“秦淮八豔”中,柳如是當推爲大姐大!

在“秦淮八豔”中,最能審時度勢、最理智最清醒的女人是她;最敢愛敢恨、最放蕩最剛烈的也是她。她是冰與炭同爐,是理智與情感強烈衝突、卻永遠也無法調解的悲劇性人物。在這方面,她的性格跟《紅樓夢》裏的尤三姐非常相似。

柳如是聰慧好學,但由於家貧,幼年就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爲養女。在徐的教養下,柳如是不但出落得嬌媚絕色,長袖善舞,而且在音律、繪畫、書法、詩詞方面也負盛名。有人認爲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評論她的畫“嫺熟簡約,清麗有致”;讚賞她的書法“鐵腕懷銀鉤,曾將妙蹤收”。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等與尺牘。

明崇禎四年辛未柳如是14歲時,被吳江故相周道登買於勾欄。最初爲周府老婦人侍婢,因其善解人意,深得周老夫人歡心。後被周道登強索爲侍妾。不及1年,由於周府羣妾謠諑蜚語加害柳如是,幾被處死,因周老夫人阻攔,將其逐出周府,再賣於娼家。可謂一生顛沛流離,曲折多難。

柳如是個性堅強,爲人正直,有着強烈的愛國民族氣節。在明王朝面臨危難之際,她盡全力資助和慰勞抗清義軍,爲反清將士吶喊助威。她喜歡穿着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電影柳如是劇照

由於柳如是氣質高雅,才色並茂,當時有不少公子文人大獻殷勤,紛紛求婚。她雖然身處青樓,擇婿的要求卻很高,許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只與他們保持着普通朋友的友誼。直到16歲時,她才真心喜歡上了松江舉人、當時已經是復社領袖的民族英雄、一代俊傑陳子龍,兩人情投意合,過了一段男歡女愛的甜蜜生活。可不幸的是,陳子龍在抗清起義中戰敗而死,爲國捐軀,早早結束了這段美好的婚姻。

      嫁給可做自己父親的人

柳如是嫁給文壇泰斗錢謙益時,才24歲,而錢謙益的年齡可以當她的父親,典型的老牛吃嫩草。但可以相信,她必然是經過理智的思考後做出的最明智選擇。

24歲在現代社會是花一樣美麗的年齡,在那個時代卻是大齡了。柳如是深知“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落得一包膿”的妓女生活終非長久之計,從良方爲正途。但像她這類女子,要找個什麼樣的男人,卻得費心思了。

元代名劇《救風塵》中的妓女趙盼兒唱道:“她都每揀來揀去百千回,待嫁一個老實的,又怕盡世兒難成對;待嫁一個聰俊的,又怕半咱輕拋棄。”這幾句曲詞正是柳如是的心聲。

相貌美豔、思想大膽,而且又是長年生活、工作在紅燈區的柳如是,並非沒有異性朋友。嫁給錢謙益之前,她便曾與幾位風流俊俏、才華橫溢的男子有過親密的戀愛關係。她的情人大多是江南正義人士,張溥、宋徵輿、陳子龍便是其中代表。由陳子龍的行爲,也可以看出柳如是的政治傾向,證明她絕非一位相貌美麗卻頭腦簡單的女子;她是女人中的精品,甚至是極品。

在風月場所打滾多年的柳如是,深知男人的不可靠。她以前那幾位風流俊俏的情人,不是死了就是分手。她既然曾經轟轟烈烈地愛過,也就知足了。嫁給年長的錢謙益,實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情:首先,錢謙益是文壇泰斗,可以與她詩詞唱和;其次,錢謙益年齡比她大得多,勢必非常疼她,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再次,錢謙益地位顯赫,柳雖爲名妓,但畢竟是個“妓”,她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一定要找位有權力、有地位的男人做依靠。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第2張

錢謙益是常熟著名才子。早在明朝晚期就已馳名文壇,家中府第連雲,肥田千頃,奴婢過百,財力雄厚。

在古代,女人的命運往往跟男人結合起來,夫貴妻榮,是不少女子夢寐以求的。而明末清初那幾位名妓,也確實因爲丈夫位高權重而有機會在青史上搏擊個留名的殊榮。還有一點,即錢謙益與她的政治思想志同道合。

既然兩人情投意合,其它還有什麼可顧忌的?面對柳如是的一片癡情,錢謙益無法再猶豫退縮。終於在1642年一個陽光明媚的夏天,柳如是正式被一頂花轎擡進了錢府朱門。

緣於兩年前的一見鍾情

明崇禎十三年,原禮部侍郎錢謙益削籍歸鄉已經兩度春秋。這年冬天奇冷,他所居住的“半野堂”門前也特別冷清,好久不曾有友人來訪了。世態炎涼,今非昔比,門前冷落,少有來客。

一個冬日淡淡的午後,錢謙益坐在書房中打盹,忽聽得家人傳報:“有客人來訪!”不一會兒,拜帖就送到了書桌上。

錢謙益來了精神,拿過拜帖一看,上面寫着:“晚生柳儒士叩拜錢學士。”

“柳儒士?”他心裏起了疑問,這名字似乎未從曾聽說過,是誰呢?

也許是慕名前來造訪的無名晚輩吧,這種人錢謙益接待過不少。如今反正閒居無事,有個人聊聊也好,於是他讓家人有請來客。

待錢謙益慢條斯理地踱進客廳,來客已站在屋裏翹首欣賞牆上的字畫了。聽到腳步聲,來客連忙轉過身來,朝錢謙益深深一輯,恭恭敬敬地稱禮道:“晚生見過錢老先生,冒昧造訪還望見諒!”

錢謙益打量着來客,見“他”一身蘭緞儒衫,青巾束髮,一副典型的富家書生打扮,舉止雖有板有眼,身材卻異常嬌小,似乎缺少一種男子的陽剛之氣。再瞧面貌,明眸生輝,鼻挺嘴秀,皮膚白嫩,清秀有餘而剛健不足。看着看着,錢謙益猛覺得有幾分面熟,可搜索枯腸,始終想不起是在哪裏見過。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第3張

來客看着錢謙益若有所思的神態,不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意,似乎猜中了主人在想什麼。“他”也不去打斷他,只是輕悠悠地吟出一首詩:

草衣家住斷橋東,好句清如湖上風;

近日西冷誇柳隱,桃花得氣美人中。

“真沒想到啊!柳姑娘光臨寒舍,有失遠迎,得罪!得罪!”錢謙益大聲朗笑,雙手抱拳,熱情地請所謂的“柳姑娘”落了座,又忙着命侍婢上茶奉酒,說是要爲她驅寒消疲。

這個女扮男裝的“柳姑娘”是誰呢,竟如此驚動名重一方的錢謙益?原來她就是柳如是。

說起柳如是與錢謙益的交情,那還是兩年前的事。

那是崇禎十一年初冬,供職京師的江左才士錢謙益,本已高居禮部侍郎之職,眼看又要提升,卻因賄賂上司之事被揭露,不但受了廷杖之責,而且免去了官職,被迫返回原籍常熟。

那時他已57歲高齡,猝遭鉅變,心境黯淡悲涼,一路透迤南歸。途經杭州時,順便前往西湖上盪舟閒遊,排遣愁懷,疲倦時便落腳在杭州名妓草衣道人家中。當時恰逢柳如是也客居杭州,是草衣道人門上的常客,那天正巧將一首遊湖時即興作的小詩擱在草衣道人的客廳裏。錢謙益無意中發現了那幀詩箋,拿過來輕聲誦讀:

垂楊小宛繡簾東,鶯花殘枝蝶趁風;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氣美人中。

好清麗別緻的詩句!詩詞大家錢謙益不由得擊節稱讚。善解人意的草衣道人看在眼中,心領神會,湊過來道:“明日何不請來柳姑娘一同遊湖?”錢謙益自然求之不得。

第二天,一隻畫舫果然載着三個人悠悠盪盪於西子湖上。一見到柳如是,錢謙益立即生出一份憐愛之情。這姑娘長得嬌小玲瓏,一雙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嵌在俊秀的臉蛋上,顯得分外動人。這般小巧的可人兒,腹內竟藏着錦繡詩情,着實令人感嘆。

柳如是是個性格開朗的姑娘,雖與鼎鼎有名的錢謙益初次相見,卻毫無拘束之態,談詩論景,隨心所欲。那活潑可愛的神情,使錢謙益暫時忘卻了心中的悒鬱,感覺自己也變得年輕起來,一時興起,竟一口氣吟了16首絕句,以表示對伊人的傾慕之情。柳如是吟來喚起他記憶的,就是其中一首。

西湖一別,錢謙益萬萬沒想到,這姑娘還會跑到常熟來看自己;女扮男裝而至,又給了他一分額外的驚喜。一番寒暄問候後,錢謙益留柳如是在“半野堂”住上一段時間。柳如是欣然應允。似乎她就是抱着這個打算來的。

於是,寂靜的“半野堂”中,盪漾起了一老一少一對忘年之交的笑聲。他們一同踏雪賞梅、寒舟垂釣,相處得竟是那麼和諧。

錢謙益雖然丟了官職,但銀子還是有的。爲感謝柳如是的相慰之情,錢謙益命人在附近的紅豆山莊中爲她特築一樓,他親臨現場督工。僅以10天時間,一座精美典雅的小樓就建成了。錢謙益根據《金剛經》中“如是我聞”之句,將小樓命名爲“我聞室”,以暗合柳如是的名字。小樓落成之日,他還特寫詩抒懷:

清樽細雨不知愁,鶴引遙空鳳下樓;

紅燭恍如花月夜,綠窗還似木蘭舟。

曲中楊柳齊舒眼,詩裏芙蓉亦並頭;

今夕梅魂共誰語?任他疏影蘸寒流。

錢謙益的一片深情,讓柳如是感動不已。她是一個歷盡坎坷的女子,成名後雖然也有千人萬人捧着,可無非都是逢場作戲,又有幾人能付出真情呢?錢謙益雖是花甲老人,可那份濃濃情意,比一般的少年公子要純真得多。

也許是同樣嘗過生命的苦澀,纔有這種深切的相知相感吧。感念之餘,柳如是回贈了一首“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的詩:

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夢裏,向來煙月是愁端。

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

珍貴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欄。

老夫少妻的幸福時光

幾場春雪過後,春風又綠江南岸。桃紅柳綠中,錢謙益帶着柳如是徜徉於山水之間,湖上泛舟,月下賞山,詩酒作伴,品茶論道。到晚上,自然少不了同牀共枕,男歡女愛。日子過得像神仙一般。

這其間,柳如是幾次露出以身相許的心意,而錢謙益每次都在一陣激動之後,悄悄避開了這個話題。錢謙益頗有他的一些顧慮:一是兩人年齡懸殊太大,柳如是今年24歲,整整比自己小了36歲;二是自己身爲罪臣,前途無望,豈不耽擱了人家姑娘的前程!如此想來,他遲遲不肯接納她,心中卻又一刻也舍不下她。

柳如是則有她自己的想法:她14歲淪落風塵,閱人可謂豐富。多才多情的公子爲數不少,可有幾個能情有獨鍾?幾個能真正關心體貼女人?16歲時她曾委身於陳子龍。陳公子也算是才情橫溢了,熱心教她詩詞音律,使她獲益不小;可偏偏又性情不合,終於鬧得各奔東西,讓她心傷欲碎。如今遇到的錢謙益,才華自不用說,28歲就考成了探花郎,詩詞享譽一方。雖說年紀大些,可有情有趣,對她又是這般關照;與他在一起,她覺得生活是那麼安穩恬靜、有滋有味。年紀相懸又算得了什麼呢?

錢謙益與柳如是的婚禮辦得簡單而別緻。他們租了一隻寬大、華麗的芙蓉舫,在舫中擺下豐盛的酒宴,請來十幾個好友,一同盪舟於松江波濤之中。舫上還有樂伎班子。在熱鬧悠揚的蕭鼓聲中,高冠博帶的錢謙益與鳳冠霞帔的柳如是拜了天地;又在朋友們的喝彩聲中,回到酒席邊,喝下了交杯酒。

這對老夫少妻也像現在的年輕人一樣,舉行的是“旅行結婚”,他們相攜着出遊了名山秀水,杭州、蘇州、揚州、南京、黃山……處處留下他們相偎相依的身影。柳如是問丈夫愛她什麼,錢謙益說道:“我愛你白的面、黑的發啊!”言外之意是無一處不愛她。接着,錢謙益又反問嬌妻。柳如是偏着頭想了想,嬌嗔地說:“我愛你白的發、黑的面啊!”說完,兩人嘻笑成一團,儼然是一對打情罵俏的小情人。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第4張

一番遊歷之後,他們都特別鍾情於杭州西湖的明麗風光,於是在西湖畔(一說是在常熟虞山)修了一座五楹二層的“絳雲樓”,畫樑雕棟,極其富麗堂皇。夫妻倆安居其中,日日欣賞西湖上的朝霞夕雨。春花秋月,時光如詩一般靜靜流過。有“紅學”者認爲,曹雪芹設計的絳雲軒,就是來自柳氏的絳雲樓。

嫁入錢家之後,柳如是開頭還是過了一段比較平靜的日子。錢謙益娶了一位美女——不是一般的美女,而是豔壓江南的才妓,自然非常高興,故與柳如是琴瑟相合,悠然自得。

當然,他們也不會很輕鬆。在古代,那些所謂的名士與官爺狎妓嫖娼,大家會津津樂道的。可若娶入家門當小老婆,不給封建衛道士罵死纔怪。而名滿天下的錢謙益以“爺爺”輩的年齡,娶了秦淮河的如花名妓,在當時引起的軒然大波是可想而知的,而錢家人的反對更是可以想象。

相信以柳如是的聰明才智,必然可以處理這類棘手的事情。她不單獲得了錢謙益的尊重,而且想必讓那些議論紛紛的人們也刮目相看。

未遂的雙雙殉情殉國

如果沒有發生後來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柳如是隻能定位爲“才妓”與“錢家柳姬”,再無其它。

可她所處的年代,正是風雨飄搖的明朝末年。終於,清兵入關。早被蛀空的明朝江山,轟然倒地。由於時局的動盪、朝代的更換,他們的夫妻生活曾一度受到衝擊。

錢謙益做爲明朝高官,正面臨着爲國盡忠還是投降敵人的艱難選擇。面對國破家亡,柳如是作爲一名妓女,卻志氣堅定、傲骨錚錚,顯示出她非同尋常的民族氣節,勸錢謙益自殺殉國;而她必然隨之同去,絕不苟活於人世。

一個初夏的夜晚,錢謙益與柳如是兩人自己駕了一葉小舟,飄進了西湖。朦朧的月光冷冷地照着他們,柳如是一臉悲切的表情,而錢謙益卻露出幾分不安。船上擺着幾樣菜餚和一壺酒。柳如是斟好酒,端一杯給丈夫,自己舉起一杯,緩緩說道:“妾身得以與錢君相識相知,此生已足矣,今夜又得與君同死,死而無憾!”

錢謙益受她的感染,也升出一股豪壯的氣概,舉杯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柳卿真是老夫的紅顏知己啊!”

兩人幽幽地飲完一壺酒。柳如是率先站起身來,拉着錢謙益的手,平靜地說:“我們去吧!”

錢謙益從酒意中猛地驚醒過來,忙伸手到船外攪了攪水,擡頭對柳如是說:“今夜水太涼,我們不如改日再來吧?”

“水冷有何妨!”

“老夫體弱,不堪寒涼。”

柳如是知道他難捨此生,此時她也滿懷悲涼,無心勸他什麼。

錢謙益推說水涼,不肯再去投湖自盡。柳如是隻好退讓二步,說:“隱居世外,不事清廷,也算對得起故朝了。”錢謙益唯唯表示贊同。

可惜錢謙益貪生怕死,最後還是選擇投降,當上了清朝的高官。

幾天後,錢謙益從外面回來,柳如是發現他竟剃掉了額發,把腦後的頭髮梳成了辮子,這不是降清之舉嗎?柳如是氣憤得說不出話來。錢謙益卻抽着光光的腦門,解嘲道:“這不也很舒服嗎?”柳如是氣得衝回了臥室。

其實,錢謙益不但剃了發,甚至還答應了清廷召他入京爲官的意圖。柳如是百般勸說無濟於事。

此時,柳如是的失望可想而知。以她心高氣傲的個性,以前肯嫁給年齡可以當父親的錢謙益,證明錢謙益確有讓她心折的地方。而現在,這個唯一讓她心動的理由已經消失,她只不過是嫁給了一位晚節不保的老頭而已。

臨行前夕,正逢中秋佳節,柳如是與錢謙益泛舟西湖之上,一個悲傷纏綿,一個滿懷喜悅。這一夜,兩人與往常不一樣,都悶悶地飲酒,很少說話。柳如是看着眼前熟悉的湖光月色,吟了一首詩給錢謙益:

素瑟清樽迥不愁,柂樓雲霧似妝樓;

夫君本志期安槳,賤妾寧辭學歸舟。

燭下鳥籠看拂枕,鳳前鸚鵝喚梳頭;

可憐明月三五夜,度曲吹蕭向碧流。

她想用柔情和寧靜甜蜜的生活圖景挽留住丈夫,可錢謙益已動功名之心,一下子哪裏收得回來?

紅杏出牆之舉難以避免

不久,便發生了一件爲當世所不容、卻讓現代人可以理解的事情。

史書是這樣寫的:“當謙益往北,柳氏與人通姦。”她這種行爲,在封建社會無疑是“人盡誅之”的行爲。我們想一下那個時代,與情人未婚先孕都要被浸豬籠,更何況她是一名高官愛妾?那些曾經議論紛紛的人可找到談資了:看,妓女就是妓女,永遠也成不了節婦!

柳如是並不是節婦,也不想。當一個女子發現她丈夫是位苟且偷生的男人時,他頭上的光環已經蕩然無存,而年齡的距離卻成爲難以忍受的事情。柳如是是位有血有肉的年輕的正常女人,也有自己的生理感情需求,而這些,是年老的錢謙益無能爲力的。敢愛敢恨的她,認爲自己沒必要爲“失節”的錢謙益守身,所以紅杏出牆就不足爲奇了!這種思想,在當時無疑是相當“前衛”!

結果,這件事被錢謙益的兒子發現了,殺了她的情人後,“鳴官究懲”!

那柳如是面對的命運又將是怎樣呢?

最讓人感嘆的是錢謙益對這件事的處理。照理說,柳給他帶了綠帽子,這是男人奇恥大辱,他應該氣憤若狂,家法“伺候”纔對。錢的兒子的表現,便顯示出了古人的男權思想。誰知錢謙益回來後,反而將兒子大罵一頓,甚至對兒子說出“不及黃泉,不可相見”的決絕之語。

錢謙益甘當“縮頭烏龜”,是不是色迷心竅,老糊塗了,要不怎麼會做出如此“驚世駭俗”之事?其實他的腦子清醒得很,他斥其子曰:“國破君亡,士大夫尚不能全節,乃以不能守身責一女子耶?”由這幾句話,可以看出錢謙益的愧疚心理。

身爲明朝大臣,熟讀孔孟之道,在國破之時,他未能“捨身取義”,亦未能“隱居林泉”,反而投降在當時被稱爲異族的滿清——當然從現代角度而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我們不能抱着大漢族主義;但在300多年前,錢的行爲便是“苟且偷生”,爲當時仁人志士之所不恥。就算在朝中,無人會罵他,他也問心有愧呵!(其實很多人也沒資格罵他,因爲朝中大臣除了原先的大清功臣與新取官員之外,其餘的人都是投降者。)他堂堂一個男子漢都大節有虧,被最愛的女人看不起,又怎能去責備跟隨自己多年、且無正式名分的柳如是呢?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第5張

加上官場多年,他曾有過宦海風波,也是長袖善舞、聰明絕頂的柳如是從中周旋,方纔化險爲夷的。錢謙益重新步入仕途後,因案件受到株連入獄,是柳如是在病中賄賂官員,上下打點,將他營救出獄。(並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人聯繫。)更何況,他也知道自己老了,“白個頭發烏個肉”,無法再滿足柳氏的要求;而他又不想失去這位美豔絕倫、秀外慧中的極品女子,除了睜一眼閉一眼,讓柳如是“放縱”一下,他還能做什麼?由此可知,晚年的錢謙益在享受豔福的同時,內心也非常矛盾與痛苦。

錢謙益的大度,勢必給柳如是帶來心理影響,也爲她最後“自殺殉夫”的悲劇埋下伏筆。想當年,她肯在風華之年嫁給錢謙益,必是因爲看出錢不是簡單的世俗之徒;而這次對她“紅杏出牆”又如此寬容,甚至不惜和兒子斷絕關係,柳如是焉能不感動萬分?

在這種情勢之下,有俠女風範的她,除了與錢謙益休慼與共、生死相隨之外,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當然,如果錢謙益不肯原諒她,她肯定會斷然離去,不再“從一而終”!

錢謙益到京城後混得並不理想,他一心想着高位,最終還只是得了個閒職,不免有些心灰意冷。幾凡沉浮,錢謙益看破了紅塵,不再謀求政治地位,不再希望東山再起,他在柳如是接二連三地寫來書信規勸之下,便向朝廷託病辭官,很快獲得應允,再度南返,一心一意守着妻女,開始了那種田園牧歌式的溫馨生活。

錢謙益降清,本應爲後世所詬病,但賴有柳如是的義行,而沖淡了人們對他的反感。

壯烈自盡以追隨夫君

多年之後,一生矛盾、一生煎熬而又享盡豔福的錢謙益,終於歿於杭州,離開了人世。

丈夫死後,柳如是肯定會非常悲痛的。因爲錢謙益對她而言,已不僅僅是丈夫,更是知己。但我想,以她堅強的個性,還不至於去殉夫。她的死另有其因,一個當時主流社會爲之臉紅的原因。

還不到50歲的柳如是,跟隨丈夫達20餘年,一直深受寵愛,因而掌管錢家財權,更因此遭到不少人的嫉妒。錢死後,她的靠山倒塌,那些錢家親戚立即蜂擁而至,爭奪財產。柳如是隻生一女,沒有兒子,更不再有任何靠山。如今,面對虎視眈眈的所謂親戚,面對喪夫之痛,更面對失去一位知己的無比寂寞,柳如是又一次顯示了她非同常人的一面——她鎮靜地叫大家稍等一下,之後懸樑自盡了。

這是她對當時社會的最後一次掙扎與反抗!

而此時距錢謙益去世僅兩個月。

柳如是不但未能與錢謙益合葬,反而被逐出錢家墳地。她的墓葬在常熟虞山腳下,那是一座孤墳,墓前石碑只一米多一點,上面刻有:“河東君”。百步之外,錢謙益與原配夫人合葬一墓。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她死後,朝野對她的行爲“贊諡有加”,冠之以“節婦”的美名。我想,柳如是在九泉之下若有知,也會帶着諷刺的微笑的!

柳如是婚姻美滿爲何出軌:柳如是給錢謙益戴綠帽? 第6張

柳如是墓

柳如是走了,走得轟轟烈烈、驚世駭俗!

柳如是走了,她給我們帶來一個傳說:在歷史的天空中,曾經有一位奇女子,在這個世上是怎樣地走過一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