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嵇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嵇康命運爲何如此悲慘

嵇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嵇康命運爲何如此悲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嵇康是中國文人一個情結,他的風骨成爲中國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爲人成爲後世賢者效法的榜樣。他性格外露,憤世嫉俗,寧爲玉碎,不爲瓦全;他面對屠刀,神情自若,撫琴而歌,使從容赴死成爲一種境界。

一、廣陵音絕,浩氣長存

公元262年的一個夏日,在都城洛陽的東市刑場上,嵇康悠然地席地而坐,劊子手持刀肅穆側立,監斬官則在不遠處的涼棚下於桌後端坐。刑場周圍,是把守的兵士,再遠一點,則黑壓壓的圍聚着三千太學生和衆多的民衆。天上無風,也無鳥叫蟬鳴;刑場上無聲,大家呆呆侍立。天地間一片靜寂。嵇康擡頭看了看天,離行刑的時間還早,說:“與其大家陪我乾耗時間,不如我來彈一曲吧,拿琴來。”監斬官點了點頭表示同意,於是,一張古雅的七絃琴被搬了過來。


這是嵇康的琴,是他賣了田產購得的一把古琴,是曾陪他度過了無數歲月的知音。嵇康接過琴來,凝視良久,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這琴也終要離我而去了,再彈最後一曲吧。放在膝間,調和琴絃,彈奏起自己平生最喜歡的《廣陵散》。

嵇康左手微揚,右手徘徊,清越的琴音,頓時刺空而起。時而迅疾,如黃河波濤,洶涌向前,千言萬語、多少憤懣與不平,化做滾滾殺氣,衝向雲霄;時而舒緩,如春日田園,平和秀麗,人生兒多無奈,盡隨雨打風吹去。守場的兵丁,被悠揚的琴音吸引,三千太學生,更是聞聲而泣涕。曲終之後,餘韻久久不散。嵇康擡起頭來,對人世已再無留戀與牽掛,只是想到自己得之於高人傳授的《廣陵散》將要失傳,不由得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唉,可惜啊,《廣陵散》從今天開始,就要絕跡人間了。”

嵇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嵇康命運爲何如此悲慘

生命的最後,嵇康發出了具有美學意義的悠悠一嘆,不是對生命的留戀,也不是爲了自己未竟的什麼事業,更不是爲了自己的家室與子女,只是爲了一首曲子,爲了後人不能再聽到這麼好的曲子。這種境界,這種氣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嵇康被捕入獄後,京師的三千太學生聯名上書,請求釋放嵇康,讓嵇康來做他們的老師。還有衆多的士子把陪他一起坐牢當作是件很榮耀的事,爭相入獄相伴,表示不放嵇康他們就不出獄。但這些行爲,卻都救不了嵇康。

嵇康的被殺,表面原因是捲入了呂安的不孝一案,爲朋友仗義的說了幾句好話。再加上鍾會適時的在司馬昭那裏敲了敲邊鼓,而深層原因卻是他對司馬氏政權的不合作態度。司馬氏爲了控制人們的思想、避免大家非議朝政,提倡以名教治天下,孝道爲先,嵇康卻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認爲一切都應該不要違背自然的本性,反對當權者把人們言行限制在儒家各種繁瑣禮節中的行爲;司馬氏要代魏自立,大肆吹捧商湯周武(因爲商湯討伐夏桀建立了商朝,周武王推翻商封建立了周朝),嵇康卻“非湯武而薄周孔”,反對司馬氏謀篡曹魏大權。衆人皆醉我獨醒,衆人不言我直陳,這也就決定了嵇康的悲劇命運。

二、不媚權貴,自在灑脫

嵇康,人長得很漂亮。《晉書》記載說,他身高一米八八,瀟瀟灑灑,風度翩翩,而且,不管穿什麼衣服,不管打扮與不打扮,都是那麼的卓爾不羣,那麼的引人關注。嵇康的朋友山濤形容他清醒時站如鬆、坐如鐘,喝醉後更像玉山將倒一樣美,儀表堂堂,氣質非凡。

嵇康的詩文書法琴藝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是位多才多藝的全能式學者,又是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自然就更惹別人傾慕了。所以一些權貴也會爲了附庸風雅來與跟他套近乎,他雖不像阮籍那樣對喜歡的人青眼相加、不喜歡的人白眼相對,卻也是決不肯半點曲意逢迎的。

嵇康早年,曾當過曹魏政權的中散大夫,本人也娶了曹操的孫女爲妻。但後來,隨着司馬氏奪權野心的日益明顯,朝中爭鬥厲害,不少人紛紛隱居,他也辭官不做,到山陽(河南修武)隱居起來,以打鐵爲業。他的打鐵又很有特色,有生意上門,錢是不收的,如果帶了酒菜,卻很高興地在一起享用,明擺着就是爲了和朝廷不合作。名書法家鍾繇之子鍾會是當時有名的公子,才能出衆,積極上進,很得司馬昭的賞識,一直也想結交名士嵇康。這天,鍾會騎着高頭大馬,帶着衆多隨從,派頭十足、神氣活現的來了。嵇康正在院子裏大樹下揮汗如雨的打鐵,對鍾會視而不見,旁若無人地只管揮錘鍛打。鍾會不知是出於對嵇康的尊敬還是覺得自己已經是個人物,進了門也沒有任何表示。當時誰也不說第一句話,場面很有趣但也很尷尬。鍾會耐着性子等了一個時辰,仍不見嵇康答理,忍不住了,就轉身想悄然離去。這時嵇康開口了:“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反應倒也不慢,接口答道:“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言罷,頭也不回地上馬而去。不僅這一問一答成了文壇名句,更使鍾會記恨終生。後來在嵇康被捕後他上書司馬昭:“嵇康這個人,上不拿皇帝當回事,下也不把王侯放在眼裏,平日裏只是恃才傲物,留着沒用,只能添亂,殺了倒可以教訓一下那些不肯與我們合作的人。”把嵇康朝斷頭臺上輕輕的推了這麼一下。所以後來人們就總結了:寧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


嵇康不媚權貴的另一件漂亮事是《與山巨源絕交書》。山巨源就是山濤,“竹林七賢”之一,也是嵇康的好朋友。當別人都不出來做官時,他先到司馬氏朝中做官,所以嵇康對他一直都是有情緒的。當他從吏部郎的位置上轉爲散騎常侍時,推薦嵇康來代他當支部郎,希望嵇康放棄與司馬氏對抗的立場。應該說,這也本是一片好意,可嵇康卻斷然拒絕,還大張旗鼓的寫了一封信公開發表,宣佈與之絕交,表示自己決不屈節妥協。

嵇康在信中說:你提議我替代你的職務,由此知道你根本就不瞭解我,你想讓我入朝當官簡直就是要把我推到溝裏去逼瘋,如果沒有深仇大恨是不會這麼做的。可是,我與你也沒有什麼深仇啊。你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在自我表白的同時,嵇康還狠狠的藉機刺了一通那些當權者,斥責了那些依附司馬氏的人們毫無操守、投機多變的奴性。這封絕交書是一篇與當權者決裂的宣言,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司馬昭看了後也是很生氣,卻顧忌嵇康的影響力,只好暫時不動聲色。

三、尋一份人格獨立

嵇康生活在魏晉之際,是典型的亂世。從曹魏正始元年(240年)開始,到264年司馬炎廢掉曹奐建立晉朝的二十多年間,司馬氏集團與曹氏集團展開了激烈的鬥爭,最後司馬氏得勝,曹氏集團中人幾乎被殺絕。嵇康由於名重當世,又是曹操的孫女婿,自然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在司馬氏政治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後,他決心以不合作主義,棄官歸隱,逃入山林,與志趣相投的朋友相與邀遊,過着一種優遊林下的名士生活。上山採藥,下水摸魚,冬天以長髮蓋臉,夏天編草爲衣裳,“濁酒一杯、彈琴一曲”,三五同好,相互唱和,雖然清苦了些,卻也是自由自在。

嵇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嵇康命運爲何如此悲慘 第2張

他不願意在司馬昭手下做官,說了幾條不願做官的理由:我喜歡睡懶覺,做官以後公務繁忙,懶覺睡不成了;我喜歡獨自彈琴漫步,或者打鳥釣魚,做官以後吏卒隨身,行動不自由了;做官天天得去衙門裏端端正正地坐着,腿發麻也不能動,抓蝨子也不方便;做官以後人情世故多,需要逢場作戲,到處應酬,我不喜歡這些俗套,隨着做吧,違我的本心,不做吧,又難免招人怨恨,遭到中傷。另外,他還說自己思想上就不喜歡那些“聖人”,觀點怪異,爲主流社會所不容,這就沒辦法去與人合作。與其大家都難受,還是不要當官吧。


當然,這些看似理由的理由其實都不是真正的理由,治世而建功立業,亂世而隱,在嵇康身上,反映了古代知識分子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傳統。他認爲只有聽憑本心而自然行事,不做違背本心的事,這個社會纔是美好的。既然在這個爾虞我詐的政治環境中達不到這一點,人人都在那裏不得不虛僞遮掩。也就只能是尋找自己的人格獨立,避居林下了。

在那個亂世,在那個人人不能按着本心行事的環境中,一些人在現實的高壓下,或終日膽戰心驚、假裝糊塗以保自身,或賣身投靠、把節義廉恥扔到了一邊。只有嵇康是錚錚鐵骨、決不屈就。這種強烈的個人意識和追求個性自由的精神,閃耀着獨特的光芒,爲歷史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