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曹操爲何不稱帝?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曹操爲何不稱帝?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最終沒敢稱帝,原來顧慮的是他們!曹操作爲三國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其謀略和才能都是當時一流的,對比同時代袁紹、董卓、甚至是劉備和孫權,他比這些人的綜合素質都要強。所以,他的成就也是最大的,不但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甚至也奠定了西晉的天下一統。那麼,能力如此出衆的曹操爲什麼沒有在生前稱帝呢?

 

曹操爲何不稱帝?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網絡配圖

   曹操在東漢末年的崛起非常坎坷,在當時天下大亂的情況下,曹操憑着自己的見識和能力,拉起的隊伍越來發展越壯大,到建安元年八月的時侯,曹操更是採納了多年前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獻帝遷都至許縣(今河南許昌東)。從此,漢獻帝成了曹操對外發布命令的代言人,在政治上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漢獻帝任命曹操爲大將軍,並封“武平侯”。

後來,曹操通過官渡之戰,一舉擊敗當時最強大的地方諸侯袁紹,統一了中原北方的大部分領土,曹操也一躍成爲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諸侯。漢獻帝也不得不進一步擡升曹操的政治地位,建安十七年(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爲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爲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爲列侯。至此,曹操距離皇帝只差一個稱呼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爲魏太子。

  

曹操爲何不稱帝?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第2張

網絡配圖

   由曹操以上封號和權力、待遇來看,他雖名爲漢臣,但實際早已和皇帝一樣,但他卻一直到死也沒有撤下漢獻帝這塊“遮羞布”,宣佈自己稱帝,其中緣由可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過從曹操的表現及天下形勢看,曹操不稱帝是有利於曹魏發展壯大的,在政治追求上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現實主義者。

曹操家族在其之前世代爲漢朝大臣,曹操本人也是,所以,他對漢朝相較他的兒子曹丕多少還有點感情,但更主要的是他還顧忌着當時的另外兩大割據勢力東吳和蜀漢,他知道自己一旦稱帝,劉備和孫權便會更加團結一致對付他,並且他們也會效仿他稱帝。事實也的確如此,後來曹丕一稱帝,劉備和孫權很快就跟上腳步,也分別稱帝,至此天下正式分爲魏蜀吳三國。

  

曹操爲何不稱帝?他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第3張

網絡配圖

   試想,如果蜀國和吳國不起內訌,而是始終團結一致對付曹魏,那曹魏若想消滅他們還真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見曹操的見識確實高人一籌。其實,皇帝對曹操來說只是一個名頭而已,他要的是實際的權力和勢力,皇帝的虛名是其次的,這其實也是曹操不同尋常的英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