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張良的什麼謀劃爲劉邦堅定了一統天下的決心?

張良的什麼謀劃爲劉邦堅定了一統天下的決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滎陽之戰期間,劉邦從敖倉到滎陽一帶建立了一條專門輸送糧食的甬道,這一條甬道是劉邦滎陽守軍的生命線,是劉邦派重兵把守的對象,也是項羽派兵攻取的重點對象。

攻取甬道,不但可以切斷劉邦的供給線,楚軍甚至可以從這裏掠奪戰略物資,相比較楚國長途運輸糧草來說,這個要近一點,只是難度也大一點,畢竟劉邦是不會坐視項羽將糧草奪走的。只不過,甬道爭奪戰對劉邦來說還是吃虧的比較多。項羽不依靠敖倉的糧食就能進行持續性的戰爭,而劉邦就不行了。一旦失去敖倉,滎陽就保不住了。

  

張良的什麼謀劃爲劉邦堅定了一統天下的決心?

網絡配圖

   劉邦找來酈食其商議,酈食其向劉邦提出了一個建議,他說:“當初商湯伐夏桀的時候,把他的後人封在了杞;武王伐紂,將紂的後人封在了宋。後來,秦國失德棄義,侵伐諸侯,滅諸侯社稷,使得諸侯國無立錐之地。陛下如果能夠立六國之後爲王,那樣子的話,各諸侯國的君臣、百姓一定會對您感恩戴德,他們一定會感慕您的恩義,聽從您的調遣。到時候,大王就能率領各諸侯國與楚國對抗,楚國一定會失敗。”

劉邦一聽,這個建議似乎挺不錯的,當時反秦的時候,六國之後也紛紛稱王,對滅秦也起到了不錯的效果。於是,他就趕緊讓人去刻制印璽,等刻制完就讓酈食其帶着印璽出使各國,去找各國的王室後人。

就在酈食其等待印璽製作的時候,張良從外面回來謁見劉邦,正好遇見劉邦在吃飯。張良是劉邦的第一謀士,張良一來,劉邦就對他說:“子房啊,你過來坐!今天有門客對我獻了個削弱楚國勢力的計策,你幫我參謀參謀。”接着他便把酈食其的計策跟張良說了一遍。

張良一聽,就覺得不對勁了,嚴肅地對劉邦說:“這是誰爲您獻的計策,大王如果依此計而行,那大王的江山就要失去了。”

劉邦一聽,心裏有點涼涼的,這個計策也不差吧,怎麼會這麼嚴重,他趕緊問張良:“這個怎麼說呢?”

  

張良的什麼謀劃爲劉邦堅定了一統天下的決心? 第2張

網絡配圖

   張良的心思是很縝密的,劉邦一說出那個計策,他心裏就冒出了無數個否決的理由,他說:“大王請讓我拿桌上的箸來比劃,藉以向大王分析此時不可行的原因。當初商湯、周武能分封夏桀、商紂的後人爲王,是因爲他們能夠掌控這些前朝後人的生死,如今大王能夠決定項羽滅亡的命運嗎?這是第一點。紂王殘害忠良,武王入殷的時候才得以表彰商容的德行,釋放被囚禁的箕子,翻修比干的墳墓,如今大王能像武王一樣表明自己的賢德嗎?這是第二點。周武王曾經發放巨橋糧倉的糧食以賑濟百姓,散鹿臺的錢以資助貧窮,如今大王有條件這樣做嗎?這是第三點。殷商滅亡後,武王把戰車改成普通的車,倒懸兵戈,已示天下無戰事,如今大王能做到嗎?這是第四點。武王能將戰馬放養在華山難免,以示不再徵用,如今大王能做到嗎?這是第五點。武王能將牛放養在桃林北面,以示不再用他們運輸糧食,如今大王能做到嗎?這是第六點。天下遠遊的士子離開他們的父母,拋棄祖宗的墳墓,與朋友分別,跟從大王爭奪天下,不過是爲了得到那日思夜想的一點點封地。如今大王復立六國之後,那這些士子肯定會紛紛回到他們故主的身邊,到了那個時候,又有誰來爲大王效力,大王依靠誰去爭奪天下呢?這是第七點。況且如今楚國一方獨霸,大王立了六國之後,他們反過來投靠項羽,那怎麼辦?這是第八點。大王如果用了那位賓客的謀劃,那大王的大事也就去了。”

酈食其以商湯、周武王的行爲來勸劉邦立六國之後,而張良也藉此來闡述立六國之後的不可行,因爲形勢已經不一樣了。在什麼樣的形勢下就該做出什麼樣的決策,如今的形勢與千年前的已經不同了,如果還一味地遵從前人的做法,那隻會適得其反。

  

張良的什麼謀劃爲劉邦堅定了一統天下的決心? 第3張

網絡配圖

   張良原本就是韓國王室之後,他能理解韓國王室以及六國故人那種迫切的想恢復六國的渴求,張良曾經也努力過,只是事實證明過去已經成爲了過去,即便現在的人再怎麼努力也回不到六國的原狀了。所以,他才果斷地放棄了復國的念頭,全力支持劉邦爭奪天下。因爲他知道,大一統的天下格局是必然要出現的。七國征戰了數百年,真正的目的不還是爲了取代周的地位,一統天下,只是勝利的果實是被秦所摘取罷了。秦的統一不僅僅是地域的統一,他更是一種文化和認同感的統一。秦國統一至今已經二十餘年了,統一的思想和習慣已經開始在新一代人的心中蔓延。他們沒有經歷過戰國時代,他們一出生就是統一的天下,當他們站在天下的舞臺上的時候,他們也會偏向統一。這是大勢,不可逆轉的大勢。

所以,張良纔會極力反對重立六國之後,因爲天下需要的是一統。張良的建議堅定了劉邦一統天下的心,也爲百年後漢武帝執行大一統的政策奠定了基調。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