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涉和蒯徹都勸韓信反 他真有實力造反嗎?

武涉和蒯徹都勸韓信反 他真有實力造反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四年(前203年),項羽將劉邦圍困於滎陽,劉邦向遠在齊國的韓信求援,韓信拒絕,並上書請求加封自己爲代齊王,劉邦無奈應允,派張良前往代封。

此時的韓信正如日中天,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勢如破竹,銳不可當。而劉邦正逢彭城新敗,又被圍困滎陽,焦頭爛額。項羽則四面受敵,得力助手龍且被殺,二十萬楚軍被消滅,英布彭越又時時襲擊騷擾,人困馬乏。

項羽和劉邦處於相持階段,這時候,如果韓信幫項羽,項羽成功機率大增,幫劉邦則劉邦可能勝,所以都有拉攏安撫韓信

項羽派謀士武涉去做說客,武涉對韓信說:“今楚漢二王之爭,您起決定作用,投楚則楚勝,投漢則漢勝。項王如滅亡,漢王接着就要對付您。您和項王有舊交,何不反漢與楚連和,三分天下?”

武涉和蒯徹都勸韓信反 他真有實力造反嗎?

網絡配圖

韓信謝絕說:“我奉事項王多年,官不過是個郎中,位不過執戟之士。我的話沒人聽,我的計謀沒人用,所以才離楚歸漢。漢王劉邦授我上將軍印,讓我率數萬之衆,脫衣給我穿,分飲食給我吃,而且對我言聽計從,所以我纔有今天的成就。漢王如此親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會有好結果的。我至死不叛漢,請替我辭謝項王的美意。”

這話明顯是託辭,武涉走後,韓信的謀士蒯徹又勸韓信說

“以我之見,除非有天下聖賢。否則勢必不能消除天下的災禍。現在劉邦、項羽兩人的命運就掌握在您的手裏。您幫助漢王,漢王就會取勝,與楚王聯合,楚王就會成功。我願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達愚陋的誠意,就怕您不能採納我的建議。現在爲您着想,不如讓他們兩方都得到好處,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勢必無人敢先發難。憑您的賢達聖明,又有衆多身穿鎖甲的軍隊,佔據強大的齊國,聯合燕、趙兩國,出兵到空虛之地控制他們的後方,順應民心,西向制止楚、漢間的爭鬥,使士卒免於死亡,天下之人,誰敢不聽從!您按照原來齊國的版圖,擁有淮、泗之間的土地,以恩德安撫諸侯,拱手安居,禮讓賢士,那麼天下諸侯都將競相朝拜齊國。我聽說‘上天賜予而不接受,反而會受到罪責;時機到來而不行動,反而會得到災禍,希望您深思熟慮。”

韓信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

“ 你造就的功業天下無雙,是謀略世間少有之人。現在您功高難以獎賞,威重使君豐畏忌,歸附楚國,楚人不信任您;歸附漢國,漢人害怕您。您想帶着這些功業和威望歸附誰呢?處在人臣的地位,而有高於天下的名望,我實在爲您擔心。俗話說: ‘野鳥捕盡,獵狗就會被烹殺;敵國破滅,謀臣就將死亡。’。”

韓信說:“先生暫去休息,我要考慮一下。”

在這之前,蒯徹也經常暗示韓信自立爲王,韓信也都拒絕了

武涉和蒯徹都勸韓信反 他真有實力造反嗎? 第2張

網絡配圖

武涉之所以勸說韓信自立,三分天下,當然是爲了項羽的利益,因爲他是項羽的謀士,如果韓信自立爲王,保持中立,項羽就走了喘息的機會,有足夠的時間打敗劉邦,然後和韓信爭奪天下,項羽對韓信,取勝機率就大太多了。

蒯徹爲了誰的利益?有人說是爲了韓信的利益,因爲他是韓信的謀士嘛,我想說的是,目前韓信是漢朝左丞相,代齊王,蒯徹就不過是一個參謀、幕僚、門客,一個謀士的身份,但如果韓信自立爲王,然後稱帝,即使不稱帝,他蒯徹也有可能做到丞相的位子,比肩蕭何張良,青史留名。哪個對他有利?

當然,如果韓信反叛劉邦失敗了呢?他也可以換個地方繼續做謀士,看看先秦時期的說客,哪個不是朝秦暮楚,爲了誰的利益?不過自己罷了

那麼,韓信爲什麼不背叛劉邦,自己爲王?真的是像他對蒯徹說的那樣不忍心?還是對武涉說的感恩忠心劉邦?

韓信真的是婦人之仁,不忍心背叛嗎?

韓信對項羽的評價是“婦人之仁,不能成事”,自己又豈會婦人之仁?再說,說武將仁慈本來就是笑話,所謂“慈不掌兵”,死在韓信手上的人不下五十萬,他能仁慈?能不忍心背叛?

韓信真的是忠心?不願背叛劉邦?古代武將能說忠心?忠臣只是帝王樹立的標杆,作爲臣子學習的楷模,神話而已,看看當時的各股勢力是如何在項羽劉邦兩邊倒就知道了,沒有任何忠心可言。韓信並不是劉邦嫡系班底,實力又讓劉邦忌憚,她自己是清楚的,即使他自己忠於劉邦,劉邦也不會信任他的

那麼韓信爲什麼不造反?

歸根結底是實力不夠罷了,劉邦對韓信勢力的鉗制太厲害了

皇帝總愛說“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句話,對於臣子恐怕沒人會信,皇帝自己也不會信,但會這樣說來表示對臣子的信任,用以安撫拉攏大臣,消除其疑慮。皇帝真實想法“疑人要用,用人要疑”。能接觸高層的都是精英,個個都胸懷大志,手段高超,想駕馭他們談何容易,但又不得不用他們,比如韓信。

對於劉邦來說,要奪取天下,他不得不用韓信,但絕不可能信任韓信,即便是他的沛縣的班底都不可能絕對信任,何況半路殺出的韓信?他知道對韓信來說,封侯拜將是他追隨自己的目的,忠誠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方法制衡他。

武涉和蒯徹都勸韓信反 他真有實力造反嗎? 第3張

網絡配圖

韓信曾經兩次被劉邦削奪軍權,劉邦單騎到韓信軍營,趁韓信睡覺的時候,偷取兵符,奪其權柄。韓信的治軍才能恐怕沒人會懷疑吧,可是劉邦卻可以在不驚動韓信的情況下,偷出兵符,可以看出韓信在軍中勢力並不大,至少軍中沒有他的人。(對比漢文帝巡視周亞夫的細柳軍營的事就很明顯了。)

首先說權力上的制約:劉邦給了他帶兵權,但沒有軍中人事權,他提拔不了任何人,自然就不能建立自己班底了,不能發展自己的勢力了。劉邦安排的軍中高層軍官全部都是自己的親信,比如曹參、灌嬰、張耳。韓信軍主要由曹參(步兵)、灌嬰(騎兵)控制,中層少壯派也都是劉邦的嫡系,韓信對軍隊的權利,僅限於指揮權,想在這樣的軍中造反,天方夜譚。

隨着戰爭的推進,收編的降兵和新招的軍隊使其發展壯大,每當這個時候,劉邦會派人來,帶走大部分軍隊,只就給他很少一部分。

戰略佈局上的制約:假使韓信據齊地自立爲王,形成割據,那麼,齊國內部有曹參灌嬰的軍隊制約,在齊國南方還有張耳、彭越的夾擊,劉邦也會派軍前往持援。

退一萬步,韓信割據齊國成功了,又能三足鼎立?甚至奪取天下?

有人會說,當然會了,韓信可是兵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定能奪取天下。項羽會告訴你,驍勇善戰會累死你的,東征西討疲於奔命,論打仗,項羽和韓信都身經百戰幾無敗績,韓信並不比項羽強多少,垓下之圍之所以能取勝,是多股勢力夾擊項羽的結果。僅靠他一個人打天下能打多少場戰爭?

奪天下會打仗是沒有用的,試問有多少開國皇帝是自己打仗很厲害的?秦始皇?劉邦?劉備?楊堅?李淵?趙?朱元璋?校長?都不是。他們不需要自己會打仗,手下大將能打仗就行了,而自己能駕馭他們。

打天下需要的才能並不是會打仗,而是要會用人、有戰略眼光、沉穩、睿智、陰謀陽謀並用,用曹操的話就是“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顯然,這些都是韓信所不具備,韓信的才能,不過以統帥罷了,這個他自己是清楚的。

武涉和蒯徹都勸韓信反 他真有實力造反嗎? 第4張

網絡配圖

同時,打仗還有最主要的,糧草和物資供應,軍餉,軍械等後勤保障,韓信一直以來這些都不用他操心,劉邦有一套完整的系統,如果自立,這些又不是他能馬上搞定的,齊國雖富庶,到並不是奪取天下的根據地,關中之地纔是,看看幾千年來,哪個不是先佔領關中之地?

有人說,應該聯合項羽滅了劉邦,呵呵,一個背叛舊主子的人新主子能容他?恐怕滅了劉邦下一個就是他自己了,項羽又不是傻子。這跟仁不仁慈無關,韓信的存在就是統治的不安定因素。

若反劉邦,則取勝的機率太低,失敗了則身死族滅,一切化爲灰燼,即使僥倖成功,也不過是一方諸侯;但如果不反,現在是漢左丞相、齊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將來也是一方諸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權衡利弊,還是不反叛的好。(不要用現在的眼光來看問題,因爲你們已經知道結果了)

勢必韓信在心中做過推演,掙扎過,認爲自立愛你不具備造反的實力,才拒絕蒯徹之言。

韓信自己當時是有野心的。在蒯通第一次建議他背漢自立時,他的迴應是: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這句話點明瞭其真實的動機。若他真的對劉邦的知遇之恩心懷感激,沒有絲毫僭越之心的話,他就會立刻打斷蒯通的話並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後向劉邦報告此事,正如尉遲敬德、段志玄在拒絕太子黨收買後立刻向秦王李世民報告一樣,然而他並沒有這樣做。顯然劉邦在聽到韓信被俘後的“悔不聽蒯徹之言”,才知道蒯徹勸過韓信自立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