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秀的中興大漢之路:隱忍殺兄之仇終成就霸業

劉秀的中興大漢之路:隱忍殺兄之仇終成就霸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王莽篡漢自立新朝開始,廣大劉姓皇室成員就無不以復興劉氏漢家天下爲己任,暗中積極進行活動。新朝亂政,天下大亂,綠林、赤眉等大規模農民起義在全國風起雲涌的時候,各地劉氏皇族紛紛揭竿而起,投身於反新莽、復劉漢的鬥爭之中。其中,以劉秀爲代表的長沙王后裔一支,在反新莽起義中異軍崛起,最後推翻新政,平定羣雄,光復漢室。中國歷史從此便又被拉回到劉姓統治的時代。

劉秀是西漢皇室後裔,長沙定王劉發之子舂陵節侯劉買的後代。劉秀自幼好讀書,有志向,又能刻苦耐勞。他年輕時多歷磨難,少時在鄉間耕讀,9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劉秀13歲時,西漢被王莽篡奪。20歲時,他到長安入太學。太學畢業後回到南陽(今湖北棗陽),不久因受牽連逃到新野(今河南新野),曾一度被捕入獄,出獄後仍回南陽故鄉,繼續過耕田種地讀書交友的生活。

劉秀的長兄劉也是一位爲人剛毅有大志的優秀皇族後裔。王莽篡漢後,他不惜傾家蕩產,廣交天下英雄豪傑,收養俠義之士,暗中積蓄力量,決心恢復漢家天下。劉秀年輕時深受哥哥的影響。公元22年十月,當農民起義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涌、綠林軍進逼南陽時,劉秀和長兄劉在舂陵老家組織起一支以舂陵劉氏宗室子弟爲骨幹的“舂陵兵”,響應綠林軍。不久,劉、劉秀率部加入綠林軍,與綠林軍一起多次擊敗王莽軍隊,成爲綠林軍中一支很重要的力量。

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擁立漢室後裔劉玄爲帝。劉玄本是劉氏皇室中一個平庸的成員,毫無雄才大略和帝王資質。公元22年七月,平林人陳牧率千餘人起義,響應綠林軍,號稱“平林兵”。正在這裏避難的劉玄蔘加平林兵,從此走上反新復漢的道路。因爲他是皇族成員,而平林起義軍在反王莽鬥爭中需要藉助劉氏宗族的號召力,便將劉玄推上皇帝寶座。劉玄能登上帝位,純粹是因爲比劉秀兄弟參加起義早的緣故。

劉秀的中興大漢之路:隱忍殺兄之仇終成就霸業

劉玄即位後,改年號爲“更始”。劉被任命爲大司徒,劉秀則任太常偏將軍。劉玄稱帝后,令劉攻打南陽,又派王鳳、劉秀等率軍北攻昆陽。在昆陽一役中,劉秀以非凡的軍事才能,一舉消滅了王莽軍隊主力,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一次以少勝多的優秀戰爭範例,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昆陽大捷”。

當時,王莽下令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發精兵42萬,號稱百萬,圍攻昆陽(河南葉縣)城。劉秀從容自若,說:“今莽軍多,我軍小。如果我們拉力抗爭,尚可取勝,如果望風解散,必至玉碎,萬難瓦全。”又勸說王鳳、王常等率八九千人守城,自己與李軼、宗佻率壯士十人,夜晚潛出南門,疾奔郾城和定陵發兩邑守兵數千人進援。又率敢死隊三千人直衝莽軍中堅,擊殺王尋,莽軍陣亂。昆陽城守軍乘勝出戰,內外合攻,莽軍大敗。王邑率數千敗兵逃往洛陽;嚴尤、陳茂投降汝南郡割據者劉望。

昆陽之戰的勝利,使王莽的主力喪失殆盡。接着,起義軍乘勝直搗長安。更始元年十月,綠林軍攻克長安,斬殺王莽,新朝滅亡。同月,劉玄定都洛陽。公元24年二月,劉玄遷都長安,完全恢復劉氏漢家天下。史學家柏楊曾感嘆過:“這是一件千年難逢的奇蹟,紊亂一團糟的龐大帝國,霎時間恢復秩序。可惜劉玄所建的漢政府,由一羣無知無識的人物組成。三個月之前他們還在荒野中大喝小叫,三個月之後忽然成爲國家領導人,他們還沒有被訓練出領導能力。於是,各地民變再度蜂起。這一個奇蹟政權,從紀元後二三年到二五年,勉強支持三年。”

昆陽之戰結束後,起義軍陣營中的分裂也爆發了。威望日增的劉、劉秀兄弟受到綠林軍內農民將領和更始帝的猜忌和排斥。在李佚等慫恿下,劉及其部將劉稷被更始帝劉玄殺害。正將兵在外的劉秀聞兄遇害,自知勢孤,遂強忍悲痛,迅速馳回宛城,向更始帝“謝罪”,不和劉的舊屬往來,不替劉服喪,不提昆陽戰功,飲食言笑如常,終免除殺身之禍。

更始帝以爲劉秀不記他的仇,反倒有點過意不去,拜劉秀爲破虜大將軍,但是畢竟不敢重用。後來,長安攻下來了,王莽也給殺了。更始帝到了洛陽,纔給劉秀少數兵馬,讓他到河北去招撫河北郡縣。從此,劉秀擺脫了更始諸將的直接監控,走上了獨自發展的道路。當時河北形勢紛繁複雜,各種武裝林立,羣龍無首,正好讓劉秀得到一個擴大勢力的機會。劉秀依照馮異“理冤結,布惠澤”和鄧禹“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的建議,廢除王莽時期的一些苛刻法令,釋放一些囚犯,“所過郡縣,考察官吏,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吏民喜悅,爭持牛酒迎勞”,爭得了各階層民衆以及一些地方實力派的支持,逐漸組成了建立政權的基幹力量,並在鄧禹的參贊下,暗自定下了先鞏固河北根據地,逐步奪取天下的根本大計。

劉秀在河北勢力的發展,再次引起更始帝的不安,於是以加封劉秀爲蕭王作藉口,下令調劉秀及其部將返回長安。暗令屯軍於邯鄲的尚書令謝躬乘便襲擊劉秀,另遣苗曾、韋順、蔡充分別任幽州牧和上谷、漁陽太守,以控制幽州精兵。劉秀覺得時機已成熟,便決定脫離更始政權,與劉玄決裂,乃“辭以河北末平,不就徵”。接着,先後收斬苗、韋、蔡三人,掌握了幽州十郡突騎;繼而,用計襲殺謝躬於郵城,吞併所部6軍,清除了隱患。之後,在當地官僚和地主的支持下,劉秀消滅了假冒漢成帝兒子劉子輿而在邯鄲割據稱帝的王郎勢力,又鎮壓和收編了銅馬等100多萬農民起義軍,勢力迅速壯大,人稱“銅馬帝”。

公元25年六月,在衆將的極力擁戴勸進下,劉秀在鎬(今河北省柏鄉縣)正式即位稱帝,國號“漢”,改年號爲“建武元年”,定都洛陽。至此,中國歷史又恢復了劉姓漢家天下,進入東漢時期。

劉秀復漢稱帝之時,西有更始政權,東有赤眉軍,此外,還有劉永割據豫東、皖北,隗囂割據西北甘陝、內蒙一帶,公孫述割據巴蜀、漢中,以及其他大小割據勢力。劉秀用了10多年的時間,先後鎮壓了赤眉起義軍,削平了劉永、隗囂、公孫述等各地的割據勢力,於公元36年統一全國。劉氏宗族復興漢家天下的計劃,至此才最終宣告完成。

值得稱頌的、難能可貴的是,劉秀不僅擁有奪天下之“勢”,而且具有治天下之“實”。在完成了統一大業後,劉秀不忘先祖“霸王道雜之”的古訓,採取“以柔道行之”的治國方針,致力於發展社會經濟,安撫周邊少數民族,帝國恢復了興盛局面,因此被後人譽之爲“光武中興”。至此,漢王朝徹底銜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