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項羽戰場敗情場勝 項羽的政治較量末路選擇

項羽戰場敗情場勝 項羽的政治較量末路選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曠世英雄的千古傳奇,刀光劍影的政治較量,軍事天才的悽美愛情,英雄末路的悲愴選擇

殉情美人,非亡國女色

在歷史的記載和常人的印象中,項羽都是一個殘暴的人;但是,人們都忽略了項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

項羽的重情,莫過於對虞姬了。

項羽的妻子是誰,史無明載。《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曾對劉邦解釋自己爲什麼棄項羽而歸劉邦時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據“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項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只能是項羽的妾。但經常伴隨在項羽身邊的女人只有這位虞姬,史稱虞美人。項羽垓下被圍時,虞姬還在項羽身邊;項羽唱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據《楚漢春秋》所載,虞姬也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漢兵已經攻佔了楚地,四面都是楚歌之聲。大王的意氣已盡,我還活着幹嗎?

項羽戰場敗情場勝 項羽的政治較量末路選擇

網絡配圖

今天的文學研究者都認爲虞姬這首和歌是僞作,因爲楚漢戰爭時期不可能出現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但不論這首歌的真僞如何,項羽行軍中一直帶着美人虞姬,垓下之圍時項羽也帶着虞姬,則可爲明證。

這就是著名的霸王別姬。騅,是跟隨項羽轉戰南北的寶馬;虞,是項羽最寵愛的美女,一直追隨項羽,在項羽垓下突圍之後,虞可能自殺身亡。今天安徽靈璧縣城東十五里的宿泗公路旁有虞姬墓,墓碑橫額刻有“巾幗千秋”四字,兩旁對聯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

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看:項羽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愛江山,他才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

這位虞美人對項羽的失敗是否負有責任呢?

中國歷史上歷來有女色亡國論。作爲亡國禍首頗受指責的有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實際上,妹喜、妲己只不過是夏桀、商紂亡國的替罪羊。一代王朝的覆亡歷來原因頗多,無論如何不能讓一個女人去承擔更多的責任。

虞姬並不是導致項羽敗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愛虞姬,這是事實;反過來,虞美人也很愛西楚霸王。項羽尚未自殺,虞姬已經自刎。

人們在歷數中國歷史上的“紅顏禍水”之時,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虞姬,就是對虞姬與項羽關係的最好評價

霸王別姬,戰場敗情場勝

有人說:不是霸王別姬,而是姬別霸王。

此言差矣!沒有霸王別姬,何來姬別霸王?

虞姬的結局史書無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劉邦沒有得到虞姬。如果劉邦得到了虞姬,呂后還不鬧翻天?既然項羽兵敗自殺,虞姬又沒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這個推測能夠成立,那麼,虞姬爲什麼自殺?從她自身來說,第一,是爲了讓楚霸王放開手腳去打,不必因爲牽掛她而打不好仗。從虞姬對項羽的感情來說,她不願意拖累項羽。第二,避免落於敵手。劉邦是有名的貪財貪色之人,虞姬當然不願落入其手。

項羽戰場敗情場勝 項羽的政治較量末路選擇 第2張

網絡配圖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國之後,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爲了帝王而自殺。但是,虞美人很可能爲項羽而自殺了。因此,項羽雖然在戰場上失敗了,但是,他在情場上沒有失敗。

話說回來,虞姬對項羽的失敗也不能說全無影響。

霸王別姬之時,正是“四面楚歌”之時。當時劉邦還沒有完全佔領楚地,爲了瓦解項羽的軍心,劉邦搞了個“四面楚歌”,讓楚地士兵齊聲大唱楚歌,以示劉邦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在此危急存亡之際,項羽至少應當召開一個御前會議商議軍機大事,不知是此會未開,還是開了此會司馬遷沒有寫,反正沒有這方面的任何記載。不僅《史記》沒有,《漢書》也沒有。如果項羽此刻連御前會議都沒有開,卻還要與虞姬兒女情長一番,那他多多少少有點爲情所累了。

在各種史書的記載中,項羽從未因爲虞姬而荒廢軍國大事;虞姬也從未因自己得寵而爭權奪利。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

寬嚴失度,未誅項伯惹後患

如果說項羽鍾愛虞姬是愛情,那麼,項羽對項氏宗族的特殊感情就是一種親情了。項伯是項羽的堂叔,鴻門宴時擔任項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國官名,“尹”在楚國官制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此人屢屢幫助劉邦,當在必誅之列。可是,項羽卻始終沒有誅除這個項氏敗類。

第一件事,鴻門宴前夜,項伯私訪張良,泄露了重大軍事機密,項羽竟然不予追查。

項羽戰場敗情場勝 項羽的政治較量末路選擇 第3張

網絡配圖

第二件事,鴻門宴上,項伯以劍護衛劉邦,使范增、項莊刺殺劉邦的計劃未能實現。這兩件事前後關聯,都有項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內,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顧念項伯是自己的堂叔,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換成他人,誰敢在大戰前夜私見敵軍?如果真有人爲了私交夜入敵營、夜見敵將,誰能保證他不會受到項羽的嚴厲處罰?項伯之所以敢於在大戰前夜私見張良,就是因爲他知道項羽重情念舊,對他這個官居高位的堂叔不會給予什麼嚴厲的懲罰。

我們可以拿項伯和范增作一個對比。范增是項羽手下唯一的謀士,項羽尊稱他爲“亞父”。從年齡上看,鴻門宴時項羽二十七歲,范增已經七十多歲。但是,滎陽會戰中陳平一施反間計,項羽馬上疏遠范增,並逐步奪了他的權。范增其實並未通敵,真正通敵的是項羽的堂叔項伯。可是,通敵的項伯並未因私見張良受到任何懲罰,沒有通敵的范增卻被項羽懷疑猜忌,憤而出走。

有人說:在鴻門宴上刺殺劉邦顯得項羽沒有度量,沒有胸懷。項伯的話顯出了項羽的度量。這純粹是胡扯!項羽與劉邦在秦亡之後是爭奪天下的對手,劉、項兩大集團的利害關係嚴重衝突。誰殺誰,怎麼殺,都是枝節,關鍵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