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儂智高起義帶頭人儂智高是什麼樣的人?

解密:儂智高起義帶頭人儂智高是什麼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儂智高(壯文:Nungz Cigaoh,1025年—1055年)是中國北宋中期廣西廣源州(今靖西、田東一帶)壯族首領,儂智高起義的領袖。在壯族歷史上,儂智高是受壯族人民世代尊崇的英雄。在當今壯族地區,紀念儂智高的神廟、頌揚儂智高的傳說、追悼儂智高的活動比比皆是。

儂智高早年能文能武,能寫文章,武藝高強,曾考進士不中。其父儂全福爲當地勢力最大的壯族部族首領,於1029年在當地建立“長生國”(又稱“長其國”),自稱“昭聖皇帝”,立其妻阿儂爲“明德皇后”,封儂智高爲“南衙王”。儂全福曾不接受越南的宗主地位。李太宗通瑞五年(1039年),大越軍隊突襲長生國,虜走儂全福。

儂智高繼位後,向大越請求釋放其父,李太宗卻殺其父於升龍。儂智高遂奉行依附北宋的策略,七次奉上黃金要求內附,但軟弱無能的北宋封建王朝擔心此舉將激怒大越,未予以答應。儂遂於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年)自立爲王,國號“大曆國”。這招致了大越又一次軍事進攻,儂智高被俘。但是,儂智高在表示願意臣服於大越之後,李太宗將其釋放,希望能夠借其手反對北宋。慶曆五年(1045年),儂智高佔領安德州,宣佈建立“南天國”,年號景瑞,再次與大越決裂。慶曆八年(1048年),儂智高打敗來犯的大越軍。儂智高其後仍多次向北宋求取官職,均被北宋地方官員拒絕,堂堂的北宋王朝居然害怕大越朝廷,徒留歷史笑柄。在此情況之下,儂智高決定全力反宋,希望能乘宋軍主力不在南方之機迅速控制嶺南地區,並以此爲基本與北宋議和。

解密:儂智高起義帶頭人儂智高是什麼樣的人?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四月初六,儂智高以五千人起兵。五月初一(5月31日),攻佔邕州,守將張日新等戰死,邕州指揮使元斌貝被儂智高生擒。儂在邕州自立爲“仁惠皇帝”,國號“大南國”,年號啓歷,一應官制都按照中國規制設立,兵員增至一萬餘人。

儂智高起義進軍和回軍路線 - 摘自黃現璠著《儂智高》第29頁 五月初九,儂率主力東征,一路勢如破竹,“一人持牌以蔽身,二人持槍以殺人,衆進如堵,弓矢莫能加”[3],連下橫(今廣西橫縣)、貴(今廣西貴港市)、潯(今廣西桂平縣)、藤(今廣西藤縣)、梧(今廣西梧州市)等州,五月廿六(1052年6月21日)進圍廣州。由於廣州城池堅固,儂智高又缺乏攻城器械,被迫在圍攻57天不克後撤圍北上。此時,儂智高全軍已發展爲5萬人。其後,儂智高軍隊席捲廣西、廣東各地,並計劃北上攻打湖南。

是年九月(1052年10月),宋仁宗被迫撤回西夏前線的主力,任命狄青爲樞密副使,率兵南征儂智高。狄青爲提振軍心,在桂州城南一廟宇內撒出百板銅錢,結果百枚銅錢字面無一不朝上,全軍歡聲雷動。狄青先鋒楊文廣於年底抵達桂州,與儂軍相遇,不堪一擊,被儂軍打得潰不成軍,一度被困。己酉(1月30),狄青爲整頓軍紀,將擅自出兵大敗而潰於崑崙關(今廣西邕寧、賓陽交界處)的廣西鈐轄陳曙等三十一人處斬,孫沔、餘靖相顧愕眙,陳曙是餘靖的部下,餘靖上前謝罪說:“曙之失律,亦靖節制之罪也。”狄青回答說:“舍人文臣,軍旅之責非所任也。”於是“兵將股慄,鹹思用命”。

皇佑五年(1053年)初,狄青主力抵達廣西。儂智高中狄青的緩兵之計,被狄青偷襲崑崙關得手,被迫與狄青決戰于歸仁鋪戰役,儂智高軍的特點是標槍與蠻牌互爲彌補,在歸仁鋪的平原上,無法抵擋宋軍騎兵的衝擊。是役宋軍“追奔十五里,斬首二千二百餘級,生擒五百餘人,屍甲如山,積於道路,僞署將相死者五十七人。”賊軍黃師宓、儂建侯、儂志忠均戰歿於陣。儂智高率殘兵退入邕州,當晚縱火燒城遁去。邕州城破之時,儂智高依附於特磨寨(又稱特磨道或特磨峒,在今雲南廣南縣一帶)之儂夏卿,練習騎戰,以圖東山再起。儂智高很早就知道難以抗衡狄青的騎兵,他在寫給結峒酋長黃守陵的信中,坦承自己的軍隊如與宋軍的騎兵作戰,其取勝的可能性不大。不久,儂智高率兵五百及六妻六子逃奔大理國,被安置於元江流域。皇佑五年十二月(1054年),餘靖以楊元卿、陳充等人率六州之兵襲擊特磨寨,生擒儂智高之母阿儂、弟儂智光、二子儂繼封、儂繼明。次年,儂智高因故被大理國朝廷處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