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此人在秦國無限尊榮 爲何卻走上合縱抗秦之路

此人在秦國無限尊榮 爲何卻走上合縱抗秦之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孫衍是魏國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人,在魏國鬱郁不得志,所以跑到秦國尋找機會。當時的秦國對來自各國的人才是非常優待的。後被秦惠文王贏駟賞識,在公元前333年被任命爲大良造,這可是當時最高的官職了,商鞅之前也是大良造。公叔衍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動對母國魏國的戰爭。但是魏國由於缺乏精兵良將,根本無法抵擋秦軍的進攻,只好割地求和,魏國被迫割讓了當時要塞陰晉(今陝西華陰東),位於魏國與秦國的交界之處,也是公孫衍的家鄉。這個要塞可是吳起所建,當時吳起憑藉陰晉要塞和七萬的魏武卒大敗秦國50萬大軍,奪得秦國的河西之地。

此人在秦國無限尊榮 爲何卻走上合縱抗秦之路

網絡配圖

河西是秦國通向中原的門戶。戰國時期,各個國家對糧食的控制都很嚴,經常利用糧食問題來卡對方的脖子。魏國佔據河西之地,死死地壓制着秦國,卡死了秦國通往中原的道路,迫使秦國只能與魏國作生意。秦國不甘心受到魏國的盤剝,多次進攻河西,但都沒有能夠打通中原通道。可是秦惠文王並不滿足於此,於是讓公孫衍再度率軍進攻河西要塞,俘虜魏國主將龍賈,斬首魏軍八萬,徹底收復河西之地,因此魏惠王便順水推舟,把河西地區割讓給秦國,向秦國求和。秦國打通了通往中原的門戶,爲日後統一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魏惠王割讓河西之後,派人重金賄賂公孫衍。於是公孫衍向秦惠王提出,秦魏結盟,去進攻別的國家。但是這時候,張儀來到秦國,他告訴秦惠王,魏國四面受敵,正是伐魏的良機。公孫衍顧私利而忘公義,讓秦國進攻西面的遊牧民族,實屬誤國之舉。魏國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緩過勁來全力攻秦,秦國恐怕就很難對付了。秦惠文王聽到這些話,如夢初醒,立即起用張儀爲客卿。公孫衍遭到排斥,在秦國慢慢被邊緣化了。不得不離開秦國,到魏國做了將軍。

此人在秦國無限尊榮 爲何卻走上合縱抗秦之路 第2張

網絡配圖

公孫衍到了魏國之後,開始搞合縱抗秦的活動。公孫衍開始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發起了歷史上著名的“五國相王”事件。目的當然是聯合各國,與秦國對抗。此做法遭到了齊、楚國等國的反對,秦國更是極力破壞,最後失敗了。

公元前319年,得到了東方各國的支持,被任命爲魏國宰相。東方各國的合縱聯盟再次形成,公孫衍組織起魏、趙、韓、燕、楚五個國家的兵馬,聯合出兵攻打秦國。聯軍氣勢洶洶直逼函谷關,結果遇到秦軍竟不堪一擊,一戰即潰。魏國遭受損失最大,被迫向秦國求和,於是五國紛紛退兵。秦國乘勝追擊,攻打趙國。齊國也落井下石,趁機進攻趙國。趙國連遭慘敗,大將幾乎喪盡,損兵8萬多人,自此“五國伐秦”宣告失敗。

五國伐秦失敗後,公孫衍被迫辭去魏國宰相職位來到了韓國,出任了韓國的宰相一職。在公孫衍的策劃下,新一輪的合縱運動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秦惠王爲此深感不安,決定發兵攻打韓國。戰鬥打響後,韓國明顯不佔優勢,其他盟國竟然無人發兵相救。兩軍相持了一年多,最後楚國出兵,一起打敗秦軍。

此人在秦國無限尊榮 爲何卻走上合縱抗秦之路 第3張

網絡配圖

公孫衍,經過多次合縱抗秦失敗後,又回到魏國,可惜不再受器重。縱觀戰國局勢,實力雄厚的,向來靠拳頭說話;實力較弱的,只能靠外交手腕。公孫衍首創的合縱策略,是當時弱小國家結盟對抗強國以求得生存的最好策略,甚至是唯一辦法。只可惜,六國各懷異心,不團結,最終失敗。從此六國就是一盤散沙,等着秦國逐一擊破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