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含冤而死的吳王李恪:李恪其實根本沒有造反

含冤而死的吳王李恪:李恪其實根本沒有造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恪是唐朝時期的皇室家族成員之一,他的父親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而他的母親則是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唐太宗的妃嬪楊妃如意公主。他在唐太宗的兒子中排行老三,也曾經有過繼位的機會,但是因爲他被牽扯進了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而最終被處死,只活了短暫的三十五歲。之後在唐中宗神龍年間被平反,重新獲得了親王的的稱號。

含冤而死的吳王李恪:李恪其實根本沒有造反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恪從小便善於騎馬射箭,同時又在文學方面有一定的成就,可謂是文武雙全的奇才。因爲他的母親是前朝的隋煬帝的女兒,因此他的地位和聲望在各個皇子中都處於較高的位置。李世民廢掉了太子李承乾,因爲妄圖暗殺自己的弟弟李泰,立了當時的晉王李治爲新的太子。但是他又覺得李恪英勇的表現十分像自己,便動了立他爲太子的念頭。此時一直力挺李治的長孫無忌表示堅決反對,李世民便對長孫無忌說道:“你是由於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就不喜歡他嗎?但是我覺得這孩子的個性和品行跟我很像,即使讓他保護舅舅的家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長孫無忌卻說:“李治仁德忠厚,是一個可以固守帝業,維持我朝長久統治的好皇帝。陛下已經立他爲太子了,如今卻想要廢了他,這樣猶豫不決可會出大亂子的。”李世民聽了之後,認爲他說的確實在理,於是便打消了另立太子的念頭。

可以說在立太子這件事上,李恪論才能並不比李治差,他輸的主要原因在於他並沒有一個可以倚靠的親信在李世民身邊替他說話,這或許才使他沒有被立爲太子的原因所在。

李恪到底造反沒有

吳王李恪,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妃。他的身份一個是非常顯赫的,但是他最後的結局卻是十分悲慘的:因爲被當時大權在握的長孫無忌認爲參與了房遺愛謀反一案而被處死。但是歷史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只要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所流傳下來的史料以及對了解一下李恪和長孫無忌之間的關係,就可以得出結論:李恪和房遺愛的謀反沒有任何關係,他絕對是被含冤而死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首先看一下李恪的生平經歷。他出生於公元619年,自小聰明好學,無論是習武、讀書還是繪畫都是樣樣精通,無不得心應手。而且因爲他性格沉穩冷靜,跟李世民的個性十分相像,因此自小便深得李世民的喜愛和信任。原本由於他並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沒有爭奪皇位的資格,但是因爲李世民的嫡長子李承乾和嫡二子李泰都爲了爭奪皇帝而起了異心,因此他對李恪十分偏愛,想要立他爲太子,這個時候就牽扯出來另外一個人:朝中重臣,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他因爲擔心立李恪爲太子之後,長孫一族的命運會受到損害,因此他對於這件事表示強烈的反對,唐太宗最後只能作罷。

含冤而死的吳王李恪:李恪其實根本沒有造反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這裏可以看出,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他沒有理由學習李承乾和李泰的謀反舉動。而李恪被殺的關鍵人物就是長孫無忌。從前面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他對李恪早就心懷不滿,此時發生的房遺愛謀反一案正好由他全權處理。這是多好的除掉李恪的機會啊,長孫無忌這麼老辣世故的人怎麼可能錯過這個好機會呢!於是他便“義正辭嚴”的向當時的唐高宗李治上奏:李恪也參與了此案。李治和長孫無忌是什麼關係?叔侄關係!李治自然不會懷疑他的話,於是李恪就和房遺愛等人一起被處死了。

李恪的死,長孫無忌在其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雖然說他在歷史上並不是一個奸臣,但從害死李恪這件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胸非常狹隘的人。

李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李恪,是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楊妃的身份更是尊貴,她的父親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李恪如此特別的身份也使得他比其他的皇子要顯得更加引人注目,但是這個身份卻也給他帶來了許多的猜忌和磨難。在很多的電視劇作品中,他被塑造成了一個爲了爭奪皇位而不擇手段,濫殺無辜的心狠手辣之人。但是這大多都是電視劇的杜撰和虛構而已,歷史上真正的李恪要比影視作品中的形象要光明和正直得多。

李恪從小便展現出了自己出衆的才華和智慧,他不但習得一手好武藝,尤其擅長騎馬射箭,而且他在詩書繪畫方面的才能也僅次於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李泰。再加上李恪性格方面和李世民非常相似,都是屬於沉穩冷靜的類型,因此他可以說是李世民除了魏王李泰之外最信任和器重的兒子了。在發生了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妄圖篡位,李泰也參與其中這件事之後,李世民大爲悲傷。雖然他此後就立了長孫皇后的第三個兒子晉王李治爲太子,但是他又放不下李恪,因此便起了重新立李恪爲太子的念頭。

但是這件事情卻遭到了當時的國舅,權傾朝野的長孫無忌的激烈反對,他擔憂李治一旦被廢,長孫家族的榮耀可能會就此斷送,因此拼命向李世民進言李治有多麼適合當皇帝,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最終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想法。

在李治順利登基爲帝之後,李恪失去了李世民的保護,最終與他產生矛盾的長孫無忌誣陷他參與了當時震動朝野的房遺愛謀反一案,他最終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即654年和涉及此案的人一起被處死,享年三十五歲。

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李恪,他的結局雖然十分悲慘,但是他絕不像電視劇中所描繪的那樣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

含冤而死的吳王李恪:李恪其實根本沒有造反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恪的後代

李恪,可能是唐朝歷史上死得最冤枉和最委屈的皇室成員之一。他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文韜武略,才能出衆,深受李世民的寵愛和青睞,因爲他不是李世民的皇后所生的兒子,原本沒有資格爭奪皇位,當時由於李世民對這個兒子的偏愛,他一度起了立他爲太子的念頭,最終這個想法因爲當時大權在握的長孫無忌的堅決反對而打消了。最後害怕官位不保的長孫無忌誣陷他參與了房遺愛謀反案,因此他被無辜賜死。時年三十五歲。

史書記載,李恪一共有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其中在史書上留下記載的只有六個人。首先是他的長子李仁,出生於公元646年。在他生命中的前半生,因爲父親李恪被長孫無忌誣陷至死,他也受到牽連而被流放到偏遠荒涼的嶺南之地。在顯慶五年即659年的時候,他的父親李恪被追封爲鬱林郡王博尼格立廟急死,他的冤屈第一次得到平反,同時還任命河間王李孝恭的孫子李榮爲鬱林縣侯作爲李恪的繼承人,把李仁一干人等仍然排除在外。就這樣一直到了684年,李榮因爲觸犯了律法而獲罪,到這時李仁和他的兄弟才總算被赦免,李仁好繼承了父親”鬱林郡王“的爵位。之後的李仁還參與了推翻武則天,恢復李唐王朝的神龍政變,此後一路仕途順利。一直到708年,他因爲參與景龍政變失敗,和兒子天水王李禧一起被殺,享年六十二歲。

李恪的其他幾個子女:二子李瑋很早就過世了,死後被追封爲郎陵郡王;三子李琨,封爲吳王;四子李璄,封號爲歸政郡王;信安縣主。李恪的四女,名字不詳,武則天時嫁給了魏景帝穆帝的八世孫元思忠生下了三個兒子,死於開元四年;五女李華,是宣城縣主。其他的三個女兒已經不可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