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真相?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三國時代後期的蜀漢與東吳挑大樑的人,蜀漢非諸葛亮莫屬,東吳非陸遜莫屬。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縱覽《三國志》全篇,除了帝王們,單獨列傳的臣子只有兩個人——諸葛亮、陸遜。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二十餘年。其爲人深謀遠慮,忠誠耿直。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爲”社稷之臣“,但陸遜晚年卻被孫權逼死。

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陸遜的主要功績:

公元219年,呂蒙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陸遜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先是陸遜和孫權、呂蒙不謀而合建議襲取荊州;之後陸遜代替呂蒙,並寫信給關羽讓關羽放鬆警惕;奪取荊州後,陸遜指揮吳軍佔領了秭歸枝江、夷道,守住了峽口,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真相?

公元221年,劉備舉國伐吳,順江而下,陸遜被孫權拜爲大都督率兵抵擋蜀軍。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經過幾個月的相持之後,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狼狽逃回蜀國,陸遜一戰天下知名。

公元228年,魏國大司馬曹休率10萬大軍南下伐吳,陸遜再次被拜爲大都督,與朱桓、全琮共同迎戰曹休。最終陸遜在石亭大破曹休,此戰讓曹魏元氣大傷,三國對峙的局面也就此穩定下來。第二年,公元229年,孫權終於稱帝。

毫不誇張的說,是陸遜通過夷陵之戰和石亭之戰,接連擊敗蜀漢和曹魏,讓孫權終於登上了帝位。孫權對陸遜也是恩寵有加,爲了嘉尚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陸遜被拜爲上大將軍、右都護,並且輔佐太子孫登。陸遜、孫權這對君臣之間互相信任扶持,吳國蒸蒸日上。

既然如此,爲何孫權最終會逼死陸遜呢?歷來人們都會歸結於孫權晚年昏庸、猜忌,其實真實的原因並沒有那麼簡單。筆者認爲,孫權必須置陸遜於死地,主要有以下4個原因:

第一,孫氏政權與江東士族的衝突。孫氏雖然起於江東,但其實出身很低,並非士族出身。孫堅、孫策父子完全是憑藉殺戮在江東站穩了腳跟,孫權掌權後不斷的拉攏、吸納,與江東本地大族合作,逐漸取得了他們的支持,但發展到後期,雙方的矛盾又開始激烈起來。

江東四大士族:顧、陸、朱、張。顧家代表人物是丞相顧雍,陸家代表人物陸遜在顧雍死後接任丞相,真正做到了出將入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陸遜本身家族顯赫,枝繁葉茂:從祖陸康,廬江太守,康子績,鬱林太守,績從子瑁,選曹尚書。遜族子凱,建武校尉,凱弟胤,交州刺史。

不但如此,陸家和顧家世爲姻親,陸績外甥顧邵爲丞相顧雍之子,任豫章太守。顧邵子譚爲陸遜外甥,任左節度,加奉車都尉。譚弟承,奮威將軍。遜外甥姚信,太常。可見陸遜家族姻親甚爲顯赫,並在東吳政權裏的關係盤根錯節,陸遜本人和背後江東士族,讓孫權如芒在背,不得不打壓陸遜和江東士族。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真相? 第2張

第二,陸遜的特殊身份。陸遜和孫家的關係太特殊:第一,陸遜的從祖陸康,當時是廬江太守,袁術派孫策進攻廬江,年近70的陸康病逝,而在這艱難守城的兩年中,陸家宗族一百餘人,死了將近一半。雖然後來陸康的兒子陸績、從孫陸遜都在東吳爲官,但這種埋在內心的仇恨,永遠不可能全然消除。

第二,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公元204年,孫權做主,把哥哥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這當然是爲了緩和孫氏和陸氏的關係,拉攏陸家爲孫氏真心效力。這在當時看來,是毫無問題的:這種聯姻,既表達了對陸遜的重視,也表達了對哥哥遺孤的關愛。

但人心會變得,孫權是接得孫權的班,但他稱帝后對孫策卻沒有很高的尊崇,只是追封他爲長沙桓王。孫策的兒子們只受封侯爵,而孫權自己的兒子不論多大都是王爵,這說明孫權是有些在刻意打壓孫策一脈。而陸遜是孫策的女婿,這讓孫權如何能夠放心?

第三,孫權的帝王心術。《三國志》作者評價孫權:“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陳壽評價孫權有勾踐之奇其實是一語雙關,一方面借勾踐臥薪嚐膽表揚孫權能夠屈身忍辱;另一方面確是勾踐猜忌、“狡兔死走狗烹”的做法,孫權也是如此。

孫權對陸遜猜忌實在是有太多理由了,如前所述,陸遜功高震主,統吳國軍政二十多年,幾次關鍵戰役讓東吳視爲守護神;陸遜是陸康的從孫,陸康的死和孫氏脫不了干係;陸遜又是孫策的女婿,孫權打壓孫策一脈於心不安。陸遜不死,孫權是不敢早死的。

歷史上陸遜是怎麼死的?背後有何真相? 第3張

第四,南魯黨爭。《三國志·陸遜傳》載: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餘財。這段記載很清楚,說陸遜是被氣死的,陸遜被誰氣死的呢,自然是孫權。孫權是以什麼藉口責備陸遜,把陸遜氣死的呢?著名的南魯黨爭!具體很複雜,簡單來說就是孫權的兩個兒子爭太子,把陸遜扯進去了,孫權借這個藉口逼死了陸遜。

縱觀陸遜一生,文韜武略,軍政兩全,可謂是一世奇才,然而他的命運卻也最悲慘的,最終遭遇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而死去。但陸遜之死他的背後卻反映了當時專權君主和權臣之間、軍閥勢力與崛起的士族之間深刻的矛盾鬥爭。這種矛盾是很難調和的,很顯然孫權也沒有調節好。

孫權過於猜忌,沒好好處理宗室之間的關係,沒好沒好好處理與士族之間的關係。最終,引發吳國內部幼主失權、宗族爭鬥、官員黨爭,導致吳國在孫權死後,一度陷入混亂,並最終逐步衰弱,在一種內憂外患的局勢中,在風雨中飄搖了幾十年後走向了覆滅,爲司馬氏所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