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匡章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有那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匡章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有那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匡章(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齊國名將,人稱章子或者匡子。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初學於魏國,是孟子的學生。齊威王末年,成爲齊軍將領,率軍打退秦國進攻。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趁燕國子之之亂,率兵十萬,直破燕都。齊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在濮水上游抵禦秦軍,作戰失利。齊宣王十九年(公元前301年),聯合韓國、魏國攻打楚國,在垂沙(今河南唐河縣)大敗楚軍,殺死楚將唐昧。齊閔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率齊、魏、韓三國聯軍 (後加入趙、宋兩國)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

軍事成就

匡章作爲齊國大將,歷仕齊威王至齊閔王三世,是齊國霸業的奠基者。匡章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家,唯一可惜的是司馬遷並未對其列傳。其事蹟主要從先秦諸子典籍中查考。雖然匡章打的仗不多,但都是改變戰國格局的名役。

桑丘之戰

桑丘之戰是匡章指揮的第一次大戰,也是商鞅變法後秦國與鄒忌變法後齊國的首次交鋒,匡章運用間諜戰術打得秦惠文王自稱西藩之臣。此後二十年齊秦二國再無交兵。

滅燕之戰

齊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匡章利用燕國人心離散的機會,北上五十天滅掉燕國(戰國策記載三十天),此戰過後燕國喪失大片領土,直至燕昭王繼位才恢復元氣。

匡章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有那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垂沙之戰

在垂沙之戰中,匡章利用地形戰略,南下大破楚軍精銳,誅楚相唐昧。垂沙之戰以後,聯軍乘勝攻佔垂丘(今河南省沁陽縣北)、宛(今河南省南陽縣)、葉(今河南省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宛、葉以北的土地爲韓、魏兩國奪取。唐眛死後,部將率領軍隊叛變並引發人民起事,起事隊伍一度攻下楚國郢都(今湖北省江陵市北),將楚國的統治區域分割成幾塊。

函谷關之戰

匡章在齊閔王五年(公元前296年)率軍大破巔峯時期的秦國,攻入函谷關(戰國時期唯一入秦關的將領),秦昭王遂歸韓河北及武遂、歸魏河外及封陵以求和。

軼事典故

尊王之辯

匡章對惠子說;“您的學說主張廢棄尊位,現在卻尊齊王爲王,爲什麼言行如此矛盾暱?”惠子說:“假如有這樣一個人,迫不得已,一定得擊打自己的愛子之頭,而愛子之頭又可以用石頭代替——”匡章接過來說:“您是拿石頭代替呢,還是不這樣做呢?”惠子說:“我是要拿石頭來代替愛子之頭的。愛子之頭是重要的,石頭是輕賤的,擊打輕賤之物使重要之物避免受害,爲什麼不可以呢?”匡章又問:“齊王用兵不休,攻戰不止,是什麼緣故呢?”惠子說:“因爲這樣做功效大的話可以稱王天下,次一等也可以稱霸諸侯。現在可以用尊齊王爲王的方法使齊王罷兵,使百姓得以壽終,免於死亡,這正是用石頭代替受子之頭啊!爲什麼不去做呢?”

匡章在軍事方面有哪些成就?有那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責難惠施

匡章在魏惠王面前對惠子說:“螟蟲,農夫捉住就弄死它,爲什麼?因爲它損害莊稼。如今您一行動,多的時候跟隨若幾百輛車、幾百個步行的人,少的時候跟隨着幾十輛車、幾十個步行的人。這些都是不耕而食的人,他們損害莊稼也太厲害了。”惠王說:“惠子很難用言辭回答您,雖然如此,還是請惠子談談自己的想法。”惠子說:“如今修築城牆的,有的拿着大杵在墟上搗士。有的揹着畚箕在城下來來往往運土,有的拿着標誌仔細觀望方位的斜正。象我這樣的,就是拿着標誌的人啊。讓善於織絲的女子變成絲,就不能織絲了,讓巧匠變成木材,就不能處置木材了,讓聖人變成農夫,就不能管理農夫了。我就是能管理農夫的人啊。您爲什麼把我比做螟蟲呢?”

不辱死父

匡章在桑丘之戰的時候,開戰前夕,讓雙方使者多次互相來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等待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齊威王派往前線的探子不明白匡章的用意,悄悄向齊威王回報說:“章子讓齊軍加入秦軍。”齊威王聽了置之不理。過了不久,又有前線回來的探子向齊威王回報:“匡章讓齊軍向秦軍投降。”齊威王仍舊不理會。如此反覆多次。朝廷衆大臣見此情景,向齊威王請求說:“說章子失敗降秦的探子,人不相同而言辭相同,大王爲何還不發兵前去討伐他呢?”齊威王胸有成竹地回答:“這很明顯的不是背叛寡人的行動,爲何要討伐他呢!”不久之後,匡章的戰術大獲成功,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齊國朝中得知前線傳來齊軍大勝的捷報。左右大臣吃驚,詢問齊威王何以有此先見之明。齊威王告訴“章子的母親啓,由於得罪他的父親,就被他的父親殺死埋在馬棚下,當寡人任命章子爲將軍時,寡人曾勉勵他說:‘先生的能力很強,過幾天率領全部軍隊回來時,一定要改葬將軍的母親。’當時章子說:‘臣並非不能改葬先母,只因臣的先母得罪先父,而臣父沒有允許改葬先母而去世。臣沒得到父親的允許而改葬母親,豈不是等於背棄亡父的在天之靈。所以臣纔不敢爲亡母改葬。’由此可見,作爲人子不敢欺辱死去的父親,難道他作人臣還會欺辱活着的君王嗎?”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