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周昭王和漢武帝都是盛世之君,爲何最後的結局卻不同?

周昭王和漢武帝都是盛世之君,爲何最後的結局卻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周昭王和漢武帝的故事。

一:相同的起點,盛世之君

無論是漢武帝還是周昭王,他們都有一個顯著的相同點,都是盛世之後的第一位繼承者。

先來說周昭王,周昭王繼承的是"成康盛世",周王朝從一個西垂小邦,到建立西周政權,再經過成康兩位君王的治理,發展到周昭王繼位之初,已經出現了繁榮昌盛的盛世局面。

據《古本竹紀年》當中記載: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措四十餘年不用。此外,在各類古籍上也多有記載成康之時的繁榮景象。

同樣的,漢武帝所繼承的"文景之治"下的漢王朝,比起成康之治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周昭王和漢武帝都是盛世之君,爲何最後的結局卻不同?

東漢歷史學家班固曾經評價文景之治到:"周雲成康,漢雲文景,美矣。"將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周朝的成康之治相提並論,也佐證漢武帝和周昭王所繼承的王朝從本質上都是底蘊深厚的。

周昭王和漢武帝在繼承盛世的同時,還面臨着共同的困境。首先是周昭王時代面臨着嚴重的外患。

在史記當中,對周昭王記載最多的便是他開疆拓土,征戰四方的事蹟,而其中也以東夷和南蠻爲主要的征討對象。

憑藉着成康之治的豐厚底蘊,周昭王取得了對會和虎兩個部族的勝利。

周昭王並不是好大喜功的君王,他之所以頻繁地對外用兵,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東夷和南蠻等外族屢屢入侵,暴虐西周子民。

而漢武帝時代也面臨着相同的困境,且不提南越國等南方部落對漢朝的威脅,漢武帝繼位之初,匈奴實力巨大,且屢屢入侵掠奪漢朝百姓,甚至還一度威脅到長安。

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漢武帝在位的54年間,匈奴入侵漢朝的次數高達16次之多,幾乎每兩三年都會入侵一次 漢朝不堪其擾。

此外,周昭王和漢武帝還面臨着嚴重的"內患"。

衆所周知,西周實行的是分封制度,將天下的土地和百姓分封給諸侯,諸侯在封地擁有極大的權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以血緣關係爲主要樞紐的分封制弊端開始顯露,地方勢力不斷壯大,到了周昭王這一代甚至直接威脅到周王室的統治地位,一些諸侯甚至公然無事周王命令。

西漢劉邦開國,實行郡國並行制度,等發展到漢景帝漢武帝時期,地方諸侯實力壯大,甚至還發起了著名的七國之亂,當時的吳軍兵力甚至達到了二十萬之巨。

雖然七國之亂被平定下去,但到了漢武帝之時地方勢力依舊最大,諸侯造反的事例也不少見。

二:王朝殊途,不同的結局

兩位君王擁有相似的起點,同時周昭王和漢武中國歷史上青史留名的君王,但這二人卻帶領各自的王朝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周昭王雖然四處征伐不臣,提高了周王室的權威,鞏固了周王的統治,但卻留下來巨大的隱患。

周昭王和漢武帝都是盛世之君,爲何最後的結局卻不同? 第2張

其中之一就是地方勢力的進一步壯大,特別是昭王南征不反,六師盡喪,給周王室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而周昭王之前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大部分都便宜了地方諸侯勢力。

而漢武帝則不一樣,漢武帝採取恩威並施的手段,在地方諸侯國當中大力推行推恩令政策,在無形當中削弱地方諸侯的勢力,同時舉全國之力與心腹大患匈奴作戰,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迫使匈奴遠遁漠北。

在漢武帝的手中,基本上解決了漢朝的內憂外患問題,極大地提升了中央政府的權威。

此外,周昭王之後,周朝不僅僅沒有強大,反而加快地衰弱。周昭王執政末期,國內社會矛盾突出。

當時的"國人"對資源分配不公的現狀感到十分的不滿,而周昭王雖然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卻沒有去解決,而是聽之任之,以至於到了周厲王時期,由於其殘暴的統治更加激發了國人心中的不滿。

"時王之爲患,其爲國人"說的就是這一個現象,以至於後期發生國人暴動,周王室一片混亂,不得已之下實現"共和",也從側面反映出周王室的衰微。

漢武帝之後的漢朝則截然相反,雖然經過連年的征戰,國人苦不堪言,但爲後世之君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例如推行察舉制一定程度上促進階層流動、打擊豪強勢力等等,以至於在漢武帝之後又出現了著名的"昭宣中興"。將西漢王朝推向了鼎盛時代,這和漢武帝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三:周昭王和漢武帝之後爲何走向了不同的結局

周昭王和漢武帝之後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有必然也有偶然因素。

首先就是在政治制度上的根本差異,西周實行的是奴隸分封制度,大封天下,地方諸侯國幾乎就是國中之國,而周王室對於各地方諸侯而言更多的像是宗主。

雖然時間的不斷推移,在分封制度的背景之下,地方勢力做大是必然的事情,不是周昭王一個人能夠改變的,此消彼長之下,周王室自然而然的也會走向衰弱。

反觀漢武帝時代,中國已經進入到封建社會時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是封建社會的主格調,雖然劉邦開國之初實行了分封制度,但在後代君王的努力之下,尚且處於可防可控的狀態,中央政府的實力遠超於地方諸侯。

其次,就是周昭王和漢武帝對根本問題上的差異。

周王朝維護鞏固統治的另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禮樂制度和宗法制度。

到了周昭王時代周王室本來就有衰弱的苗頭,此時在魯國公然發生了兄弟砌牆的事件,周昭王居然聽之任之,這無疑是對維繫周王室統治秩序的一種公然破壞。

漢武帝則對加權中央集權表現出極大的決心,從北擊匈奴到南平百越,再到平定各諸侯國的叛亂,強力推行推恩令等等,都可以看出漢武帝對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決心。

無論是誰敢破壞這個秩序,漢武帝都給予其最沉重的打擊。

最後就是兩位君王在軍事領域的差異性結果使然。

周昭王和漢武帝都是盛世之君,爲何最後的結局卻不同? 第3張

周昭王執政時期雖然對外戰爭取得了不小的勝利,打出了周王室的威風,但周昭王在最後一戰,征伐荊楚之時,全軍覆沒,周王本人也一去不返,不知所蹤。

這對於周王室來說是一場無比巨大的損失,精銳部隊六師盡喪,周王室對地方諸侯的威懾力大大下降。

反觀漢武帝,在關乎國運的戰爭當中無一例外地都取得了勝利,任用良將,開疆拓土,儘管戰爭不斷給百姓造成巨大的困苦,但總體上還保持在一個安穩的狀態,更沒有出現君王戰死的狀況。

總而言之,周昭王和漢武帝帶領各自的王朝走向了不同的命運,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