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爲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爲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提起“神龍政變”,就不得不說武則天這個人。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帶來歷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巾幗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絕古今。雖爲嫵媚入宮闈,卻因智謀贖尼身。孤鳳展翅騰龍位,弱女揮手伏衆臣。功過論爭千秋去,無字碑上遍詩文。

從春秋時代到1912年宣統帝退位,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武則天絕對是一位極其獨特並意義非凡的女子。不僅僅是因爲她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帝,更是因爲她一生“巾幗不讓鬚眉”的魄力與作爲。

回眸歷史瞬間,你會發現,不論是秦宣太后羋八子、西漢呂后、唐朝武周皇帝武則天、遼蕭太后,抑或是清朝慈禧太后等,寥寥十數名女子都曾掌握過大權,但在495名皇帝中,也只有武則天是唯一正統的女皇帝。

武則天的心狠手辣,不僅對着滿朝文武百官,就連自己的親生兒女,她都能下得了狠手,目的只是了滿足心底的野心和慾望,如此心性的人,也難怪最終能走向高位。但“高處不勝寒”,有些時候,爬得越高反而摔得越慘。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武則天最終還是跌落神壇。

只是武則天退位時,朝堂上擁護李唐江山的羣臣慶祝不已,唯有一人明明參與了神龍政變,卻對武周退位表示哀傷並痛哭流涕,不僅讓衆人不解,此人也一度遭到排擠。但是1年後發生的一件事令人心驚,除了沒哭的這個人,其他慶祝的大臣都死了。

01

武則天的上位之路

武則天是唐朝開國大將武士彠次女。武士彠去世之後,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駕幸洛陽宮,聽說14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爲五品才人,賜號“武媚”。

我們知道,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得帝位,當上帝王之後,李世民還是很勤勉的,堪稱一代賢君。雖然他好色,但他始終將大唐江山社稷放在首位。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爲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李世民執政期間有位著名的相士叫袁天罡。上起帝王,下至百官,無不希望得到袁大師看相觀命。《舊唐書》及《袁天罡傳》裏,還列舉大量事例,盛讚他看相不僅應驗,而且準確如神。

李世民在給出武則天封號之後,便請袁天罡對武才人進行算命。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大師告訴他,武才人日後有禍亂朝綱的能力,如果任由她這麼受寵,李氏江山必受其影響。

對於相師的話,李世民寧可信其有,也不可信其無。在一番深思熟慮之後,他決定將武則天打入“冷宮”。直到臨死之前,他仍然交代王公大臣,要將武才人逐出宮外,入寺爲尼,以防江山易主。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李世民病重期間,其子李治早已跟武才人暗通款曲。李世民去世之後,唐高宗李治正式繼位。爲了一解相思之苦,李治經常借上香祈福爲由,到感業寺與武才人私會。爲了一勞永逸解決這個問題,李治力排衆議,最終將武則天重新接入宮中。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二次進宮,並被封爲“昭儀”。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後很快生下兒子李弘。

入宮之後,武則天迅速打敗了蕭淑妃。對於李治身邊的王皇后,武則天更是使出了狠招。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鑑》記載,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當王皇后過來看望之後,武則天更是心狠地將剛剛出世一月餘的小公主掐死,以誣陷王皇后。王皇后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對此百口莫辯。李治在盛怒之下直接廢了王皇后的後位,將其打入了冷宮。

這件事發生後不久,李治便想把武則天晉封爲一品宸妃,但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武則天沒能第一時間代替王皇后的位置。但武則天的野心和抱負,始終對自己充滿自信,在接連掃除長孫無忌等朝廷重臣之後,武則天“廢王立武”的心願最終得以實現。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初一日,舉行了冊立武則天爲皇后的儀式。

02

你以爲武則天只對皇后之位感興趣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當上皇后,只是她計劃裏的一小步而已。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也許是天生的政治家,武則天在“不經意”之間展現出自己的治國理政之才,這讓李治對她愈發信任。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至此,朝中出現了“二聖臨朝”的局面。

劇照:武則天、李治

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李治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正式即位,是爲唐中宗,尊武則天爲皇太后。李治死後,武則天參與了兩代帝王的治理,由於兒子的平庸,直到她認爲時機已經成熟,就乾脆自立爲帝,建國號爲“大周”。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爲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第2張

武則天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在67歲時登上帝位,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爲周,成爲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至此,武則天徹底完成了自己由天后到天子的華麗轉身。

武則天晚年的時候,由於長時間站在權力的頂峯,常常志得意滿,做事也愈發肆意妄爲,朝中大臣們擔憂她死後天下是否還能迴歸李唐,乾脆聯合起來,在其重病期間,於公元705年發動了“神龍之變”,逼武則天退位。

兵變發生三天之後武則天不得不交出皇位。李顯登基之後大肆獎勵神龍政變中的有功之臣,以張柬之、敬暉、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姚崇等六人的賞賜最多。

李唐江山重新迴歸,這讓參與這場政變的大臣們都激動不已,然而在他們中間卻有一個例外,這就是大臣姚崇。在所有人都在笑的時候,他竟然在低頭默默哭泣。

當衆人問到姚崇哭泣的原因時,姚崇直說:"我侍奉則天皇帝已經許久,現在突然換人顯得有些傷感。我不怕因此降罪,這也是人臣本分。"

原來,姚崇不僅是一個忠於國家的臣子,還是一個忠於君主的臣子。於國家而言,剷除逆賊他責無旁貸;於武則天而言,她是自己的“伯樂”,所以在成功逼得武則天退位時,他的心裏“五味雜陳”。

因爲姚崇勞苦功高又年事已高,李顯並未怪罪,但是當時滿朝文武都認定姚崇已經老年昏聵口不擇言,仕途已經到頭了。

03

拍手稱快的人都死了

武則天也和秦始皇、隋煬帝、朱元璋等皇帝一樣,是一個功過參半的人,並不能以是非黑白來進行判斷。

有人認爲武則天是真正的傳奇人物,在榮華不再的境況下還能牢牢抓住李治的心。而且武則天也不像秦宣太后、慈禧太后那樣手握大權之後就只知道享樂,武則天爲唐朝的百姓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例如完善科舉、嚴明律法等等。客觀來說,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也有一些人認爲,武則天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殘暴之君,因爲她眼中只有權勢,爲了爭權奪利她不惜殺害自己的兒子太子李弘、女兒安定思公主、孫女李仙蕙等人,武則天做了15年皇帝,早期的時候的確爲百姓謀福利,但晚年的她開始昏庸,在全國大興土木建造天后塑像,寵愛男寵張易之兄弟,並且任由張氏兄弟禍亂朝廷。

“神龍政變”爲何會發生?晚年的武則天在立李顯爲太子之後,早已沒有了之前的精力。此時,不僅有武氏一族在一旁冷眼旁觀,有着趁武則天神志不清之時奪權的打算。而且在武則天身邊還有有張易之、張昌宗兩個權臣在宮中搗亂,一旦這二人趁着武則天不注意做出什麼改變,這對整個大唐無異於毀滅性的打擊。

姚崇也參與了政變,爲何武則天退位時他灰痛哭? 第3張

爲了及時破除這些苗頭性問題,一幫老臣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決定趁着武則天權力在握,還未將權力下放之時發動政變,直接將政權轉移到李顯的手中。何況武周拿走的本是李唐江山,如今還回來也符合規矩。武則天總不能把自己的皇位傳給侄子,而不給自己的兒子,這與禮制嚴重不和。

最終,以張柬之、崔玄暐、敬暉、桓彥範、袁恕、姚崇等六人爲首的老臣集團,發動神龍政變,劍指面首張氏兄弟,一舉再將武周政權推翻。

參與政變的6人,在李顯繼位之後,除姚崇外,其餘5人都被封了王,可這幾個人1年以後都沒有落得好結局,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句話叫“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其實姚崇早已看出武則天的餘威,武周雖然不再當政,但是她積攢下來的這麼多年的勢力,仍然可以秒殺仇人。同時,太子李顯年少,十分容易受讒言影響。於是姚崇便表現出了對武則天退位的悲傷,直接獲得了武家人的好感。

而其餘的幾人,由於李顯並未處置剩下的武家子弟,這就導致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直接排擠張柬之,最終讓他在流放途中離世。同時在暗中陷害,導致崔玄暐等人一部分流放病逝,一部分直接在刑罰裏喪生。

姚崇下意識的舉動,不僅在這場災難中保全了自己,還在後續重返朝堂竭力輔佐。在他的幫助下,713年李隆基成功即位,姚崇成了肱骨之臣,並拉開了“開元之治”的帷幕,畢生都在爲唐朝付出。最終,在721年的時候,姚崇病逝,後世將其譽爲“唐朝四大賢相”之一,號“救時宰相”。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