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龐統的官仕之路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龐統的官仕之路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三國有云:“伏龍、鳳雛,兩人得一 ,可安天下。”伏龍即臥龍先生諸葛亮,鳳雛是龐統龐士元的號。

能與諸葛亮齊名,龐統的智謀應該是不容懷疑的。

確實,伏龍、鳳雛作爲正副軍師,一度共同輔助劉備建功立業。但諸葛亮是三國演義 中光彩奪目的大明星,相比之下,龐統則黯淡了許多。

其原因是龐統出仕之路太過坎坷,幾經周折,才成爲劉備的副軍師,卻很快就命喪落鳳坡。

我們認爲,智囊龐統屢次不被領導看上,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三點:

一:沒把握好時機

龐統第一次正式活動是在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中,他提出了對付的辦法,也就是火攻和連環計,得到了大都督周瑜的信任,委派他出使曹營,以保證連環計的實施。

不得不說,龐統的執行力很好,他贏得了生性多疑的曹操的信任,讓曹操不知不覺陷入設計好的連環計陷阱

龐統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而且成功脫身,還出計救了正在曹營的好友徐庶。

有了這次漂亮的亮相,龐統的智謀和能力都已經在領導那裏有了很好的展現,按理說 ,應該是龐統出山的最好時機。

但此時,還有兩個不利因素:

歷史上龐統的官仕之路是什麼樣的?

一是領導最關心的是如何退曹兵。在連環計實施之後,似乎赤壁之戰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二是赤壁之戰,雖然雙方實力懸殊,但在曹操把船艦都連起來之後,孫劉兩家基本已經勝券在握,況且已經有諸葛亮和周瑜兩個高級智囊,無需再另請高明。

所以,周瑜也只是把他作爲實施火攻的一連串計劃中的一個必備棋子,沒有盛情邀請其加入。

即便如此,從曹營回來,如果他趁熱打鐵,考慮到他曾經的不俗表現,周瑜應該會把他收在帳下,做個一般的謀士應該沒什麼問題。

但是,他卻來 了個功成身退。戰後,東吳暫時風平浪靜了,他纔想到要出山。

雖然龐統出山時機不對,但在當時 的動盪年代,龐統早已名聲在外,孫、劉、曹任何一家多一個龐統這麼高智謀的祕書,都應該如虎添翼。

所以,時機不對只是龐統未能成功的一個方面,起決定作用的則是他糟糕的面試。

二:糟糕的面試

龐統一共經歷了兩場面試 ,一是在孫權處 ,一是在劉備處 。

應該說,龐統第一次在孫吳面試,還是有很多有利條件的:

首先是龐統早已名聲在外 ,孫權也坦言“孤亦聞其名久矣”。

其次,魯肅的隆重推薦:“往日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

再次,周瑜新喪,東吳政權少了一個重要的智囊兼大將,此人曾跟周瑜共事,孫權又跟周瑜關係非同一般,跟領導的心理距離就更近一步了。

所以,孫權“大喜 ”(以上皆引自五十七回),接見龐統。

但是,龐統把面試的過程變成了一步步把自己從孫權身邊推開的過程。

第一步,其儀容讓孫權“心中不喜”。

雖然人人都明白,不可以貌取人,但是第一印象總是很重要的,雅伯特·馬布藍的形象定律認爲,旁人對你的觀感55%在於外表,口容貌和儀表。

那麼,龐統儀容如何呢?小說沒有直接描述,只是通過面試官孫權的眼睛,告訴讀者,他是“濃眉掀鼻,黑麪短髯,形容古怪”。

莎士比亞說過,一個人的穿着打扮是他自身教養最形象的說明。

我們從服飾不僅可以看出穿着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徵、生活態度、審美情趣及其對自我優劣勢的分析等,而且還能看出求職者對該職位的重視程度。

因而,得體的服飾會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小說中沒有提到服飾,但一個“形容古怪”,就已經說明,龐統的外貌和服飾都跟一般人很不一樣,讓人感覺詫異。

孫權作爲一個獨霸一方的諸侯國之主, 爲自己招聘謀士,其標準自然也少不了這兩條,怎麼可能會輕易看好這樣一個怪異的人呢?

所以,孫權“心中不喜”。好在他不是簡單的以貌取人之輩,所以開始提問。

歷史上龐統的官仕之路是什麼樣的? 第2張

龐統怎麼回答問題呢?在孫權這裏,他有兩次機會。

第一問:“公平生所學 ,以何爲主?”龐統的回答是“不必拘執 , 隨機應變。”

九個字的問題,對八個字的答案,簡單倒是簡單了,卻等於什麼也沒有答出來,更不用說切中問題實質了。

孫權繼續問:“公之才學,比公瑾如何?”

明顯,孫權是想知道,他到底有多大本事,如果他謙虛幾句,同時把獻連環計的經過講一遍,就可以用事實證明,自己是有才學,有謀略的。

但是,他沒有。回答卻更讓人不高興,他說:“某之所學,與公瑾大不相同。”

周瑜謀略,讓全東吳爲之傾倒,你跟他“大不相同”,說明你龐統不認同他,在孫權這裏就是看不起周瑜。連周瑜都看不上,你還能看上誰?

所以,孫權給他的評價是“狂士,用之何益”,也就是隻會吹牛,沒有真才實學的狂妄之徒。

所以,魯肅一再勸諫,還拿出他獻連環計的功績,孫權也鐵了心,“誓不用之”。

第二次,龐統也是有不少重要籌碼的,他有諸葛亮和魯肅的推薦信。

應該說,如果龐統把推薦信拿出來給劉備,一定會給自己加分的。他卻沒有拿出來,顯然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實力征服劉備。

但是,他的做法卻又是讓人大跌眼鏡:一是高傲而失禮。

“禮儀的實質就是一種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的精神”,尤其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等級森嚴,這種禮節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論語·季氏》有“不學禮,無以立”之言。

龐統這次面試,是直接通過門吏傳報:“江南名士龐統,特來相投。”既然是投奔明主而來,見了主公,就應恭恭敬敬拜見,但龐統“長揖不拜”,簡直完全不懂禮數。

或許他是藉此試探劉備是不是有禮賢下士之風。

但此時,劉備有諸葛亮相助,“荊楚稍定”,已經站穩了腳跟,早已不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之時那麼求賢若渴了,如此高傲,怎能有好結果呢?

而且劉備根本就沒有像孫權一樣問他的才學。

二是依然“貌陋”。顯然,他並沒有因爲上次面試失敗而 修 整一下自己的儀容,所以劉備“心中亦不悅”。

所幸,劉備沒有讓他直接走人,而是以沒有職位空缺爲名, 客客氣氣地打發他去未陽當縣令。

龐統的反映是“玄德待我何薄”。可見,直到現在,他還是把失敗的原因歸在領導頭 上,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

那麼是不是當時士子們都是如此呢?也不盡然。我們只消把諸葛亮面試的情況跟他對 比一下,就顯而易見了。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見到諸葛亮時,他正在睡覺,得知劉備來了,起身說:“何不早報!尚容更衣。”

“何不早報!”看來是責備童子,也是對慢待客人的歉意表達,“尚容更衣”則表現對客人的重視,也是對此次面試的重視。

諸葛亮“半晌,方整衣冠出迎”,更是表現出對此次會面的高度重視。其整衣冠的結果,就是讓劉備覺得他是“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趕緊“下拜”。

經過一番裝扮,諸葛亮面試第一步成功。讓領導跑了三趟,諸葛亮架子夠大了。但是,他也知道,既然見面,領導就是領導,就要尊重。

所以,諸葛亮先表示歉意,再精心裝扮,盛裝亮相:“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劉備當時尚在創業困難期,需要的就是神仙一樣智謀高超的人物,趕快站穩腳跟,所以,諸葛亮的此番打扮,正中劉備下懷。

三:猜忌的性格

龐統還是以自己超凡的公務處理能力贏得了“大賢”的美名,而終於修成正果,被劉備拜爲副軍師中郎將,“與孔明共贊方略”。

但是,好景不長,一次猜忌,就丟了性命。

歷史上龐統的官仕之路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在龐統跟隨劉備挺進西川 的路上,接連取得了幾次勝利,準備乘勝攻取雒城。諸葛亮把自己夜觀天象和所算太乙數的結果告訴劉備, “主將帥身上多凶少吉。且宜謹慎 。”

龐統則以爲是“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將此書相阻耳。”

諸葛亮會的這些天象和算法,龐統應該也會,但他有了這個猜忌心理作怪,就打定主意要繼續前進,不管什麼天象所示,也不管主公夢之昭示,也不管自己坐騎的昭示,結果兵敗,自己也喪了命。

從整體來看,諸葛亮的推算應該是正確的。所以,不是諸葛亮爭功故意阻止大軍前進,而是龐統猜忌導致此戰失敗。

此時二人一個是軍師,一個是副軍師,是同事,都是領導的高級智囊。

作爲如此高級 別的祕書,不應該互相猜忌,而應該像鄒棠華在《從三國人物談祕書應具備的品德修養》中所說,祕書人員應具備的品質之一,就是要胸懷坦蕩,公正無 私。

龐統英年早逝(死年僅36歲)正是拜他這種不應該有的品質所賜。

由此可見,智謀超凡的龐統如此命運多舛,不是天不佑他,而是咎由自取。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