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關羽伐魏和劉備伐吳被稱之爲導致蜀漢衰落的兩次關鍵戰役,而且這兩場戰役還有很強的關聯性,由於關羽北伐曹魏,在節節勝利的時候卻被東吳偷襲,導致蜀漢不僅丟了荊州、折了關羽,還丟了數萬精銳士卒;這口氣,士氣正旺的蜀漢怎麼吞得下?要知道劉備剛剛纔擊敗曹操不久,而且關羽剛“威震華夏”,就被東吳給偷襲了,損失慘重。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

故而,劉備不顧趙雲的反對,發動了伐吳之戰;其實當時明確表示反對劉備伐吳的,也只有趙雲了;趙雲說的是於情於理,但即使趙雲說的再多,也不可能改變劉備的主意,因爲當時不光是劉備想打,而且當時蜀漢上下的形式是必須打!而且不論是勝是敗都必須打一場。

爲何呢?這與蜀漢內部的組成有關,蜀漢政權內部主要是由三部分人組成,第一部分就是蜀地本土士族勢力,第二部分是當初劉焉入蜀時帶來的東州集團,第三部分是劉備入蜀後帶來的荊州集團。其中蜀地本土勢力是比較傾向於劉備的,但東州勢力是比較反對劉備的,這纔有劉備娶吳懿的妹妹做皇后的舉動,就是爲了拉攏東州勢力。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 第2張

可能會有朋友問,這和劉備必須伐吳有什麼關係?這當然是有關係的,雖然看似三權分立,但這卻表示蜀漢內部不穩,本來通過漢中之戰,蜀漢內部見識到劉備的強勢後,已經安穩了不少;但荊州的丟失、關羽的陣亡,導致荊州集團人心不穩,東州和蜀地本土實力對劉備的能力表示質疑。這種情況,不僅劉備深知,而且諸葛亮、黃權等有遠見的人士也都看得很透徹。

如果劉備伐吳勝利了,那是最好的,一切都恢復原狀,安穩如初;如果劉備兵敗了,那也能激起三部分勢力的同仇敵愾之心,有利於整體實力的融合。那爲何趙雲會反對呢?因爲他不屬於這三支勢力中的任何一支,他忠心的只有劉備,劉備也是瞭然於心的,所以才讓他都督江州;因爲他知道伐吳的兇險,而讓趙雲都督江州是最安全的,後續的發展,也充分顯示了劉備的前瞻性。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 第3張

那諸葛亮是什麼想法呢?其實諸葛亮是支持的,不然他也不會在事後說:“若法孝直還在,便能夠制止主上東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隨行東征,一定不致大敗而歸。”這句話的準確翻譯應該是:如果法正還在的話,必定能阻止劉備(親自)伐吳;就算不能阻止,如果跟隨劉備一起去的話,也不會讓劉備大敗而回。

也就是說,在劉備決定親自伐吳之時,諸葛亮的想法和黃權一致,當時黃權是這麼對劉備說的“吳人驃悍善戰,而我軍又水路出兵順流而下,易進難退,爲臣乞請您讓我爲先頭部隊去試探敵人虛實,陛下應當在後面坐鎮。”其實這纔是最完美的作戰方式,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怎麼打卻值得好好推敲,但劉備並沒有聽。

劉備爲什麼不得不伐吳?劉備如果不乏吳會怎麼樣? 第4張

當然,劉備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如果他安穩的坐鎮後方,前不說能不能鼓舞士氣取得伐吳的勝利,而且如果自己不親征的話,勝了還好,敗了則更不利於內部勢力的融合;這是一個死衚衕,劉備必須往裏面鑽,可惜的是他沒有一個好的軍師跟隨在左右,所以最終被陸遜擊敗了,而且是慘敗。

如果龐統或者法正有一個在劉備身旁的話,不說能滅掉吳國,但是奪回荊州,或者說維持不敗,還是沒什麼問題的;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如果,如果有那麼多如果的話,說不定現在還處於夏商周時期。劉備雖然敗了,但他提前佈局的趙雲卻是發揮了應有的功效,陸遜不敢來犯,所以雖然敗了,但其實損失並沒多大(其實劉備也並沒有率多少兵出征),而諸葛亮則抓住機會,趕緊整合內部,當然,這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