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權當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後爲什麼沒有效果存在

孫權當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後爲什麼沒有效果存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期,孫權同樣多次北伐中原,爲何沒有效果?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自公元228年開始,諸葛亮先後五次北伐中原。其中,諸葛亮在第二次北伐時斬殺了曹魏將領王雙,第三次北伐時奪取曹魏的武都、陰平二郡。至於第四次和第五次,則是迫使司馬懿只能堅守不出。與此相對應的是,東吳的孫權也曾多次進攻曹魏。那麼,問題來了,三國時期,孫權同樣多次北伐中原,爲何沒有效果呢?

孫權當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後爲什麼沒有效果存在

首先,孫權北伐始於公元208年,結束於公元241年,大概有十次左右。其中,孫權分別在公元208年、公元215年,公元230年、公元233年、公元234年率軍進攻合肥,結果都沒有取得成功。特別是在公元215年,孫權率領10萬大軍,結果被只有800壯士的張遼擊潰,這也可以說是東吳北伐最慘重的失利。

對此,在筆者看來,相對於蜀漢北伐,東吳北伐之所以效果不明顯,原因主要分爲以下三點。就第一點來說,則是東吳的部隊是以部曲製爲主的。東漢末年,受到黃巾之亂等戰亂的影響,很多世家大族都會自己招募士兵,這慢慢發展成爲了部曲,也即這些部曲名義上聽從於孫權,實際上卻是各個世家大族指揮的。

孫權當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後爲什麼沒有效果存在 第2張

相對於蜀漢和曹魏,東吳的大權長期被吳郡四大家族把持,這四大家族分別爲吳郡朱氏、吳郡張氏、吳郡陸氏、吳郡顧氏。從這一角度來看,東吳大軍對外擴張的動機不是非常強烈,而守衛疆域的意圖則是比較堅定。所以,在公元215年進攻合肥的時候,孫權雖然坐擁10萬大軍,卻因爲部曲之間各自爲戰,所以被張遼衝散。

就第二點來說,則是東吳的步兵和騎兵都不夠精銳。公元208年,孫權和曹操爆發了赤壁之戰。此戰,孫權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和東吳精銳的水師存在密切的關係。因爲要防禦綿延的長江流域,這促使東吳將水師作爲自己的重點。與此相對應的是,東吳的步兵和騎兵則不是優先發展的對象。

因此,在公元219年進攻荊州的時候,呂蒙必須採取偷襲的策略,如果是正面進攻荊州,顯然不能在關羽回防前就奪取江陵等城池。在此之後,孫權率軍攻打合肥等城池的時候,也是佔據兵力的優勢下難以取勝,這無疑暴露了吳軍的短板。而就曹魏來說,因爲長期在平原等地區作戰,步兵和騎兵都非常優秀,往往可以在對陣東吳的時候以少勝多。

最後,就第三點來說,則是曹魏的整體實力保持領先,而且將重心放在了防禦東吳的進攻上。對於曹魏來說,雍涼都督的設立,是爲了防禦蜀漢。與此相對應的是,荊州都督和揚州都督,或者是徵南將軍和徵東將軍,都是爲了應對東吳的。

在此基礎上,孫權進攻襄陽等地的話,將會直面曹魏的徵南將軍,而進攻合肥等地的話,則要和曹魏的徵東將軍展開直接的較量。在荊州北部和揚州北部,曹魏駐紮了數十萬大軍,雲集了衆多名將。

孫權當初多次北伐中原 最後爲什麼沒有效果存在 第3張

所以,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後,鎮守揚州壽春的武將多次發動叛亂,讓司馬懿父子遭遇了巨大的挑戰,比如在淮南三叛時,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造反的時候,就發動20萬大軍。而在沒有內亂的時候,這些將士都是在防禦東吳的。綜上所述,孫權北伐雖然次數衆多,卻沒有取得較大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