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梁武帝爲什麼會三次捨身同泰寺,還提倡和尚全吃素?

梁武帝爲什麼會三次捨身同泰寺,還提倡和尚全吃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在佛教盛行之初,是不需要完全吃素的。後來和尚尼姑都要吃素,就是因爲梁武帝的關係。那麼這位梁武帝爲什麼會三次捨身同泰寺,還提倡和尚尼姑全吃素呢?

梁武帝此舉實在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不僅有失國體,而且於理不合。何況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爲了把他贖回來,朝廷衆臣前後共用了3億萬贖身錢。不僅如此,他還頂着壓力號令全國的佛教徒們茹素吃齋,從而爲佛教開闢了吃素的風尚,也成爲佛家的一大特色。

梁武帝對佛教的認識高度已然不是一般人能夠望其項背的,就拿吃素這項舉措來說,恐怕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因此梁武帝在開創中國佛教素食文化之初,遭受了不少阻力。

原來的漢地佛教僧人雖然可以吃肉,但一般吃的都是“三淨肉”,即:不爲殺一不是爲了你殺的;不聞殺—你沒有聽見或看見;不所殺一不是你殺的。但是梁武帝的佛學修爲顯然是更上一層樓,爲了顯示自己的尊佛、敬佛、信佛之心,他親自撰寫了《斷酒肉文》,明令禁吃肉食,就連祭祀用的三牲也一律改爲麪粉做的豬頭豬肉。

梁武帝爲什麼會三次捨身同泰寺,還提倡和尚全吃素?

天監十六年五月,梁武帝舉行了第二次《斷酒肉文》法會,再次重申,作爲佛教信徒應該不喝酒不吃肉,全面施行三餐素食,這纔是真正的尊佛敬佛。不但如此,就連普通百姓如果想依靠佛祖的保佑安居樂業,也都應該在飲食方面少葷多素,甚至只素不葷。

可是,食肉動葷自古有之,是人類演化至今保持的飲食習慣,可想而知結果有不少人都不願意遵照梁武帝的指令。因而這二次法會,因爲沒有斷肉律典的理論支持,食素的倡議自然沒有推廣成功。梁武帝不甘心,又埋頭研究了一年,發表了一篇名爲《出家人受菩薩戒法》的文章,他吸取了人家說他無法可依的教訓,開始積極地推廣《梵網經》菩薩戒。這次雖然他不再提戒酒戒肉之事,但是《梵網經》中其實已經講明瞭斷酒肉的規定。

梁武帝的意思就是讓臣民認識到,此篇文章是有理論依據做支持的,於是這次的推廣活動開展得很成功,《梵網經》菩薩戒基本上深入民間。也因此,斷酒肉的規定從此成爲中國佛教的特色。

不過,是否恰逢其時真有《梵網經》這一理論及時出來支持梁武帝的食素倡議呢?其實,這個《梵網經》很可能是梁武帝自己編著的。從天監十六年梁武帝推出的《斷酒肉文》可以看出,這字裏行間說得明白,當時還沒有食素的理論支持和依據,也就是說含有斷肉律的《梵網經》當時應該尚未出現。而且,當時遭到反駁的梁武帝無言以對,直到一年以後纔開始推廣《梵網經》。

由此可見,《梵網經》的出現應該和梁武帝有關。其次,梁武帝爲了達到食素戒酒的目的,也有撰述斷肉律典的動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梵網經》的編著者很可能就是梁武帝本人。

當然,梁武帝是不可能憑空戒葷吃素的,尤其以他的地位和生活環境來看,一代帝王應該更易於提倡饕餮聖宴而非簡食素餐。梁武帝食素的靈感,應該是受到中國與印度兩方面的素食傳統的影響。從印度方面分析,在佛教之前就提倡發揚愛心、不食肉的傳統。

梁武帝爲什麼會三次捨身同泰寺,還提倡和尚全吃素? 第2張

佛教興起後也承襲了這種思想,大乘佛教中的如來藏學派,則更進一步強調佛教徒要嚴禁肉食。梁武帝熟悉佛學,他的食素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如來藏斷肉食思想的影響,所以在他的《斷酒肉文》中,把如來藏系經典作爲理論依據來倡導制斷酒肉。從中國方面分析,食素原本是有人家辦喪事時才施行的一種禮儀,表示對逝者的尊重與追思。同時,孔老夫子一貫提倡安貧樂道,不要追求物質享受,因此,食素也符合儒家的精神。

道教方面,有些法術的修煉也必須建立在食素的基礎上。這些對於儒道佛都有研究的梁武帝來說,無疑是重要的理論支持。在《孝思賦》中他就提到,奉行素食的理由,是爲了表達對父母的孝思。此外,在《斷殺絕宗廟犧牲詔》中也提到,梁武帝是基於儒家的仁恕精神而下詔食素的。由此可見,梁武帝推動食素之風的思想,不光受到了印度大乘佛法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中國固有素食思想本土宗教的影響。

如果說食素只是梁武帝對佛法思想認識高度的體現,那麼他三度捨身廟宇則可以說是又從理論上升到了實踐的高度,雖然作爲皇帝,他捨身寺廟顯得有些不倫不類,但如果拋開皇帝的身份不談,只從一個佛教徒的角度去看梁武帝捨身寺廟的舉動,其所作所爲還是十分令人欽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