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公孫瓚:世家子弟出身,偏偏選擇了戰爭揚名

公孫瓚:世家子弟出身,偏偏選擇了戰爭揚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劉備的同門師兄公孫瓚:本是世家子弟出身,偏偏選擇了戰爭揚名,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是一部曠世鉅著,它將零散、枯燥的三國故事變成了老少皆知的通俗讀本。從這一點上來看,這部小說還是非常成功的。可惜的是,由於小說篇幅有限,一些同樣有過精彩經歷的歷史人物,便難免遭到削弱和刪減。就比如劉備的同門師兄公孫瓚,他的存在感便不是很高。

在不少讀者看來,公孫瓚只是劉備創業過程中的一個領路人。正是由於他的舉薦,劉備才能順利當上安喜縣尉。可在歷史上,公孫瓚之名,可謂是響徹北疆和中原。作爲中原地區早期最大的北方霸主之一,公孫瓚對袁紹、曹操、黑山軍、袁術等諸侯勢力皆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公孫瓚:世家子弟出身,偏偏選擇了戰爭揚名

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公孫瓚是世家出身,卻因爲母親的地位卑微,從小便遭受了不少嘲笑。《後漢書公孫瓚》有記載,公孫瓚在長大以後,或許是因爲幼年時期的某些陰影,所以他不屑於和世家子弟來往,反而更傾向於和一些商賈往來:“故所寵愛,類多商販庸兒。”而公孫瓚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衣冠皆自以職分富貴,不謝人惠。”

公孫瓚很有能力,也非常有骨氣,所以在成年之後,他很少藉助於家族勢力。正因如此,年少時期的公孫瓚並不得志,只是在縣中擔任一個小吏。不曾想到,公孫瓚因爲過硬的外在條件,“爲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讓他得到了本地太守的賞識。後者很欣賞公孫瓚,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不僅如此,這位負責的老泰山還主動將公孫瓚送到大儒盧植門下學習。

盧植是一代經學大家,他的師弟鄭玄更是經學史上難得的大師。可見太守之意,是爲了讓公孫瓚走上“通經入仕”這條道路。不久以後,公孫瓚結識了劉備,後者出身同樣不好,兩人就這樣順利的結爲了好友。以至於劉備窮得交不起學費,還是公孫瓚一個族叔資助的。學成歸來後,公孫瓚順利舉孝廉出身,並開始以忠義爲先,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經過一番小小的傳揚,公孫瓚在本地也算是小有名氣了。可令人敬佩的是,公孫瓚本可以按照自己的揚名之路,一步一步在官場上打拼。但公孫瓚卻選擇了一條不一樣的道理——轉戰邊陲,通過積累軍功揚名。

公孫瓚:世家子弟出身,偏偏選擇了戰爭揚名 第2張

東漢末年,朝廷衰敗,導致幽州、幷州、涼州等地都出現了深重的外憂內患。從小在遼東長大的公孫瓚,對外族入侵和內匪搶掠的情況,可謂是深惡痛絕。舉孝廉出身後,公孫瓚被朝廷委派,做了遼東屬國長史,開始與外族對抗。據《三國志公孫瓚傳》記載,公孫瓚有一次帶着幾十騎出行塞外,忽然遇到了一支數百騎的鮮卑部隊。在此情形之下,公孫瓚卻一馬當先率先向敵軍展開了衝鋒:“瓚乃自持矛,兩頭施刃,馳出刺胡,殺傷數十人,亦亡其從騎半,遂得免。鮮卑懲艾,後不敢復入塞。”

公孫瓚一戰成名,成爲了幽州百姓心中的民族英雄。在後來的一段時間之內,公孫瓚屢次擊敗外族入侵,徹底鑄就了自己的鐵血威名。《後漢書公孫瓚傳》有記載:“瓚職統戎馬,連接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可見公孫瓚此時,已經初步完成了自己通過戰爭揚名的計劃。

由於戰功卓著,公孫瓚被擢升爲涿縣縣令。不久之後,黃巾軍在中原舉行起義,天下局勢發生了劇烈變化。哪怕是遠在邊疆的幽州、涼州,也有不少人趁機作亂。聽聞公孫瓚英勇,朝廷便急調他率領三千騎兵,遠赴涼州鎮壓亂黨。在平亂途中,公孫瓚身先士卒,先後擊敗了張舉、張純等人,再次揚名於北疆。屬國烏桓首領貪至王見公孫瓚勇猛,便率衆投降。公孫瓚的軍事實力,再次得到擴張。因爲這次剽悍的戰績,公孫瓚又被擢升爲中郎將、奮武將軍等職,徹底實現了封侯拜將的小目標。

公孫瓚:世家子弟出身,偏偏選擇了戰爭揚名 第3張

縱觀公孫瓚前期履歷,他是在與胡人的交戰中逐漸崛起的。也正因如此,公孫瓚麾下的士卒,也和他本人一樣,有着勇猛激進的做事風格。亂世到來之際,公孫瓚更是抓住了際遇,一路勇猛精進打入了中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