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眼看就快成功了,做了這件事兵敗山倒

吳三桂眼看就快成功了,做了這件事兵敗山倒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吳三桂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吳三桂,是中國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認爲他是通敵叛國的奸臣,也有人認爲他是清朝的大功臣,是他引清軍入關,還聯合多爾袞趕走了李自成,成爲平西王,鎮守雲貴;多年後又殺害南明永曆帝,徹底結束了明朝。吳三桂與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合稱清朝三大藩王,同時也是清朝的早年的封疆大吏。

吳三桂眼看就快成功了,做了這件事兵敗山倒

順治入關後,能快速剿滅明朝殘餘勢力,吳三桂爲首的三藩功不可沒,即使三藩威脅到清朝的統治,也並不能採取措施限制三藩,所以吳三桂等人都稱霸一方。康熙即位後,先是剷除鰲拜,之後三藩便成了紮在康熙心頭的一根刺。

在吳三桂看來,康熙只是兒皇帝不足爲慮,身在雲南的吳三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年輕的康熙卻只能滿足吳三桂,每年都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三藩,康熙認爲此舉爲養虎爲患,三藩羽翼豐滿時遲早會威脅大清江山;所以力排衆議,決定裁撤三藩。

吳三桂眼看就快成功了,做了這件事兵敗山倒 第2張

吳三桂表面贊成朝廷的撤藩政策,但暗地裏卻十分惱怒,因爲吳三桂長期經營雲貴兩省,勢力龐大,康熙撤藩既剝奪了吳三桂的權力,同時也阻礙了他的利益,吳三桂名爲平西王,實則就是統治雲貴兩省的“土皇帝”,康熙撤藩的舉動動搖了吳三桂的根本,說不一定最後還兔死狗烹。

三藩表面逢迎康熙撤藩,但卻百般敷衍,對康熙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如安置一戶兵丁需要白銀3000兩,實際並不是如此,吳三桂的目的只是想讓朝廷知難而退。但康熙下定決心撤藩,面對朝廷的撤藩決心,吳三桂反心昭然若揭,爲了能夠先發制人,吳三桂聯合尚可喜,耿精忠決定造反。

1673年,吳三桂將雲南巡撫朱國志斬首祭旗,自封天下兵馬大元帥,浩浩蕩蕩在昆明起兵造反。吳三桂“反清復明”的口號一出,各地紛紛響應,明朝舊臣王輔臣,鄭經,耿精忠等一直歸附,吳三桂勢如破竹,一路北山;而康熙由於沒有做好戰鬥準備,更沒想到吳三桂的兵馬如此勇猛,毫無還手之力,只能節節敗退。

康熙無奈,最後拿出了吳三桂的兒孫威脅吳三桂,打到湖南的吳三桂停了下來,他看到了親情,最後提出與康熙劃江而治的辦法,吳三桂沒有打過長江,在湖南稱帝了。康熙威脅吳三桂只是緩兵之計,劃江而治豈是一國之君的做法,康熙做好準備後,將吳三桂子孫斬首。

吳三桂大怒,準備打過長江攻下北京城,但此時的吳三桂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期,清朝採取迂迴戰術對造反勢力各個擊破,吳三桂兵力,財力嚴重不足,加之病體纏身。吳三桂做了五年的皇帝最後病死,其孫苦苦支撐三年最後還是被打敗。

康熙用了八年時間平定了三藩之亂,剷除了對清朝的威脅。在整個過程中,吳三桂本可以一舉攻破康熙,但爲了兒子吳應熊劃江而治的想法太過幼稚,他的這一舉動直接讓康熙反敗爲勝。原因有以下幾點:

吳三桂眼看就快成功了,做了這件事兵敗山倒 第3張

第一,軍心渙散。吳三桂造反的目的是“反清復明”,但中途卻自己當了皇帝,影響士氣,響應他的勢力紛紛被清朝瓦解。

第二,給清朝製造了喘息的機會。清朝本是吳三桂打得節節敗退,但突然在長江停了下來,但康熙並沒有停下,正在舉全國之力討伐吳三桂,兵力充足,佔據了有利的機會。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吳三桂最後不夠狠,最後還是沒能洗清通敵叛國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