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人生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人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難看。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裏說:“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欽點成婚,次年立爲皇后,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諡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在電影《建黨偉業中,范冰冰飾演的隆裕太后頗爲引人注目。然而,歷史上真實的隆裕太后的相貌遠沒有范冰冰這般靚麗奪目,除此之外,這位最後一個從大清門入宮的皇后,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太后,還是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

在一些史料與研究中,人們往往將她描述成是一個昏庸而愚蠢的妒婦。但歷史上真實的隆裕太后,不僅博覽羣書,眼界開闊,還是一個一生沒有愛情,甚至遭遇了家庭暴力的悲慘女子……

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難看。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裏說:“隆裕皇后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我們覲見時向她問候致意,她總是以禮相待,卻從不多說一句話……”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人生

隆裕太后像

難能可貴的,而作爲後宮之長的隆裕皇后,雖然她的政治天賦比不上慈禧太后,但在那個封閉的時代卻做到了“開眼看世界”,曾任慈禧御前女官並擅長英文寫作的德齡郡主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慶親王的四女兒(四格格)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寡婦,她問我:“你真的是在歐洲長大並受教育的嗎?我聽人說,誰要是到了那個國家並喝了那裏的水,就會把本國的一切忘得乾乾淨淨。你到底是通過學習纔會講他們的語言,還是因爲喝了他們給你的水呢?”我提起在巴黎的時候曾碰到她的哥哥載振貝勒,當時他正途經巴黎去倫敦參加愛德華國王的加冕典禮……她說:“英國也有國王嗎?我一直以爲太后是全世界的女皇呢。”……等這些問題問完之後,皇后說:“你們怎麼那樣無知,我知道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而有些國家是共和政體,像美國就是,美國對我們很友好。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到美國去的都是些平民,沒準人家美國人以爲我們中國都是這樣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貴族去,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然後她告訴我,她正在讀一些不同國家的歷史,當然是已經翻譯成中文的。

從德齡郡主的敘述中,我們知道了隆裕皇后不僅博覽羣書,而且對西方歷史與政治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大婚時從紙紮的太和門通過,成爲最後一個從大清門入宮的皇后

慈禧主導了光緒帝的大婚,爲其選定了皇后葉赫那拉氏。就是慈禧的侄女,後來的隆裕太后。

光緒帝的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當後宮上下爲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這是一個雪花紛飛數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燬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儘管九城水龍奮力撲救,但氣勢恢弘的太和門還是在烈焰中化爲了灰燼。親臨火災現場的翁同龢慨嘆道:“此災奇也,驚心動魄,奈何奈何!”(見《翁同龢日記》)

這一下令慈禧頗費斟酌: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時,皇后必定要坐轎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被擡入皇宮。在進入第一道“朝門”午門之後,還必須再走進第二道朝門----太和門,然後才向北進入內宮。然而現在太和門被燒燬了,皇后沒有第二道朝門可進,無疑是大不吉利。

可是,重修太和門需要很長時間,而光緒皇帝的婚期已定,不可隨便更改,並且清朝歷史上也沒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更大的不吉利。

慈禧斷然做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那麼如何解決皇后入二道朝門的問題呢?在短時期內恢復昔日太和門的壯麗,即使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啊。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她居然責令扎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綵棚!

內務府迅速找來了宮內外大批搭棚、裱糊、扎彩的工匠,木釘紙糊,倒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不僅高度和寬窄分毫不差,而且獸頭、雕飾、瓦溝等都酷似真物,竟然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僞。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是奉迎皇后的吉日,光緒帝頭戴珠冠身着龍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部官員宣讀冊封皇后的詔書。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緒帝回宮之後,率領着奉迎大臣們前往後邸迎接皇后入宮。與此同時,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後宮。

慈禧終於由她的侄女完成了一個自己無法完成的心願,那就是將葉赫那拉氏家族的女人由大清門經由午門、太和門被擡入皇宮。這一切似乎喜氣洋洋,歌舞昇平。然而,大清王朝就如同這紙紮的太和門一樣,看上去威嚴、氣派、恢弘,內裏卻是朽木、爛紙。光緒帝的大婚慶典在這瑟瑟的西風中宣告結束。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人生 第2張

皇宮裏的冰冷婚姻

光緒根本不喜歡葉赫那拉氏,只是畏懼慈禧的威嚴,光緒纔不得不選了她這個表姐做皇后。光緒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氣撒到皇后葉赫那拉氏身上。年僅14歲,玲瓏俏麗,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嬪獨得光緒恩寵,夜夜承歡,殆無虛日。皇后有苦說不出,對太后也難以啓齒,太后也不便明言,對光緒帝只能旁敲側擊,皇帝諾諾連聲,但回去後依然故我。

當年珍妃賣官事件被慈禧發現,是因爲有人告密,然後慈禧在珍妃的寢宮密室中發現了一個小賬本,裏面記載了某年某月某日,收入河南巡撫裕長金錢若干等云云。在慈禧太后查明此事後,光緒已經沒有退路,不得不下了一道聖旨,特將瑾妃、珍妃降爲貴人,以示微懲。但時間過了一年,慈禧還是心慈手軟了,重新將珍妃、瑾妃晉升爲貴妃。

當時,雖瑾、珍二妃根據自己責任的大小都分別受到了懲罰,但事情的重點在於珍妃。一般按照清朝宮中的規矩,犯事兒的嬪妃都要交給皇后嚴加管束。於是隆裕將珍妃幽閉在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的牢院,命太監總管專門嚴加看守,從此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這樣一來,光緒對隆裕的態度更加惡劣了,甚至認爲這是隆裕對珍妃的打擊報復。

有這麼一件事情,珍妃仗着光緒對她的愛,肆無忌憚,竟然要求光緒把龍袍脫給她穿上。而光緒竟然就真的把龍袍脫下來,給珍妃穿上了。這在封建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慈禧知道後,把光緒和珍妃叫過來,責罵了一頓。但光緒和珍妃把責任推到了隆裕腦袋上來,認爲這件事情是隆裕告訴了慈禧,所以對隆裕惡語相加。隆裕非常委屈,只對光緒說了一句話:“皇上還是以國家大事爲重吧。”卻招來了光緒的一頓臭罵,認爲隆裕是嫉妒他和珍妃的愛情,認爲隆裕可惡,到處告狀,甚至當着衆人的面打了隆裕。隆裕又羞又憤,大病了一場。

戊戌政變後,光緒被慈禧囚禁在瀛臺,隆裕也進入瀛臺陪伴光緒。這個時候,光緒經常表現得非常煩躁,動輒就拿隆裕出氣。有一次,隆裕實在是被光緒罵急了,搶白了兩句。沒想到,一向瘦弱並且身體也不是很好的光緒爆發了,他一把把隆裕推倒在地上,狠狠地打了隆裕,並且抓住隆裕的頭髮,把隆裕的頭往地上磕。皇后遭此毒打,歷代均爲罕見,其婚姻之痛苦可想而知。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人生 第3張

皇后竟連犒賞門丁僕媼的錢都拿不出

身爲皇后,隆裕既不得寵,在宮中也不甚得慈禧這位姑母的歡心。她在宮中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其悲慘。信修明在《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回憶說:孝定景皇后就是隆裕皇太后,也是光緒的正宮。她姓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太后的侄女。因爲她性質仁懦,不僅未受光緒的恩寵,就是慈禧太后也對她沒有特恩。在宮廷里名有六宮之權,其實上既受制於太后和皇帝,對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只有閉宮自守,心中惴惴,惟憂鬱而已。後只率二妃在太后面前奉侍。太后對他們雖無特別管束,但禮儀之縛人,有較平民更爲嚴重。每日在太后面前,提心吊膽,只有與太監爲伍。

因爲皇后崇尚儉樸,又不得寵,沒有額外收入,每月有限的例銀用來日常開銷、孝敬太后就所剩無幾了,自然很少賞賜下人。1891年光緒帝的生父逝世,皇后連前去致祭時犒賞門丁僕媼的錢都拿不出,只好“僞爲有病,不往”。所以,她一生不僅未嘗過人間溫情,連真正的榮華富貴也未享過。

 親筆簽下退位詔書,爲大清劃上了句號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先後逝世。

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極,宣佈明年爲宣統元年,尊隆裕爲“兼祧母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后。此時載灃監國,隆裕雖無政權,但論地位則是萬人之上,自可養尊處優。但這時反清革命如火如荼,載灃又推行“親貴典兵”,搞出個皇族內閣,進一步激化了矛盾,不久武昌起義,載灃在萬般無奈的情況起用袁世凱,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爲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上臺後又組織中外勢力向載灃施加壓力,迫使他辭職。至此,清王朝的軍政大權就掌握在袁世凱手中了。

經南北議和,雙方議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優待皇室。命運把隆裕推上了歷史舞臺,面對作出拚命架勢的滿蒙王公,面對張牙舞爪的袁世凱的鷹犬,隆裕束手無策,軍、政、財權她都沒有,只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斷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凱要是在場,也一定陪着哭,還是一副忠臣的模樣,但背後卻加緊逼宮。段祺瑞的通電、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觸目驚心。1912年2月12日,“揮淚對宮娥”的她終於簽發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

 清王朝26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之後,隆裕甚覺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鬱鬱不樂。溥儀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我給太后請安時,常看見她在擦眼淚。”1913年2月22日晨2時,終日憂愁、積鬱成疾的隆裕太后病逝,僅享年46歲。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的悲慘人生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