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後宮人物 >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近代期間,中國遭到列強欺凌。自鴉片戰爭起,西方各國便將目光轉移到中國,看似強大的清王朝也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在洋槍洋炮的衝擊下,清軍顯得懦弱無比。甲午中日戰爭後,連昔日臣服於中國的日本小國也敢侵犯中國之領土,列強便更加肆無忌憚,瓜分中國的狂潮席捲而來,清廷只能棄城而逃,舍國而不顧。清王朝的滅亡從其內部就可以看出,可能沒有外部勢力層層緊逼,清廷內部也可能逐漸瓦解,晚清統治者腐敗到了骨子裏。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1900年5月28日,以大英帝國、美利堅合衆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日本帝國等八個主要國家組成了對大清帝國的武裝侵略戰爭。自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朝戰敗後,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已經是一落千丈。在戰爭爆發前,慈禧太后便向十一國宣戰,但地方有東南互保,都不願意來救駕,清廷靠着民間組織義和團位主力來抵擋外敵,結果可想而知,清廷慘敗,慈禧太后以“西狩”的名義逃出京城。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第2張

慈禧在逃跑的過程中也沒有閒着,仍然舍不下面子,還在西逃的過程中做了3件傷天害理的事情,看完才知道,難怪大清會滅亡。

第一件事,慈禧下令殺害珍妃。

珍妃便是恪順皇貴妃(他他拉氏),是戶部右侍郎長敘之女。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根據《國聞備乘》記載:“惟珍妃生性乖巧、討人歡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與帝共食飲共樂,德宗尤寵愛之。”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第3張

1900年,慈禧太后以不便帶走珍妃爲由,又害怕她年紀太輕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顏面,下令將其投井殺害。珍妃去世時年僅24歲。根據記載,珍妃在臨死前也沒有想過逃走,但是有句話觸怒慈禧,她說:“您(慈禧)可以避一避,留下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惹得慈禧大怒,最後被處死。慈禧還朝後並不承認自己下令處死珍妃,謊稱珍妃是“投井自殺”。直到慈禧死後,載灃纔將其死因改爲“被崔玉貴投入井中溺亡”。

第二件事,索賄、賣官

慈禧將逃跑說成爲“西狩”,其實逃亡的過程中是非常艱苦的,平日裏山珍海味吃慣了,在逃亡路上卻落得非常悽慘,有不少人甚至跟着慈禧一起捱餓。當時懷來縣令吳永只因在慈禧肚子餓時給了小米粥和雞蛋就連升三級,並且還成爲了慈禧身邊的紅人。沿途的大小官吏聽聞慈禧要到,都非常緊張,天鎮縣縣令就因爲準備不妥當而畏罪自殺了。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第4張

潞安府知府許涵度通過巴結李蓮英,搜刮民脂民膏當作給慈禧太后的見面禮,最終被升爲冀寧道員。除了官員,地方的商人也趁此機會巴結慈禧。晉商楊應魁送給慈禧大量金銀珠寶,最終換來五品知府,還附贈黃馬褂。無數官吏、商人都希望藉此機會高升,他們不惜花重金來贏得慈禧太后的接見,慈禧也順勢將官職都“賣”給他們,反正皇宮都可以捨棄,更何況這些官職。

第三件事,在逃亡路上依舊過着奢靡的生活

慈禧太后奢靡慣了,即使在逃難,也要大張旗鼓,一路上勞民傷財,百姓在路旁跪迎,不但派心腹太監直接索賄,敲詐地方官吏,還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上折騰百姓。陝西巡撫知道慈禧老佛爺要來西安,就給她準備了臨時行宮。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第5張

行宮分爲南北兩院,剛開始慈禧住南院,不滿意挪到北院,開始對她的行宮進行大裝修,塗漆雕龍,僅修住處花費就達到29萬兩白銀。行宮裏煤油燈、蠟燭整夜不熄,盡享華麗,又在其它地方大興土木。慈禧在西安每餐又開始了100多道菜的奢靡,光伺候她的廚子就有100多人,一頓飯花費白銀約3000兩。

慈禧爲了避暑和喝冰鎮的酸梅湯、吃冰鎮水果。於是命人前往百里之外的天山深山洞窟裏面鑿取寒冰,快馬加鞭,勞民傷財,很多人爲此直接死在路上。此外她還建造戲臺聽大戲等等,此時北京城內的百姓正在遭受八國聯軍的蹂躪,血流成河。

慈禧西逃都做了哪三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爲什麼說大清不亡纔怪呢 第6張

直到1901年慈禧下懿旨:“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便讓李鴻章和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然後慈禧帶領3000輛車子的“大部隊”浩浩蕩蕩,在西安人民的張燈結綵,伏地跪拜中離開西安。這3000輛車裏面裝了近百萬的銀子,還有百官搜刮來的無數的奇珍異寶。逃個難都到了如此程度,大清怎會不亡?清朝的腐敗已經深入骨髓,面對外敵入侵,清廷統治者仍沉睡不醒,只想着自己,卻捨棄了國家,這樣的王朝難怪會滅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